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ly 作品)
相信每個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煩惱,寶寶還沒出牙的時候,天天盼著小牙齒冒出來,生怕出牙晚是發育不良的表現。
可真等寶寶出牙了,新的煩惱又接踵而來:出牙期寶寶各種煩躁、哭鬧、流口水,該腫么處理?要不要帶寶寶看牙醫?如何護理才能讓寶寶不長蛀牙?寶寶刷牙不配合怎么破?
“天哪,不就是多了幾顆牙齒嘛,怎么會有辣么多問題,求放過!”
媽媽們別急,為了解決大家的難題,糕媽特意做了這一期的“寶寶護牙知識大合輯”,讓你輕輕松松就把寶寶牙齒的那點事兒全都搞清楚!
一、出牙的秘密
大部分寶寶會在6個月大時萌出第一顆乳牙。
(4-13個月出牙都正常)
2歲半到3歲左右,20顆乳牙全部長齊。
不需要!寶寶長牙的時間因人而異。
出牙晚≠發育出現問題
18個月前萌出第一顆乳牙都算正常。
長牙可能導致孩子過度流口水、喜歡咀嚼硬的物品。
還可能伴有輕微過敏、哭鬧、低熱(不會高于38℃)等現象。
想要緩解寶寶的不適,你可以這樣做
1、擦拭寶寶牙齦
用干凈的手指或沾濕的紗布輕輕擦拭寶寶的牙齦,減輕疼痛。
2、給牙齦降降溫
冷的毛巾、勺子或者冷藏過的磨牙膠都能緩解寶寶的不適
3、咬咬堅硬食物
可以給已添加輔食的寶寶啃咬一些堅硬的食物,如刨皮的冷藏過的黃瓜或者胡蘿卜。
4、把口水擦拭干凈
長牙期間狂流口水是正常現象,為避免寶寶出現“口水疹”,你可以及時給寶寶擦拭口水,給他系上純棉三角巾,勤擦保濕面霜或乳液,睡覺時在寶寶嘴邊抹點橄欖油
二、如何護理寶寶的牙齒
從萌出第一顆牙齒開始,就應該給孩子刷牙,而且要使用含氟牙膏。
在牙齒還沒有萌出前,可以用濕的軟布、無菌紗布或手指刷為寶寶清潔口腔。
乳牙肩負著很多使命
通過正常咀嚼幫助寶寶獲得充足營養;幫助說話、發音;幫助占領恒牙生長發育所需空隙;有利于頜骨的發育。
另外,蛀牙引起的牙齒疼痛會影響寶寶正常飲食,影響全身的健康發育,治療、修復費用也很昂貴,所以寶寶的乳牙一定要好好保護!
第一顆牙齒萌出后,使用嬰兒牙刷和含氟牙膏,每天為寶寶刷牙兩次,每次至少2分鐘。
如果長出兩顆牙齒,并相互接觸,就要開始使用牙線了,牙線的使用方法和頻率可向牙醫咨詢。
氟能堅固牙釉質,減少蛀牙風險,所以應使用含氟牙膏幫寶寶刷牙。
建議用量
三歲以下薄薄一層(米粒大小),三歲以上大概豌豆粒大小
注意不要過量使用,同時教孩子吐掉牙膏,不要吞下去
每半年到醫院定期涂氟,能更有效地預防蛀牙。
建議用量量
什么時候該帶寶寶看牙醫?
美國兒科學會和美國兒童牙科學會建議,孩子在1歲前就要看一次兒科牙醫,并建立“牙齒檔案”。
出牙之后,每年拜訪牙醫1-2次。
牙醫會確認所有牙齒生長正常,發現寶寶早期的蛀牙,在護理方面提供建議,可能會使用一種局部氟化物來預防蛀牙。
寶寶什么時候能自己刷牙?
寶寶2-3歲時能在父母的幫助下刷牙
到6歲左右才能自己刷牙
10歲左右能完美地使用牙線。
寶寶不肯配合刷牙、用牙線或漱口怎么辦?
1. 堅持不妥協,該刷牙時沒商量
2. 在他不太疲倦的時候進行
3. 讓他挑選喜歡的牙膏或者牙刷
4. 和爸爸媽媽一起刷牙
5. 用獎勵貼紙的辦法
三、這些坑,最易讓寶寶長蛀牙
1、睡前不刷牙
臨睡前一定要刷牙,刷完牙后除了水之外,不能再吃任何東西。
2、奶睡、夜奶
出牙后應盡量避免奶睡、減少夜奶,喂完奶后再喂少量白開水漱口。
3、超過1歲還在用奶瓶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
孩子1周歲時要開始停用奶瓶,到18個月大時一定要完全戒除奶瓶。另外,長期使用吸管杯喝含糖飲料,易造成前牙內面產生齲洞。應盡早讓寶寶學會使用普通水杯。
4、喝太多果汁
果汁會導致兒童肥胖和齲齒。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對1-6歲的孩子來說,每日的果汁飲用量要限制在120-180毫升。
5、以為不喝飲料不吃糖,就不會蛀牙了
任何含有糖或淀粉的食物在被細菌分解后,都會產生酸性物質侵害牙釉質,引起蛀牙。寶寶常吃的食物里,大約90%都含有糖和淀粉
所以就算寶寶不喝甜飲料,不吃糖,如果不好好刷牙,還是會長蛀牙哦
6、和寶寶共用餐具
和寶寶共用餐具,會把細菌傳染給寶寶,引起蛀牙。所以要為寶寶準備專用的餐具
寶寶生病后要及時更換牙刷,平時每三個月更換一次。
糕媽說
哪個媽媽不希望自家寶貝能擁有一口健康的大白牙。可真要實踐起來,還真是不容易。除了少吃糖少喝飲料,還要堅持每天給寶寶刷牙,戒奶瓶,看牙醫。哪像我們小時候,連刷牙都是上了幼兒園后才開始的。
但話說回來,我們每一天的堅持和較真,換來的是孩子牙齒的健康,不用再遭蛀牙的那份罪。所以看完文章,媽媽們可一定要行動起來哦,寶寶的牙齒要靠我們來守護。
參考資料:AAP和AAPD網站
題圖、文中插圖版權歸“年糕媽媽”所有
-----<猜你喜歡>-----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