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Zeng, N., K. J. Jiang, P. F. Han, Z. Hausfather, J. J. Cao, S. Ali, and S. Zhou, 2022: The ChineseCarbon-Neutral Goal: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Adv. Atmos. Sci., https://doi.org/10.1007/s00376-021-1313-6.
Download: http://www.iapjournals.ac.cn/aas/en/article/doi/10.1007/s00376-021-1313-6
2020 年 9 月 22 日,中國宣布了2030 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雙碳”目標。中國承諾實現(xiàn)碳中和,是二十一世紀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分水嶺事件,2020年也被認為是碳中和元年。中國如期達到目標,全球氣候治理才更有希望。實現(xiàn)從化石能源主導向非化石能源主導的轉型,是一個“從陰到陽”的轉變 (圖1),將比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影響更為深遠,挑戰(zhàn)和機遇更大。
圖 1. 化石燃料與非化石燃料能源結構的太極陰陽轉換圖。
AAS
近期,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國家發(fā)改委能源所、美國馬里蘭大學、美國突破研究所、清華大學、巴基斯坦氣候變化部等國內外機構的專家學者聯(lián)合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期刊上發(fā)表文章,對四個代表性模型的碳中和情景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實現(xiàn)碳中和的路徑存在顯著差異。情景中對核能、風能和生物能的需求,將接近全國總資源的上限。只有太陽能資源充裕,表明其關鍵作用。
回顧中國40年改革開放成就,比如說單位GDP的碳排放強度奇跡般的持續(xù)下降,離不開以下因素:
(1)在政府領導下,全民一致發(fā)展經(jīng)濟;
(2)開放的國際環(huán)境和管理、創(chuàng)新技術基礎,如太陽能、風能、高鐵;
(3)中國人勤勞與智慧的高度發(fā)揮。
展望將來,這些條件缺一不可。
所以,雙碳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
(1)一方面堅持碳中和大目標和相關政策,另一方面鼓勵行業(yè)部門、公司個人尋找實用可行的具體方案;
(2)避免自滿,保持國際合作和接軌,充分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經(jīng)驗;
(3)在一帶一路等國際框架下,大力輸出可再生能源技術和產(chǎn)品,贏得氣候治理以及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的國際主動權。
作者建議廣泛部署分布式能源系統(tǒng)(圖2)以提高供電系統(tǒng)的安全性和靈活性,并在智能電網(wǎng)、儲能、分布式太陽能風能、模塊化核能,負碳技術、碳固存等方面加大力度。碳中和是一個極高的目標,要求短時間內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對,包括技術、社會政治、經(jīng)濟、外交等方面,沒有多少走彎路的余地。
圖2. 新的能源版圖。碳中和目標需要在大規(guī)模能源輸送、智能電網(wǎng)、儲能、分布式太陽能風能、模塊化核能,負碳技術、碳固存等方面全面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