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達到8260美元,在世界銀行公布的216個國家(地區)人均GNI排名中,中國由2012年的第112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93位,將近百名開外。
國力的強盛帶來人民的富足,但同樣也面臨貧富分化等諸多問題。而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中國大中城市的表現又如何呢?
3、城市收入分化明顯
在中國內部,各省份/城市之間的收入水平,隨著經濟發展差異也逐漸拉開了檔次。
首先,以各省份的最低工資標準看,能直接反應經濟水平的高低。
▼各省最低工資標準(來源:中新經緯)
資料圖
最低工資標準,是政府依照《最低工資規定》制定的,基本上每年都會調整。
截至目前,已有17個地區公布了2017年最低工資標準,且都有上調。但地方政府上調最低工資的步伐有所放慢,漲幅已經出現回落。
其中,上海、深圳、天津、北京的月最低工資標準進入了2000元大關。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2300元,為全國最高;深圳次之,為2130元。天津今年首次突破2000大關,超過北京的2000元。
整體的榜單分為三個檔次,前9個省份中均為東部沿海省份,經濟發達自然工資標準也不能落人后。而隨后卻是貴州、新疆、內蒙等西部省份,再后才是河南、湖南等中部省份,顯然這不是按經濟水平排次,與當地的社會保障有很大關系。
而最重要的參考標準,還是人均收入。
▼35座大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房價數據來源:中國房價行情網
可以看出:
1、城鎮居民收入中,上海、北京、杭州、寧波、廣州均超過了5萬元,位居前五。杭州和寧波超過深圳,足以證明其經濟活躍度以及長三角的經濟領先成都。
2、南京的人均收入接近5萬元,略超過深圳,發展勢頭強勁。
3、廈門、青島、長沙、濟南、呼和浩特都超過了4萬元。廈門、青島都是其所在省份的經濟最強市,超過福州、濟南情理之中。而呼和浩特城區人口僅300多萬,人均高但整體實力與同檔次的都沒法競爭。
4、西部城市中,昆明、成都、西安剛剛擠進前20,三個城市人均收入都在3.5萬元左右,而重慶由于人口超過3000萬,大大拉低了均值。
5、中部城市中,長沙第10,武漢第14,合肥第21,南昌第22,人均收入都接近3.5萬元。而鄭州以3.3萬元居24位,太原過低排在了倒數。
6、東北城市中,沈陽接近4萬元排名最高,依然是東北發展最好的城市。
7、而拉上房價對比后,太多城市僅能以一年收入夠買1平米或者2平米的房子,暴漲的房價讓人們頓生寒意。
當然,靠工資買房太辛苦,很多人依靠的是存款加杠桿。第一財經制作的這份全國29個城市人均存款排行,雖然采用的是住戶存款余額加以平均,算法與真實狀況有差異,但也可作參考。
其中:
1、作為強一線城市,北京和上海均是名副其實的全國中心城市,兩城的“資金總量”均在10萬億以上。
2、資金總量靠前的城市,除了北上深廣四個一線城市外,其他城市城市大多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尤其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大區中心城市,聚集了大量的教育、資金、技術、信息等資源,資金的集中度很高。
3、“電商之都”杭州的住戶存款表現頗為亮眼,達到了8493億元,超過了經濟總量高于自己的蘇州和武漢,位居第七,人均存款更是位居第四。
4、從人均存款來看,目前也只有北上廣三個城市人均存款超過了10萬。杭州和佛山超過了9萬,深圳、太原和西安超過了8萬。
5、合肥、重慶、哈爾濱、石家莊位居后五位,其中合肥、重慶和哈爾濱人均存款都在5萬以下,合肥只有4.2萬,重慶4.4萬,哈爾濱是4.9萬。
人均存款的差異,與經濟發達程度和城鎮化率高度相關。北上廣杭位居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城鎮化率也比較高,人均收入高,人均存款余額也高。
而有些城市受城鄉差距影響較大,比如重慶,主城區人口不到1000萬,占全域人口比重低,人均存款余額也比較低。
此外,城市的居民投資氛圍也會影響存款額度。比如人均存款只有5.5萬元的福州、廈門,閩商遍布全國投資,人均存款自然會較低。
4、你拖后腿了嗎?
無論是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人均存款余額,都是宏觀數據,統計的差異與真實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