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提示:古城墻是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如果哪個地方到現在還保留著完好的城墻,那簡直是最好的城市名片。以下內容為綜合網絡資料編譯的,來源不能一一列出,感謝這些照片的拍攝者。
1.湖北荊沙市荊州古城墻:該古城城垣相傳最早為三國時期蜀國名將關羽所筑,五代時被改建為磚城,再后屢毀屢建,現存古城墻為清代初期依照明代舊基重建的。城墻長10500米,呈多邊形制。城體為大青磚以糯米漿調和石灰砌建而成,內有土坡護墻,外有護城河環繞,此種格局為我國南方城墻所獨有。城墻、城門等建筑均保存完好。

2.湖北襄樊市襄陽古城墻:該城墻三面環水、一面傍山,始建于漢代,宋代時改建,明代時擴建。城墻周長為7300米,共建有六座城門,每座城門外又筑有甕城,上設城樓箭垛。北面城墻瀕臨漢水,其余三面均有罕見的護城河環繞,其寬度在130一250米之間,為國內外最寬的護城河,它們把襄陽城圍得水泄不通,尤如銅墻鐵壁一般,故有“鐵打的襄陽”之譽。
3.安徽壽縣古城墻:壽縣古城墻是我國現存少數幾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墻之一,亦是我國現存惟一保存完整的宋代城墻。壽縣城墻建于宋代熙寧年間(公元1068年至1077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城墻呈方形,周長7141米,有東、南、西、北四門。另在東北拐和西北拐各建有排水涵洞一個,這是國內別的古城所沒有的。古時壽縣城墻兼有軍事與防洪雙重功能,后經明、清修整,至今保存完好。
4.山西平遙縣古城墻:據傳,平遙城墻始建于西周時期,明代初期又經擴建。城墻呈方形,周長約6409米,外墻每隔5米筑有敵臺一個,四角各建有一座角樓,東南方還建有一座奎星樓。城墻上筑有垛口3000個、小敵樓72座,據說這是圣人孔子弟子3000、賢人72的象征。南北各有城門一處,東西城門各兩道,每道城門都向外突出,有里外兩門,呈甕形。因甕城共有6座,形似烏龜,故稱“烏龜城”。平遙古城墻建筑氣勢雄偉,至今仍保存完好。
5.河南商丘古城墻:商丘古城墻建于明代中期,周長為3360米,共建有四座城門及四座扭頭門,有3600個城墻垛口,為一座易守難攻的古代堡壘。城周有護城河,城內街道布局形似棋盤,有具有民族風格的四合院和造型美觀的古建筑。
6.遼寧興城市古城墻:興城在明代時稱為寧遠衛城,城墻建于明代前期,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北方平地城。古城墻略呈正方形,周長3348米。城開四門,原各城門上建有城樓,現僅存西、南兩座。門外有甕城,現僅有部分尚存。城內十字街中心為鐘鼓樓,還有文廟、石坊等建筑。
7.福建惠安縣崇武城墻:崇武古城位于一個半島之上,瀕臨東海,建于明代初期,皆以花崗巖石壘砌。城墻全長2567米,建有四座城門以及城垛、城樓、峰火臺、涵溝等建筑設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戰術防御體系。城廓迄今保存完整。
8.山西大同市古城墻:古城墻存于現大同市市區偏東處,有大小城墻兩座。大城墻的西墻保存不甚完整,僅剩其余三面較完整的城墻;小城墻的長度約為大城墻的2/3左右,保存尚好。
9.陜西榆林市古城墻:榆林古城墻位于陜西省北部的古萬里長城邊、著名的沙漠城市榆林市內,是古代軍事重鎮和蒙漢貿易的交流集散地。該古城墻建于明代,城內古建筑很多,現存大部分城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