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成帝五年(公元339年)八月辛酉,太尉、南昌公郗鑒薨。郗鑒病篤時給皇帝上了一份奏折,對身后之事進行了安排。郗鑒上疏遜位曰:
臣疾彌留,遂至沈篤,自忖氣力,差理難冀。有生有死,自然之分。但忝位過才,會無以報,上慚先帝,下愧日月。伏枕哀嘆,抱恨黃泉。臣今虛乏,救命朝夕,輒以府事付長史劉遐,乞骸骨歸丘園。惟愿陛下崇山海之量,弘濟大猷,任賢使能,事從簡易,使康哉之歌復興于今,則臣雖死,猶生之日耳。
臣所統錯雜,率多北人,或逼遷徙,或是新附,百姓懷土,皆有歸本之心。臣宣國恩,示以好惡,處興田宅,漸得少安。聞臣疾篤,眾情駭動,若當北渡,必啟寇心。
太常臣謨,平簡貞正,素望所歸,謂可以為都督、徐州刺史。臣亡兄息晉陵內史邁,謙愛養士,甚為流亡所宗,又是臣門戶子弟,堪任兗州刺史。公家之事,知無不為,是以敢希祁奚之舉。
郗鑒的奏折可分為三部分,第一段是套話,第二段說北伐的時機尚不成熟,第三段對死后的權力繼承進行了安排。郗鑒死后,蔡謨果然繼任為徐州刺史,而郗邁卻并沒有繼任為兗州刺史[i],這其中極有可能是由于庾亮之故。[ii]
瑯琊王氏和高平郗氏的掌門人先后去世,一時潁川庾氏占據了上風,庾亮不顧眾人反對[iii],執意率兵北伐,最終大敗而歸,不久病死。東晉的三公在半年內相距去世,維持了十余年的和平局面就此終結。
在借北伐之故削弱了高平郗氏之后,加上郗鑒去世、郗邁爭兗州刺史失敗,高平郗氏暫時蟄伏,無力主導朝政。潁川庾氏與瑯琊王氏的決戰開始了,結果兩敗俱傷,流下的真空地帶被陳郡謝氏、譙國桓氏和太原王氏所取代,對于瑯琊王氏與潁川庾氏的爭斗,高平郗氏采取了中立的態度[iv],這時的實力也恢復過來,四大家族又開始了新的爭斗。
鑒薨,時年七十一。帝朝晡哭于朝堂[v],遣御史持節護喪事,贈一依溫嶠故事[vi]。冊曰:“惟公道德沖邃,體識弘遠,忠亮雅正,行為世表,歷位內外,勛庸彌著。乃者約峻狂狡,毒流朝廷,社稷之危,賴公以寧。功侔古烈,勛邁桓文。方倚大猷,籓翼時難,昊天不吊,奄忽薨殂,朕用震悼于厥心。夫爵以顯德,謚以表行,所以崇明軌跡,丕揚徽劭。今贈太宰[vii],謚曰文成,祠以太牢。魂而有靈,嘉茲寵榮。”
《晉書》對于郗鑒的評價是:
史臣曰:道徽儒雅,柔而有正,協德始安,頗均連璧。
贊曰:道徽忠勁,高芬遠映。
郗鑒死后,高平郗氏何去何從?郗鑒遺留給高平郗氏的資產清單如下:
1、勢力范圍:徐州、兗州(大概相當于今天長江以北的江蘇省)以及揚州的晉陵郡(江蘇常州)
2、北府軍和大量的部曲[viii],東晉的軍事重鎮京口(鎮江)、廣陵(揚州)、晉陵(常州)
3、可以世襲的爵位和封地,南昌縣公由長子郗愔繼承,東安縣伯由次子郗曇繼承[ix]
4、高門僑姓士族的地位
5、無形資產,一是對晉室的忠誠,二是軍事才能,這兩點都對高平郗氏的未來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郗鑒的后代,普遍被認為繼承了他的軍事才能和忠誠,雖然這么認為沒有依據,但事實上這時當時普遍的看法。
其中最核心的資產就是北府軍,沒有北府軍,就沒有高平郗氏的地位,北府軍可謂高平郗氏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有效的控制并保存北府軍,是高平郗氏未來的關鍵所在。
[i] 劉孝標注《世說新語》,引《晉中興書》注郗邁,述及履歷,最高至晉陵內史,護軍將軍,而沒有提到兗州刺史,可以認為,雖然郗鑒推薦,但郗邁并沒有獲得兗州刺史的職位。但這并不會影響高平郗氏對于兗州的控制,兗州為僑置而無實土,在徐州境內,兗州居民都是流民,繼續以部曲的形式依附于高平郗氏。
[ii]在郗鑒死前的兩個月,丞相王導也死了,朝中三公宰相王導、太尉郗鑒相距去世,主導朝政的只剩下司空庾亮了。
[iii] 庾亮北伐的目的不是光復故土,而是借口削弱高平郗氏的北府軍,對此郗鑒的繼承人蔡謨上書反對北伐。
蔡謨上疏曰:
今壽陽城小而固。自幫陽至瑯邪,城壁相望,其間遠者裁百余里,一城見攻,眾城必救。且王師在路五十余日,劉仕一軍早已入淮,又遣數部北取堅壁,大軍未至,聲息久聞。而賊之郵驛,一日千里,河北之騎足以來赴,非惟鄰城相救而已。夫以白起、韓信、項籍之勇,猶發梁焚舟,背水而陣。今欲停船水渚,引兵造城,前對堅敵,顧臨歸路,此兵法之所誡也。若進攻未拔,胡騎卒至,懼桓子不知所為,而舟中之指可掬。今征軍五千,皆王都精銳之眾,又光為左衛,遠近聞之,名為殿中之軍,宜令所向有征無戰。而頓之堅城之下,勝之不武,不勝為笑。今以國之上駟擊寇之下邑,得之則利薄而不足損敵,失之則害重而足以益寇,懼非策之長者。臣愚以為聞寇而致討,賊退而振旅,于事無失。不勝管見,謹冒陳聞。
[iv] 郗鑒晚年與王導產生了矛盾,而郗鑒的繼承人蔡謨與王導的矛盾更大,這標志著兩大家族的政治結盟基本終結。
《世說新語?溺惑第三十五》
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頗預政事,納貨。蔡公謂之“雷尚書”。
《晉書?王導傳》
初,曹氏性妒,導甚憚之,乃密營別館,以處眾妾。曹氏知,將往焉。導恐妾被辱,遽令命駕,猶恐遲之,以所執麈尾柄驅牛而進。司徒蔡謨聞之,戲導曰:“朝廷欲加公九錫。”導弗之覺,但謙退而已。謨曰:“不聞余物,惟有短轅犢車,長柄麈尾。”導大怒,謂人曰:“吾往與群賢共游洛中,何曾聞有蔡克兒也。”
[v] 王導與庾亮死,晉成帝都沒有哭,也許庾亮死,皇帝會偷著笑。
《晉書·成帝本紀》:南頓王宗之誅也,帝不之知,及蘇峻平,問庾亮曰:“常日白頭公何在?”亮對以謀反伏誅,帝泣謂亮曰:“舅言人作賊,便殺之,人言舅作賊,復若何?”亮懼,變色。庾懌嘗送酒于江州刺史王允之,允之與犬,犬斃,懼而表之。帝怒曰:“大舅已亂天下,小舅復欲爾邪?”懌聞,飲藥而死。
[vi]追贈公侍中、大將軍、持節、都督、刺史,公如故
[vii] 郗鑒拜司空,進位太尉,在三公中,唯一沒有做過的就是司徒(宰相),死后追贈太宰,也算滿足這個愿望了。
[viii] 部曲不在國家人口統計之內,不納稅,只效忠于主人,具有私家兵的性質。
[ix] 一說為高平侯,此處晉書為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