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伊利汗國是如何被伊斯蘭化的——伊朗什葉派坐大的源頭

在四大蒙古汗國中,伊利汗國是最早實現伊斯蘭化的汗國,其標志是1295年合贊汗(1295-1304年在位)改宗伊斯蘭教,進而帶動伊利汗國的大多數蒙古人皈依伊斯蘭教。

一、政治需求

實際上,所有四大蒙古汗國在內,不僅僅是伊利汗國的蒙古統治者,都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政治傾向:一種傾向是無情掠奪定居民眾,這包括大部分蒙古突厥貴族以及依附于他們的波斯行政官員,以及享有特權的斡脫(指有高利貸特權的)商人。

他們是蒙古游牧傳統的崇拜者,敵視定居生活,不喜農業和城市,主張無限制地殘酷剝削定居農民和城市下層。伊利汗國的最初幾位汗(帖古迭兒·阿合馬除外)基本上是這種傾向,這些人沒有極端仇視穆斯林居民,但對伊斯蘭教、穆斯林的國家制度與文化比較漠視。

而有這種政治傾向的人多半愿意接受半游牧的畏兀兒人的文化,信仰了流行于他們之中的佛教和景教。

第二種傾向是要建立一個強大的、鞏固的中央集權國家,向中原漢族政權或者波斯政權學習,同時壓制蒙古軍事貴族的權力。為此,需要大汗與被征服國家的封建上層相接近,保護城市生活、商人和貿易,需要恢復被蒙古入侵所破壞的生產力,尤其是農業。

具有這種傾向的主要是與汗室家族有密切聯系的貴族,仕奉于汗的波斯、塔吉克、阿塞拜疆的文官和一部分伊斯蘭教人士。這兩種傾向存在著尖銳的斗爭,在元朝本土就表現為忽必烈的漢化政策和其他蒙古貴族的激烈沖突。在伊利汗國就是爭奪汗國的領導權。

事實上,合贊汗在即位以前很長一段時期,傾向于蒙古傳統。作為阿魯渾汗之子、阿八洽汗之孫,合贊汗幼年深受蒙古傳統的教育,并隨其祖父信仰了佛教,成為一個堅定的佛教徒。

1294年,阿魯渾汗去世后,伊利汗國主要是三雄爭立,即合贊汗的叔父乞合都、宗王拜都和合贊之間的王位之爭。乞合都汗的短暫統治后,主要是拜都與合贊之間的爭奪。此時無論合贊一方還是拜都一方,都有信伊斯蘭教的將領及其率領的軍隊,并成為宗王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

合贊汗

雙方爭奪權力的戰爭處于對峙階段時,合贊的佛教信仰開始轉變。也就是說為了汗位,合贊轉變成第二種傾向的代表。信仰伊斯蘭教成了打破這種對峙的突破口。

在這方面,對手拜都就無能為力了,或者是忽視了這一點。因為拜都本人是基督教徒,他的王妃們也大多是基督教徒。他手下許多重要的行政官職由基督教徒擔任,甚至原由穆斯林擔任的重要官職也改由基督教徒擔任,穆斯林尤其是擔任官職的穆斯林對他的偏愛行為當然忿忿不平。

與拜都政策相反,合贊戰爭中盡力照顧穆斯林的利益。如行軍時禁止士兵踐踏耕地和園林,不得用莊稼喂牲畜,不得欺壓剌亦牙惕(農民和城市下層平民)。合贊汗身邊總有一些伊斯蘭教信徒。合贊汗委任他們擔任財務官,采辦軍糧,征收稅金,或者讓他們擔任法官。合贊的政策為他在穆斯林中贏得了聲望,從而為戰勝拜都奠定了基礎。

合贊汗身邊的穆斯林也不失時機地勸告合贊汗改信伊斯蘭教,對合贊汗皈依伊斯蘭教影響最大的是涅孚魯思。涅孚魯思是一位蒙古異密,其家族在呼羅珊有相當大的勢力,他本人屬于早期波斯蒙古人中最重要的一支斡亦剌蒙古部。

在合贊與拜都之爭中,伊斯蘭教徒涅孚魯思乘機勸合贊改從伊斯蘭教。“設王改從伊斯蘭教,將為伊蘭之主,穆斯林前受奉偶像教的韃靼之抑制者,將必效忠于吾王,而上帝見王之挽救正教,將助王勝敵。”——多桑《多桑蒙古史》下冊

合贊在1295年6月19日在剌兒禿馬溫之草原中,昔日其父阿魯渾所居行宮之附近,大開盛會。“沐浴易新衣后,入宮立于寶座下,數誦司教撒都魯丁亦不剌金所授奉之詞。其將亦隨之改從伊斯蘭教。同日厚賜諸教長、司教與諸賽亦德族人,大散布施于貧民,并詣禮拜堂與圣者墓,祈請上帝助其勝利,遣使布告伊剌克、呼羅珊兩地之民,其由此兩地來赴之教長、司教為數不少。”——多桑《多桑蒙古史》下冊

合贊還下令建造清真寺、經學院及各種慈善機關,主動為齋月(9月)而停戰。這種象征性的舉動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影響。當齋月結束,對拜都重開戰時,那些原先支持拜都的穆斯林轉而效忠于合贊。

伊利汗國的主要居民是伊斯蘭教徒,合贊這樣做,使得他的軍隊對拜都的進攻,實際上成了一次勝利進軍,伊拉克、波斯等地的百姓喜迎王師。

二、宗教人士的影響

前面提到了蒙古族伊斯蘭教徒涅孚魯思對合贊的影響,而那些伊斯蘭教神職人員,尤其是什葉派人士對合贊汗的皈依也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自1220年開始的蒙古西征,是對伊斯蘭世界的沉重打擊。巴格達的陷落以及哈里發的處死沉重地打擊了正統派。

然而,正統遜尼派的慘敗卻相當程度上改善了什葉派的境遇。從前在塞爾柱王朝統治下,什葉派一直是處在被壓迫少數派地位。第三次西征中,什葉派學者納西爾丁·圖西(卒于1274年)幫助旭烈兀汗打下了阿薩辛派的阿拉穆特和邁蒙迪茲要塞,并和蒙古軍隊一起進入巴格達,勸旭烈兀處死哈里發的就是他,因而納西爾丁成了汗王的重臣。

什葉派覺得伊利汗是寬容的統治者,甚至同情什葉派。因而什葉派人士往往與伊利汗國抱合作態度,并設法影響汗王。具有什葉派傾向的蘇非教團如庫布拉維教團積極活動。該教團的著名謝赫希姆納尼(卒于1336年)曾把一部分時間花在為阿魯渾宮廷的服務上。

象伊朗沙法維教團的建立者謝赫沙菲·丁(卒于1334年)這樣的蘇非教長時常受到伊利汗國的尊重和優待。

中亞庫布拉維教團的成員賽義德·丁·哈姆雅在呼羅珊的巴赫拉巴德建立了一座哈納卡。他死后,這座哈納卡由他的兒子撒都魯丁·易卜剌金指導。這位謝赫大部分時間在合贊汗身邊。合贊汗經常請他告訴伊斯蘭教的情況,詢問、研討伊斯蘭教的奧妙和本質。而且,合贊汗正是在這位謝赫面前信仰了伊斯蘭教。

什葉派在伊利汗國得到更大的發展,這首先是由于合贊和繼任的完者都對什葉派有著更多的眷顧。

其次是什葉派很能適合加強王權的需要,什葉派教長在勸告完者都信奉什葉派時,委婉地陳述了什葉派之優而正宗派之劣:“比較其不同之點,猶之什葉派主張成吉思汗大位屬其后裔,而正宗派則以其應屬諸哈剌赤將士。”聞此言,完者都才意為所動,從即位前的遜尼派之哈尼菲派改奉什葉派。

這充分說明了蒙古汗王信教的實質。

三、經濟原因

旭烈兀軍隊圍攻巴格達(原圖收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

合贊汗的皈依伊斯蘭教,也有著經濟上的原因。十三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伊利汗國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危機,人口銳減,土地被廢棄,城市被棄置。有些地區荒廢達十分之九。(〔波斯〕拉施特的《史集》中,記載了伊利汗國轄地內的悲慘景象)

游牧部落的搶劫,急使們的強征強取、地方長官承包稅收漫無節制地勒索造成了中央政府收入降低,而中央政府為提高收入又格外加重了對人民的剝削,結果農民起義不斷。為了挽救經濟危機,制止蒙古軍事貴族的分離活動,合贊汗需要聯合本地的(伊朗和阿塞拜疆等地)官僚貴族、宗教首領來共同克服危機。

他需要恢復城市的經濟生活,因為城市的富庶是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

他需要恢復農村中的定耕農業,因為穩定的農業會提供穩定的賦稅收入。也就是說,合贊汗需要被征服地區居民各階層的支持。而要把各階層團結在一起需要靠共同的信仰即伊斯蘭教。這就意味著合贊汗為首的蒙古人不得不信仰伊斯蘭教,從而獲得他們所急需的大量的同盟者。

另外,合贊在位期間,數度遣使東行貢獻珍寶,與名義上的宗主元朝保持往來,其稱汗及皈依伊斯蘭教均得到元成宗的承認。成宗還把蒙哥汗以來旭烈兀的封地彰德路應得的五戶絲歲賦賜給合贊。伊利汗國通過與元朝的貿易,獲得不少利潤。

四、皈依真主的影響

合贊是依靠穆斯林的支持才嗣位稱汗的,所以他上臺后,實行一系列使汗國伊斯蘭化的措施:

第一、摧毀在大不里士、巴格達及其它伊斯蘭教城市的基督教堂、猶太教堂和佛教寺廟。合贊汗甚至下令拆毀供有他父親阿魯渾畫像的佛教寺廟。佛教徒如果抗拒皈依真主,必將處死。

第二,以伊斯蘭教的儀式代替原有的蒙古傳統風俗。合贊即位后,不稱汗,而改稱伊斯蘭君主即素丹。其詔令開頭往往是“以寬宏大量、仁慈的真主、以至高無上真主的威力和伊斯蘭教會的福運的名義。”這與阿魯渾汗的圣諭開頭“朕蒙長生天眷顧,受賜榮耀父汗的王冠、御座”是完全不同的。1297年冬,他下令不戴寬邊蒙古帽,而改以布帛纏首即蒙古人戴上了穆斯林頭巾。

第三,以伊斯蘭教法代替蒙古札撒,大小司法案件都根據伊斯蘭教法典的規定裁決。不過,盡管伊斯蘭教法在汗國境內得以推行,但蒙古人各級官員仍掌握著統治權,以及司法的最后決定權。

第四,禁止軍人和其他人冒瀆真主,以穆斯林的社會道德規范代替蒙古人的舊習俗的思想。

第五,新鑄錢幣皆著錄信仰伊斯蘭教之詞。合贊下令所有各地區都按統一的樣式鑄造錢幣,并以真主和他的使者們的名義流通,同時也鑄上君王的名字。“錢幣上華麗地鑄有《古蘭經》上的詩句和十二伊馬目的名字。”

據俄國圣彼得堡科學研究所之亞洲博物館所藏合贊時代的錢幣,此種錢幣上面有蒙古文和阿拉伯文。正面上二行用蒙古文寫著“長生天氣力里”,下二行用阿拉伯文著錄“合贊·馬合木鑄于弼斯啰。”下三行又用蒙古字著錄“合贊鑄”一語。右方用阿拉伯語著“年”字,左方著“七百”。反面則用阿拉伯文著錄信仰伊斯蘭教之詞:“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愿主利之,并付與安寧。”這種錢幣的發行體現了汗國伊斯蘭化程度的加深,但同時也暗示合贊汗并沒有拋棄蒙古的文化。

第六,他要求在兩年左右的時間里,所有各地村莊中都建造清真寺和公共澡堂,并將澡堂的收入用在地方需要和清真寺的需求上。他經常朝圣,到先知家族的陵墓上去拜謁,合贊明顯偏向什葉派。當時伊斯蘭教中的蘇非主義是當地文官階層主要意識形態,許多出仕蒙古汗的高級穆斯林官員(如拉施特)都曾表示過自己是熱誠的遜尼派蘇非。

合贊給蘇非派人士建造了許多哈納卡(修道院),伊斯蘭教經學院和清真寺以及其它慈善機關。蘇非派教士享有豐厚的薪資和經費。

不過,合贊也沒有走極端,他對各派保持一視同仁的態度,遜尼派在汗國中仍有相當大的影響。

由于合贊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采取了伊斯蘭化的措施,因此,拉施特這類波斯籍史家對他贊不絕口。

合贊汗之子完者都(1304-1316年在位)在未即位前,信仰遜尼派之哈尼菲派。1309年,完者都改從了什葉派,什葉派成了國教。完者都改信以后,下令變更公共祈禱用語,在星期五之公開祈禱中,刪去前三位哈里發之名,僅留阿里、哈散、忽辛之名,變更貨幣之模型、樂與各派教士討論伊斯蘭教教義。

1316年,完者都去世,年僅十二歲的阿布·賽義德繼位。

正好在這一時期到達伊利汗國的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在其游記中為我們提供了當時的伊斯蘭教情況:

一是什葉派尤其是圣裔仍擁有崇高的地位。如,“圣裔總監由伊拉克素丹(指阿布·賽義德)選派。素丹十分信任他,享有高位,賜給旗幟鼓樂儀仗,早晚都有人在他府前吹打。”

二是蘇非派廣泛盛行。上至清廉棄世的素丹,下至貧民百姓,不少人以穿蘇非制服粗制毛衫為榮。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蘇非派修行的場所道堂。阿布·賽義德對這種修道方式鼓勵有嘉。

三是伊利汗國存在著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尖銳對立。

伊本·白圖泰說,如果一個遜尼派教徒在阿里或侯賽因的陵園,不以哈里發阿里的名義發誓,就會有被什葉派打死的危險。而伊本·白圖泰有一次伙同一批人(都屬孫尼派)來到庫法的一個村莊,因村莊里人都屬什葉派信徒,他們就不愿進村。

總之,從合贊汗始到阿布·賽義德止,伊利汗國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蒙古國家,而是一個地道的由蒙古人統治的伊斯蘭國家。隨著汗國伊斯蘭化的完成,伊利汗國也就走向解體了。

對此,昂里·馬賽總結說:“伊朗的蒙古人,在他們所承受的文明的影響下,已經變成非常講究和多情善感的人,他們皈依伊斯蘭教的過程是與他們國家的解體同時發生的:在各個行省都興起了地方性的,蒙古人的或伊朗人的,遜尼派的或什葉派的王朝;而隨著這些王朝的出現,內戰也就開始了。”——〔法〕格魯塞《草原帝國》

比如阿布·賽義德死后,什葉派蘇非教團謝赫——朱里耶教團的首領哈桑·朱里在呼羅珊的薩布茲瓦爾幫助薩巴達里人建立了什葉派小王朝(1337-1386年)。在馬贊德朗的阿本爾,另一個謝赫教團的首領米爾札·布左格在1359年也建立了什葉派小國。

在以后的紛繁復雜的政治形勢中,什葉派開始在伊朗的宗教界中逐漸占優勢,伊朗也緩慢地成為什葉派國家,直至今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100個關鍵詞講述的極簡蒙古史 95·伊利汗國
元青花
俄羅斯境內成千上萬的穆斯林,他們從哪里來?又是什么民族?
蒙古四大汗國領地及始末,他們與元朝什么關系?
《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摘抄與補充-元皇朝:黃金家族的極盛<顧此失彼:宗教文化莫衷一是>9
全球化的開端:蒙古大交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溆浦县| 随州市| 柯坪县| 莱州市| 泽普县| 阿拉善左旗| 青海省| 海晏县| 定陶县| 通榆县| 新营市| 钟山县| 万宁市| 西平县| 东辽县| 苏州市| 德昌县| 交城县| 西平县| 利川市| 华容县| 庄浪县| 和龙市| 会同县| 庆城县| 三穗县| 高台县| 文化| 涿鹿县| 如皋市| 盐山县| 定边县| 承德县| 灵台县| 盐亭县| 蒲江县| 大足县| 沙坪坝区| 青龙| 承德市| 秦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