本文將向大家講述如何正確測量血壓?測量血壓前需要哪些準備工作?如何選擇血壓計?需要每天測量幾次、測量幾天?等等問題。
全文要點: 家庭血壓測量要點
前期準備
停止吸煙、飲酒或和咖啡等至少30分鐘,排尿
姿勢
舒適坐位,背部依靠椅背,雙腿不交叉,露出手臂并與心臟(即乳頭)同一水平,靜坐(不說話)5分鐘
儀器選擇
選用國際認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每年至少校準一次
袖帶長度為臂圍80%,寬帶為臂圍40%,而標準袖帶氣囊長22-26厘米,寬12厘米
若臂圍>32厘米者應選擇大規格氣囊袖帶
袖帶安放
位置:袖帶下緣位于手肘部上方2厘米處
松緊度:能伸入一到兩個手指為宜
血壓記錄
應測量至少2次血壓,間隔1-2分鐘,若頭兩次血壓數值相差>10mmHg,則需另外再測量一次,以最后兩次血壓值的平均數來記錄血壓;同時測脈搏。
第一次測量血壓時,需兩次手臂都測量至少兩次,兩次血壓相差應小于10mmHg,若一側血壓偏高,以后均以高側手臂測量。
體位性低血壓
第一次測量血壓的所有人,要測量從坐位轉站位后1分鐘和3分鐘的血壓,以便排除體位性低血壓。
對于老年人、糖尿病或者發生過體位性低血壓的人,后續就診時,還應當考慮測量臥位和站位后1分鐘和3分鐘的血壓。
每日測量情況
清晨餐前和晚上睡前各測量至少2次血壓,并按日期全部記錄
家庭血壓監測
看醫師前,至少測量3天,最好連續測量6-7天
在談如何正確測量血壓之前,我們先說明一下三個問題:
no.1
我們平時所說的血壓到底是指哪里的血壓?
no.2
測量血壓有哪些方法?
no.3
影響血壓測量準確
性的因素有哪些?
平時所說的血壓主要是指在手臂所測量的動脈血壓
從專業角度來說,血壓是指血管內的血液對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向壓力。而人體的血管可簡單分為動脈與靜脈兩種血管,這就產生了動脈血壓與靜脈血壓兩種,我們平時所說的血壓是指動脈血壓。同時,我們人有一個心臟,這相當于一個水泵,心臟泵出的血液通過動脈血管流向全身各個組織并輸送營養,再通過靜脈血管回收到心臟中;但心臟很奇特,是一個雙核的水泵,簡單說來是一個兩室兩廳,分別為左右兩個心室和左右兩個心房,左心室通過主動脈把血液運送到全身各個器官與組織,再經靜脈回到右心房,這形成了體循環系統,而右心室通過肺動脈把血液運送到肺部,再經靜脈后回到左心房,這形成了肺循環系統(如下血液循環模式圖)。更進一步來說,我們平時所測量的血壓是指主動脈和四肢等分支血管的動脈血壓,而最常測量的部位是手臂。
測量血壓的方法有哪些?
既然我們平時所測的是主動脈及其分支血管的動脈血壓,那它有哪些測量方法呢?按直接與間接方式可分為直接動脈內血壓測量和間接動脈外袖帶加壓血壓測量兩種方法。但直接動脈內血壓測量是一種有創傷的血壓測量方法,需要穿刺動脈并留置連接壓力轉換器的測壓管,不僅需要專業操作、有創,還需要專業儀器,所以僅特殊情況下使用。而我們平時所用的都是間接動脈外袖帶加壓血壓測量方法,并且高血壓的臨床研究與高血壓診斷標準都是基于這種方法所測量的血壓來評判的。
確定好了選用袖帶加壓血壓測量方法后,而我們目前采用這種方法測量血壓的部位有上臂、手腕和下肢三個,那我們應該選用哪個部位呢?想要明確哪個部位更好,我們還是要先回到血壓或者是高血壓的本質意義是什么這個問題上來。高血壓的本質是對于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血管病死亡的降壓治療是否獲益大于治療風險,這里重點強調的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死亡風險,那我們所測量的血壓也要越接近心臟水平的血壓越好。而人體不同身體部位的血壓是不同的,簡單來說,離地越低的身體部位血壓越高,離地越高的部位血壓越低,同一水平位置的血壓相近,如此下肢血壓最高,頭部血壓最低。而人體心臟大體位于乳頭的水平位置,而上述三個部位中上臂與心臟差不多在同一水平并且目前所有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中所指的也是手臂測量的血壓。因此,通常選用上臂位置并采用袖帶加壓血壓測量方法來測量血壓。
家庭應該選擇上臂式電子血壓計
目前市場上,根據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血壓計,臨床和家庭常用的有上臂式和手腕式兩種。由于上臂更接近心臟水平,所有上臂式更好、測量的血壓值對醫師來說也更準。此外,根據血壓測量原理的不同,可分為聽診法(又叫柯氏音法)和示波法兩種,其中水銀血壓計屬于聽診法,電子血壓計大多屬于示波法,目前這兩種方法和血壓計都是臨床所認可的,也都可以用來診斷高血壓。唯一所不同的是,水銀血壓計需要有聽診器并受過一定的專業訓練才能測量血壓,且其以2mmHg間隔讀數,無法精確到單數,例如一般讀為122mmHg或124mmHg,而非123mmHg;而電子血壓計是可以精確測量血壓值且簡便、易用,但對于房顫與頻發早搏的患者,電子血壓計難以正確測量血壓,而需要采用水銀柱血壓計來測量。而血壓計的袖帶規格也對血壓測量有影響,袖帶長度應是上臂圍的80%,寬度應是上臂圍的40%,成人標準袖帶氣囊長22-26厘米,寬約12-13厘米;如果手臂過粗(上臂圍>32厘米),用標準袖帶測量的血壓值會偏高,反之,如果手臂太細,用標準袖帶測量的血壓值會偏低。因此,對于家庭監測血壓來說可以選用上臂式電子血壓計,并且袖帶的長度與寬帶要和自己的上臂圍匹配,同時電子血壓計都需要醫師幫忙校驗一下其準確性。
影響血壓測量準確性的因素有哪些?
我們平時白天所測量的血壓近似代表了人體的白天平均血壓,因此,測量血壓前需要排除一些測量血壓的影響因素。因為吸煙、飲酒、喝咖啡與濃茶、運動等都會短暫的升高血壓,測量血壓前我們需要停止吸煙、飲酒或和咖啡等至少30分鐘。同時,我們需要坐在帶靠背的舒適椅子上靠背休息5分鐘,雙腿不能交叉,露出手臂并放置在桌子上與心臟(即乳頭)同一水平等待測量血壓。上述準備好后,將袖帶下緣放置手肘部上方2厘米部位,拉緊至僅能伸入一到兩個手指的松緊度為宜,即刻開始測量2次血壓,間隔1-2分鐘,取兩次的平均數為所測量的血壓值,但若頭兩次血壓數值相差>10mmHg,則需要另外測量第三次血壓,以最后兩次血壓值的平均數來記錄血壓。
此外,臥位、坐位或站位等不同體位對血壓也有很多影響,尤其是對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者發生過體位性低血壓的人,從臥位或舊坐后轉站位時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而體位性低血壓容易在晨起、餐后或運動后出現,可能導致暈厥,并與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增高相關。因此,對于對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者發生過體位性低血壓的人,還需要測量由臥位轉為站立位后1分鐘和3分鐘時的血壓。體位性低血壓的定義是:臥位轉站位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超過20mmHg和(或)舒張壓下降超過10mmHg。
如果你已經發現血壓偏高甚至是高血壓了,如果經濟允許也想買血壓計的話,請參考上述建議買個合適的電子血壓計,定期正確測量血壓,并進行記錄;即使你的血壓<120/80mmHg或者從來沒有測量過血壓,那也請你體檢時測量一下血壓。
關注、正視血壓,也更需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高血壓、降低自身心血管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