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網站上尋找自己心儀的商品,在家中等待著網上預訂的美食,用手機app呼叫周邊的滴滴司機,在網上預約醫院掛號時,不知你有沒有意識到日常生活已經悄然改變,你正在享受數字經濟發展的成果,也在為數字經濟作貢獻。
那么,何為數字經濟?G20杭州峰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給出了具體定義:數字經濟是指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型經濟形態。
農業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是勞動力和土地,工業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是資本和技術,而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了關鍵生產要素。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進入價值創造環節,不僅推動了土地、資本、勞動力等傳統生產要素的流動和共享,更實現了全新的價值創造,帶來經濟社會各領域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研究顯示,以“數據驅動型決策”模式運營的企業,其生產力普遍可以提高5%~10%。
如今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呈現群體性、爆發式的突破,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數字技術帶來的感知、連接、數據無處不在,它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不斷改變發展理念,催生商業模式,賦能產業鏈條。經濟活動所需要的傳統意義上的時空因感知、連接、數據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而被不斷壓縮、虛擬,帶動人類社會快速發展,進入新一輪的經濟增長浪潮。
數據和數字技術的生產與應用共同構成了數字經濟的“內核”,即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據生產要求發展一系列高新技術及產業,這一要求既推動了電子信息制造業、信息通信業、軟件服務業等信息產業的發展,又催生了以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全新的商業模式,是為“數字產業化”;數字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應用主要表現為用數字技術改造提升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傳統產業,是為產業數字化??梢哉f,數字經濟的內容不僅僅涵蓋著信息產業本身,更包括數字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是在數字技術開發利用集成基礎上開展的全部產業、貿易、金融、消費等經濟活動。
數字經濟作為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新型經濟形態,呈現出高成長性、廣覆蓋性、強滲透性以及跨界融合、開放共享等與生俱來的特性,它更容易形成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實現全域性的經濟增長,也體現了更明顯的經濟發展特征。
隨著數字經濟與經濟社會的交匯融合,數據呈爆發式增長態勢,每年增長50%,每兩年翻一番,成為企業經營決策的新驅動、商品服務貿易的新內容、社會全面治理的新手段,帶來了新的價值增值。更重要的是,相比其他生產要素,數據資源具有可復制、可共享、無限增長和供給的特性,打破了傳統要素有限供給對增長的制約,為持續增長和永續發展提供了基礎與可能。
通用目的技術的進步和變革是推動人類經濟社會階躍式發展的核心動力。數字技術的創新進步和普及應用,正是當下時代變遷的決定性力量。區別于以往的通用目的技術,數字技術進步超越了線性約束,呈現出指數級增長態勢。近年來,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突破和融合發展推動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正加速進步,產業應用生態持續完善,未來發展動力不斷強化。此外,數字技術加速與制造、生物、能源等技術融合,帶動群體性突破,全面拓寬了人類認知和增長空間。
信息產業是數字經濟時代驅動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信息產業領域創新活躍,引領帶動作用強。數字技術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動態創新是其基本特點,強大的創新能力是競爭力的根本保證。受此驅動,信息產業成為研發投入的重要領域,也因此帶來了豐厚的創新產出。以世界平均水平為例,信息產業領域的專利占比達到39%,金磚國家的這一比例甚至達到了55%。
數字經濟在其他產業領域的應用帶來了效率增長和產出增加,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一方面,數字經濟加速向傳統產業滲透,催生了O2O、分享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涌現;另一方面,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步伐加快,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傳統產業利用數字經濟帶來的產出增長,構成了數字經濟的主要部分,成為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平臺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協調和配置資源的基本經濟組織,是價值創造和價值匯聚的核心。一方面,互聯網平臺新主體快速涌現。商貿、生活、交通、工業等垂直細分領域平臺企業發展迅猛。另一方面,傳統企業加快平臺轉型。傳統IT巨頭向平臺轉型,打造更為互聯、智能的生態系統。同時,傳統制造企業也開啟平臺化轉型,為客戶提供精準的大數據分析、預測、運營支持及商業模式創新服務。
數字經濟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海量主體參與市場競爭,線上線下融合成為發展常態,跨行業跨地域競爭日趨激烈,導致老問題在線上被放大,新問題又層出不窮,僅依靠政府監管難以應對。將平臺、企業、用戶和消費者等數字經濟生態的重要參與主體納入治理體系,發揮各方在治理方面的比較優勢,構建多元協同治理方式,成為政府治理創新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