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印 玉璽 玉印 銅印 (三)
清乾隆 芙蓉瓦鈕博古夔龍紋大方章
清中期 象牙雕福祿壽印章
玉雕 玉印欣賞
清代 田黃石三聯章
康熙御制壽山石[三無九有][日鏡云伸]璽
康熙御制佩文齋十二寶璽
玉雕鵪鶉盒連玉印
清朝 象牙龍鈕璽
大禹治水”大銅章
明代 紫銅獸鈕印章
西漢南越文王“文帝行璽”金印
和碩智親王金印.道光
秦漢金印
清康熙 四子旗札薩克印
太原王璽”玉印,明,印面2.25×2.25cm,通高1.95cm。清宮舊藏.
“殷王之璽”玉印,明,印面2.1×2.1cm,通高1.6cm。清宮舊藏
金石千秋”石章,清,
鄉里高門”石章,清
“信成君印”玉印,明,印面1.9×1.9cm,通高1.5cm。清宮舊藏
樂成王璽”玉印,明,印面2.1×2.1cm,通高1.7cm。清宮舊藏.
河南王璽”玉印,明,印面2.2×2.2cm,通高1.9cm。清宮舊藏.
“遼東王璽”玉印,明,印面2.3×2.3cm,通高2.0cm。清宮舊藏.
“荊王之璽”玉印,明,印面2.6×2.7cm,通高2.3cm。清宮舊藏.
“韓王之璽”玉印,明,印面2.3×2.3cm,通高2.65cm。清宮舊藏.
晉蠻夷率善仟長”印,一是用于殉葬的印
“安平君”玉印,明,印面2.05×2.1cm,通高1.73cm。清宮舊藏
馬服君印”玉印,明,印面2.1×2.0cm,通高1.5cm。清宮舊藏
建安君”玉印.jpg
江夏王章”玉印,明,印面2.1×2.1cm,通高2.2cm。清宮舊藏
太醫院印”印,清
禿都河衛指揮使司印”禿都河衛指揮使司印
安陵君印”玉印,明,印面2.1×2.1cm,通高1.55cm。清宮舊藏.
望諸君”玉印,明,印面2.05×2.1cm,通高1.9cm。清宮舊藏
青玉“五經萃室”印,清乾隆.
南康王章”玉印,明,印面2.3×2.3cm,通高1.8cm。清宮舊藏
無咎周甲后作”石章,
“材官將軍章”印此印應屬東晉時期的官
乾隆白玉璽
遼州之契”印,政權最早的官印
臣心如水”石章,清,
鷹坊之印”印,此為金政權官印。.j
正黃旗滿洲四甲喇十叁佐領圖記”印,清.
歲寒堂書畫印”石章.
中山王寶”玉印,明,印面1.4×1.4cm,通高1.5cm。清宮舊藏
避盛名求實事”石章.
陳介褀印”石章,清,
西魏王寶”玉印,明,印面2.1×2.1cm,通高1.4cm。清宮舊藏
海濱病史”石章,清
副統之印”此為金政權官印
乾隆帝田黃三聯璽,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cm,邊長2.6cm;中“樂天”,橢圓形,高1cm,長徑3cm,短徑2.3cm;右“惟精惟一”,正方形,高1cm,邊長2.6cm 此聯璽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時所鐫。
移改達葛河謀克印”
海燕廔”石章
小紅低唱我吹簫”象牙章,清.j
皇后之寶
太尉之印”印,此為北元政權官印。
馬衡”石章.j
鄞馬氏凡將齋藏書”石章.
慈禧執政的“同道堂”、“御賞”印
平東將軍章”印
秦成階文等第弎指揮諸軍都虞侯印
蠡吾國相”銅印,此為東漢時侯國官印
唐安縣之印”此印為縣官署印。.
武猛校尉”印,遷為校尉
同道堂”璽,兩璽原是咸豐皇帝所用的閑章
立義行事”印,此印的形制表明印主的職事較為低下,應與縣令長品級相近。
建威將軍章”印
薛令之印”銅印,此為東漢時官印。
池陽家丞”銅印,此為東漢時侯國官印
慈禧端佑皇太后之寶.
吳房長印”銅印,此為東漢時縣官印。
隃麋侯相”銅印,此為東漢時侯國官印。
東郡守丞”銅印,東漢時郡官印。
內黃令印”銅印,此為東漢時縣官印。.j
安西將軍章”印,北朝,用以褒獎勛庸.jpg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璽欽文之寶璽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璽大清嗣天子寶璽、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璽天子信寶璽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璽-天子行寶璽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璽討罪安民之寶璽.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璽-廣運之寶璽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璽皇帝之寶璽1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璽皇帝行寶璽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璽垂訓之寶璽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璽巡俯天下之寶璽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璽-表章經史之寶璽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璽-敕命之寶璽.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璽皇帝信寶璽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璽-皇帝親親之寶璽.
清王朝御用二十五寶璽敕正萬民之寶 玉璽 篆.jpg
乾隆圓玉璽
戰國玉璽
戰國玉璽
傳國玉璽的三方勢力
玉印,歷史上因它和它的“兄弟們”而起的戰爭數不勝數。這方玉印陽刻滿、漢文“皇帝之寶”,是清朝皇帝頒發詔書的時候要鈐的,當初放置在故宮的交泰殿,由專門的機構——尚寶司管理~
戰國玉璽
戰國玉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