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的國土面積約18.1萬平方公里,比我國的產糧大省吉林省略小。我們先看一下柬埔寨的地形圖:
柬埔寨地形圖(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一、柬埔寨大米出口與我國大米進口
柬埔寨具有先天的稻米生產的自然地理優勢,可耕土地面積大,水資源豐富,氣候條件適宜。
柬埔寨大米(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柬埔寨大米(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稻米是柬埔寨最主要的農作物,稻米產量約占全年農產品總產量的90%,稻米種植面積占約全部耕地面積的80%。
柬埔寨主要有兩大稻米產區:
一是洞里薩湖產區,柬埔寨境內洞里薩湖為東南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該區域稻米產量約占柬國總產量的50%,與泰國香米屬于同一類型。
二是湄公河三角洲與越南毗鄰地區,該區域稻米產量約占柬國總產量的30%。湄公河在柬埔寨境內綿延500多公里。
以上兩個稻米產區約占柬埔寨稻米總產量的80%。
根據柬埔寨稻米聯合會(CRF)的數據,2022年柬埔寨稻米產量約1170萬噸,出口約420萬噸。其中,成品大米出口量為63.70萬噸(增長3.2%),另有約350萬噸的稻谷(帶殼),基本被越南購買了。
我國是柬埔寨大米的最大買家,2022年購買了28.88萬噸,占柬埔寨大米出口總量的45.34%。
根據柬埔寨稻米聯合會(CRF)的計劃,2023年柬埔寨大米(不含帶殼稻谷)出口量的目標是至少達到75萬噸,到2025年突破100萬噸。
2022年,我國進口稻谷及大米619萬噸(同比增長24.8%),占全球大米進口總量的11.9%。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進口稻米以碎米為主,且占比不斷擴大。在2022年的這619萬噸稻米中,碎米為352.8萬噸,占稻米進口總量的57%。同比來看,碎米進口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01萬噸,占稻米進口增量的82.2%。
我國大量進口碎米的原因,一是價差,二是配額,三是國內對碎米的消費需求增強,進口碎米多用于食品、飼料和工業用途。
在我國進口稻米的來源國中,印度居首,2022年從印度進口稻米218萬噸,占比35%,印度已經連續兩年成為我國稻米的最大進口國。
二、問題來了,柬埔寨的大米為什么出口量這么低呢?
筆者總結如下:
一是土地利用率低
柬埔寨土地資源豐富,全國水稻可耕地面積約670萬公頃,但目前實際水稻年完成耕地面積約340萬公頃(播種面積率約99%),有近50%可耕地面積閑置。
也就是說,如果柬埔寨可耕土地完全利用的話,稻米產量會翻一番。
二是畝產量低
2022年,柬埔寨全國水稻產量約1170萬噸。每公頃產量約3.44噸,合每畝產量229公斤。對比來看,2022年我國稻谷畝產量為472公斤。
也就是說,柬埔寨稻米的畝產量,在理論上還有翻一番的空間,現實一點,提升1/3還是很容易的。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的水稻是單季稻。所以,上面說的翻一番也好,提升1/3也好,也是指單季的畝產。
而柬埔寨的水稻是可以一年種三季的。以柬埔寨和越南交界地區對比來看,越南那邊每年可種植3.5次。
現實的情況是,柬埔寨水稻仍未擺脫“靠天吃飯”。由于柬國農田水利灌溉設施系統不足,旱季稻的種植面積僅相當于雨季稻種植面積的16.22%。換句話說,另有超過80%面積的水稻可耕用地只是種植一季稻。這是柬埔寨水稻畝產低的重要原因。
所以柬埔寨稻米的畝產量,理論上可以提高5倍左右。當然,僅僅是理論上,實際上提高3倍是可以的。
三是柬埔寨稻谷在收割、曬干及保存、加工方面,技術設備落后且能力嚴重不足。
比如,柬埔寨稻谷收割后,因為缺乏曬干設備和保存設施,加之政府收購資金缺乏,造成大量稻谷被鄰國的泰國、越南米商低價收購,加工成泰國、越南產的香米出口至其他國家。
再比如,柬埔寨碾米廠技術落后,碎米率高,難以加工適合國際尺寸的大米出口。目前,柬國真正符合國際標準的碾米廠僅有十余家, 2022年柬埔寨向越南出口的300多萬噸的稻谷(帶殼)就是例證。
也就是說,如果柬埔寨在收割、曬干及保存、加工方面能夠實現完全自主可控,大米出口的增量空間至少還有200萬噸。
此外,柬埔寨農業財政資金投入不足,水稻耕種技術和設備落后,農村公路、倉儲物流、電力等配套設施不完備,衛生檢疫檢驗體系未健全等,都是制約柬埔寨稻谷生產、加工和出口潛力的重要因素。
綜上,柬埔寨大米生產、加工和出口的潛力巨大!保守估計,未來可實現年出口1000萬噸以上!
三、中老柬鐵路
還是說回中老鐵路。
前文說了老撾的鉀肥,分布在“萬象市-甘蒙省-沙灣拿吉省”一線。
如果沿著這條線路南下,就到了老撾巴色、柬埔寨上丁地區,往南延伸就能夠直接對接柬埔寨湄公河三角洲稻米主產區,再往南就是金邊,與柬埔寨既有北線鐵路(金邊-波貝)連網,對接洞里薩湖稻米主產區,且可進一步通往西哈努克港。
看圖:
柬埔寨既有鐵路示意圖
老柬鐵路示意圖
柬埔寨與老撾也在計劃修建兩國鐵路的連接方案,希實現經由柬埔寨北部貫通中老鐵路。
今年2月,柬埔寨與老撾簽署了《柬埔寨與老撾全面持久戰略伙伴關系行動計劃(2023-2027年)》。在老柬聯合新聞發布會上,雙方表示:
“我們討論了高鐵計劃,希望實現柬埔寨與老撾和鄰國的鐵路對接。”
當時《柬埔寨人新聞》報道稱,雙方在會談中同意通過鐵路將老撾占巴塞、阿速坡兩省與柬埔寨柏威夏、拉塔納基里兩省連接起來。
也是在今年2月,我國與柬埔寨發布《聯合聲明》,提出中國幫助柬埔寨打造“兩條走廊”,其中的一條走廊就是“魚米走廊”:
打造以柬西北部和洞里薩湖區為中心的“魚米走廊”,發展臨湖現代化生態農業……積極推動柬優質農產品輸華準入。
我國是首個與柬埔寨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隨著《中柬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和實施,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柬埔寨大米出口。
我國與柬埔寨是在2010年簽署的《關于柬大米輸華的檢驗檢疫議定書》,2011年中柬簽署29項經貿合作協議,其中就涉及3項有關柬埔寨大米加工進口項目。
2012年,柬埔寨大米首次輸華,當年完成對華出口0.5萬噸。2022年,柬埔寨向我國出口大米28.88萬噸。增長率很高,但量還沒有上來。沒有上來的原因就是上面所說的。
因此,有老撾的礦,有柬埔寨的米,有中國的商品,加上中國與老撾、柬埔寨的鐵桿友誼,中老柬鐵路需要盡快安排上!
中老柬鐵路示意圖
下一篇,柬埔寨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