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春季,停戰談判仍沒有進展:美軍駐南朝鮮指揮官克拉克將軍準備在4月底使韓國陸軍在編人數超過46萬名,并且他還要求允許他將韓國陸軍增加到22個師約65.5萬人(后被推遲實施);1953年4月17日,美國防部長同意克拉克將韓國陸軍增加到16個師的提議,這無疑迅速增加了韓國陸軍的實力,而且減少了美軍投入;朝鮮戰爭結束時韓軍已經達到60萬人,并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這種規模,同時,韓國的空軍和海軍也逐漸發展起來,韓國軍隊成為美韓同盟體系中承擔防衛任務的基石。美國曾以幫助韓國組建20個陸軍師、支持韓國海軍、空軍建設并提供大規模經援為條件,換取李承晚接受停戰協定,美國積極履行了承諾,向韓國提供了大量援助。1953年朝鮮戰爭停戰時期,駐韓美軍兵力達到了最高峰:共包括9個師和兩個團,陸海空軍的總兵力達到32.7萬人。1954年,美國從韓國撤離兩個師,駐韓美軍減少至22萬人左右;此時,朝鮮人民軍只擁有蘇式榴彈炮,射程甚至不能攻擊漢城!而朝鮮空軍弱小空軍也被美國空軍牢牢壓制;
但是,美國保留了120個軍事基地,其面積近3.7萬英畝,相當于韓國全部領土0.33%的規模!
1954年,美國軍事委員會提出1955財年的對韓援助方案,包括建立后備部隊;將韓國部隊的上限提升至71.5萬人,其中陸軍65.5萬人;建立小型彈藥廠;增加韓國海軍的艦船數量;加強韓國空軍現代化并且為該部隊培訓飛行員和技術人員等;美軍則開始大規模撤離韓國:到1955年5月,駐韓美軍再次重新部署并撤出4個師。至此,駐軍人數降至2個師約6萬人;朝鮮人民軍能夠擁有少量的BM-13火箭炮:它們的火力密度足夠,射程太近了,還是不能攻擊遠在釜山/群山/鎮海的美軍基地——美軍可以利用它們從容打擊朝鮮本土;
可是,20世紀60年代,韓國開始向越南派遣主力部隊作戰,美國則在韓國部署“誠實約翰”地地導彈(后來被“長矛”導彈取代)、生物/化學武器、核彈頭——美軍的強大軍事威脅迫使朝鮮不得不建立自己的導彈部隊;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調集韓國軍隊參加越南戰爭,而朝鮮對韓國的滲透戰沒有取得預期效果,美軍則部署了空射導彈在韓國,朝鮮缺乏覆蓋韓國首都的武器……朝鮮向蘇聯求援:1969年前后,蘇聯向朝鮮提供54套“月亮”系列地地戰術火箭(蛙-7),裝備朝鮮陸軍6個炮兵營;
(科威特也購買了蛙-7戰術火箭)
在這一階段,由于美國開始向韓國轉讓近程地地導彈技術,感受到壓力的朝鮮,開始在蘇聯提供的“月亮”系列基礎上,推出被稱為“火星-1”仿制型號。這種導彈沿用蘇聯原版“月亮”系列的發射車,使用液體燃料推進,在攜帶500千克戰斗部的情況下,射程約為70千米,圓概率誤差500米,可以直接威脅到韓國首都首爾。這是朝鮮在彈道導彈領域的最早開端——朝鮮開始尋求快速癱瘓韓國全境美軍軍事基地網絡的導彈;
同期,韓國準備在奈基導彈基礎上研制200公里的戰術地地導彈;
于是,朝鮮決定向蘇聯購買“飛毛腿”導彈,然后再仿制它——20世紀60年代,中蘇進入爭論時期,朝鮮左右逢源:從中國、蘇聯獲得大量經濟/軍事援助,其中,蘇聯按照朝鮮的要求提供了SS-1B“飛毛腿”A導彈資料和樣品——朝鮮第一次擁有了真正的彈道導彈樣品;與此同時,朝鮮也開啟仿制它的工作項目;(20世紀70年代,埃及也提供了合適的援助:SS-1C導彈)
SS-1C“飛毛腿” B戰術導彈長11.25米,直徑0.88米,起飛重量5.9噸,彈頭重1噸,可裝860公斤炸藥,殺傷半徑約 150 米;采用慣性制導,最大射程300公里,最大速度1500 米 / 秒,攜帶常規彈頭或核、生、化彈頭,圓概率誤差為300公里時約300米;
朝鮮軍工的技術能力還不錯:很快在“火星一號”的基礎上研制“火星-2/3”導彈——朝鮮彈道導彈國產化的目標逐漸積累經驗;埃及人的熱情饋贈也會在20世紀80年代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