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訴訟前已死亡 法官發現后該如何處理
來源:中國法院網
作者:劉芳 石菲
案件審理過程中,常有法官偶遇如此問題:開庭核實后才發現,涉案原告已于訴訟前死亡。對于該種情況,審判法官該如何處理呢?
【案例簡介】
【法官析法】
逝者當原告,可能會涉及的法律問題主要有:委托合同的效力、繼承人的訴訟參與以及法官的處置方式等。筆者藉由上述案情,做一個簡要分析?! ?/p>
一、李某所持的委托書是否發生委托效力,委托書的法律效力及于何時。雖然李某持有委托其代理立案的委托書,但該委托合同效力并非永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一十一條規定,“委托人或者受托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者破產的,委托合同終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根據委托事務的性質不宜終止的除外?!北景钢校瑥埨咸娜ナ乐諔抢钅澄泻贤慕K止之日,故李某的委托書效力自委托合同簽字之日起至張老太去世之日止,因此李某無權于3月15日代理張老太起訴立案?! ?/p>
二、對于該案的后續處理,審判法官應否追加被繼承人參與訴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民訴法司法解釋》)第五十五條規定:“在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裁定中止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及時通知繼承人作為當事人承擔訴訟,被繼承人已經進行的訴訟行為對承擔訴訟的繼承人有效?!痹擁楆P于當事人死亡問題的規定有一個明確的時間定語,也就是“訴訟中”。本案雖然也正在訴訟中,但是原告張老太的死亡并不是在訴訟中,而是在訴訟前,因此本案不適用法律關于追加繼承人的規定?! ?/p>
三、針對上述情況,審判法官應如何處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項之規定,起訴必要條件之一就是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就自然人原告而言,其應當是生存的,而不能是死亡的。因此,本案中,李某以一個已死亡的原告提起訴訟,顯然不符合起訴條件。當一個已被法院受理的案件在審理中被發現其本不符合起訴條件,那么法官應當按照《民訴法司法解釋》第二百零八條第三款之規定,裁定駁回起訴。就本案而言,張老太在起訴前已經去世,如果立案法官接待時得知此情況,必然會向其釋明由繼承人作為原告提起訴訟,而不會受理該案。鑒于訴訟代理人未主動提及,立案法官亦無法核查該情況,因此應由審判法官查明事實后裁定駁回起訴?! ?/p>
四、反思與建議。(一)打破信息壁壘是破解該問題的根本途徑。從目前的身份核查情況來看,法院核查當事人的身份情況主要根據公安機關的戶籍登記信息進行查實。自然人死亡后,如果其近親屬不及時到公安機關進行銷戶,那么法院在審查當事人自然狀況時就無法得到真實的結果。因此,想要從源頭上解決該問題,應當打破公安、醫療、火葬等部門的信息壁壘,實現死亡信息的同步更新。(二)加強庭審身份審查可以有效防范此類情況發生。針對給付之訴的案件,法官在開庭審理中要再次核查原告本人不到庭的原因,必要時要求本人到庭或者由代理人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確認原告本人的現實情況及委托意愿。(三)統一結案方式更為符合法律精神。因“原告”于訴訟前死亡,故該類案件本不符合受理的條件,只是由于“代理人”的刻意隱瞞及行政機關的信息壁壘問題,才導致立案法官因無法審查“原告”的真實情況予以立案。因此,在訴訟中如果發現上述情況,以撤回起訴方式結案是不符合訴訟法的立法精神的。因此,建議統一以裁定駁回起訴的方式予以結案。(四)當罰則罰,法院可以發布典型處罰案例的方式予以警示。當事人之所以敢于偽造代理手續提起訴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違法成本過低。只有讓當事人意識到違法必罰,才能從源頭上杜絕此類案件的一再發生。
(作者單位: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