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朋友問,到海爾學智能制造能學什么呀?互聯工廠怎么建的呀?結合在海爾任職時所參與的智能制造項目經驗和資料,整理了一份海爾在智能制造方面的觀點、概念、路徑和模式,供各位參考。如您有海爾參觀、交流和學習的需求,也歡迎聯系我們。
【智造標簽】
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試點項目
工信部首個智能制造創新中心
工信部第一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世界燈塔工廠
…………
【海爾互聯工廠模式概述】
海爾提出的互聯工廠,不是一個工廠的概念,而是一個生態系統,是企業全流程全系統都要進行顛覆、創新和再造,這一點是海爾和其他企業智能制造模式最大不同之處。其核心有以下兩點:
1、海爾互聯工廠是商業模式的變革,本質是以企業為中心轉為以用戶為中心,創造需求,有效供給,同時實現從提供產品到提供服務的轉型。
2、制造模式的變革。即從大規模制造轉型為大規模定制,實現用戶體驗的無縫化、透明化和可視化。目前,海爾已經有三種定制模式(模塊定制、眾創定制和專屬定制),并且讓用戶全方位參與,實現定制最佳體驗。
【海爾互聯工廠實施路線】
海爾互聯工廠的實施大體分為兩部分。分別為互聯工廠外和互聯工廠內。工廠外可以理解為圍繞用戶價值所采取的措施、模式;工廠內可以理解為互聯工廠的企業價值,即能為企業創造什么價值。
互聯工廠外。海爾搭建了7大并聯平臺,涵蓋了市場、研發、采購、制造、物流和服務等全流程,構建了大規模定制的廠外支持系統。7大平臺分別是:交互定制(個性化定制)、虛實營銷、開放創新、模塊采購、智能工廠平臺、智慧物流和智聯服務。
互聯工廠內。互聯工廠的規劃和建設是保障海爾實現大規模定制的根本所在。海爾的互聯工廠側重以下四方面的應用:
1、模塊化。模塊化是實現定制的前提。海爾通過模塊化設計,將零部件變為模塊,通過模塊化的自由配置組合,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海爾從2008年開始模塊化的探索,通過制造的模塊化倒逼全流程的模塊化,舉例來講,一天冰箱,原來有三百多個零部件,現在在統一的模塊化平臺上整合為23個模塊,通過通用化、配置化來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2、自動化。海爾自動化有三個關鍵詞:機器換人、設備聯動和柔性定制。海爾的智能生產線上大量使用了RFID、傳感器等,保障了設備互聯和柔性定制。海爾的自動化體現出三個特點首先是與設備供應商由買賣關系變為設備商集成各攸關方;其次,設備由孤立自動化、機器換人模式轉變為用戶需求的互聯自動化;最后維修模式由事后維修、計劃維修轉變為預測性維護。
3、數字化。任何智能工廠數字化絕對是重點中的重點。 海爾的數字化以MES為核心,實現了五大系統的集成,實現了人機互聯、機物互聯、人人互聯、機機互聯,讓整個工廠變成了一個類似人腦的智能系統。
海爾數字化架構的核心就是以MES為基礎,集成并驅動ERP、WMS、PLM(含CAD/CAPP/仿真軟件)、Scada等五大系統,業務上實現制造、研發、倉儲、物流等全要素的互通互聯,并通過與現場智能化硬件的連接,構建了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制造模式。
4、智能化。海爾的智能化體現在兩個方面:產品智能化和工廠智能化。
總的來說,海爾互聯工廠的實現分為了五層,分別是設備層、執行層、控制層、管理層和企業層。
【海爾互聯工廠學習點】
學習點一:海爾作為面向B端制造業企業,海爾互聯工廠不同于其他企業工廠的智能化改造升級,海爾同樣注重面向消費端的智能化服務的升級,并且創造的大規模定制的“產銷合一”的互聯制造模式,您的在進行智能化改造的時候是否要考慮生產與銷售的關系呢?
學習點二:數字化在制造業實現智能制造的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海爾采用的是以MES為核心,集成ERP、WMS、PLM(含CAD/CAPP/仿真軟件)、Scada的模式,您的企業在數字化過程中要采用什么模式呢?
學習點三:與海爾互聯工廠模式齊名的還有海爾“人單合一”管理模式,應該說海爾的“人單合一”管理模式已經融入到海爾日常運營當中,實現了智能制造與管理并行,您的企業在實現智能制造的過程中是否也應當考慮采用什么管理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