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的今天,
臺灣著名作曲編曲大師陳志遠
因病告別人間,
留下兩千多首經典,
一直被世人吟唱。
說陳志遠是一位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的華人音樂大師一點不假,說他熟悉,是因為時至今日,我們耳熟能詳、一直傳唱的無數流行歌曲都出自于他之手,或作曲或編曲;說他陌生,是因為作為幕后人,他的名字并不廣為人熟知。
陳志遠1950年生于臺灣,70年代就投身于“民歌運動”中,1975年,中文流行音樂史上劃時代的概念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成為整個中文流行歌曲蛻變的發端,在這張偉大的專輯中,我們第一次發現了陳志遠的名字,他參與了整張唱片的編曲。
在經歷了一系列金韻民歌的編曲工作后,1980年李建復《龍的傳人》騰空出世,讓人們熱血沸騰的同時,更深深記住了編曲磅礴的氣勢,這算得上陳志遠早年音樂生涯最重要的編配作品。
自“民歌運動”以來,陳志遠在編曲上的探索對流行音樂編曲被受到重視作出了巨大貢獻。1986年,陳志遠與友人梁弘志、陳復明、鈕大可及曹俊鴻合辦可登唱片。
后又加入飛碟唱片成就“五陳”(陳大力、陳秀男、陳志遠、陳樂融、陳耀川)盛況。作為當時飛碟唱片的首席制作人,陳志遠與滾石唱片的李宗盛齊名,但由于作風低調鮮少出現在媒體上,面孔則更不為大眾所熟知。
在編曲技術日臻突破和純熟后,陳志遠又在創作的道路上給了我們更大的驚喜。經查考,他第一首公開發表的創作是1983年為當年風頭正勁的陳彼得譜寫的作品《嫦娥》。
第二年,蔡琴那張名垂青史的《此情可待》專輯,陳志遠貢獻了最重要主打曲《最后一夜》。作為電影《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插曲,《最后一夜》以詩意對仗的詞句,鮮明的三拍節奏,成溫柔舞曲一首,貼切地再現了主人公漂泊無依的一生。此曲當年獲第21屆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的殊榮,作曲人陳志遠居功至偉。
自此,陳志遠的音樂傳奇正式開始,連續為當紅歌手做嫁衣,黃鶯鶯《日安,我的愛》、葉歡《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蘇芮《跟著感覺走》的曲均出自他的手筆。
作為與李泰祥一樣出身于民歌時代的古典背景音樂人,陳志遠恰恰和總是想用民謠來呈現古典韻律的李泰祥走了一條相反的路,他的創作更強調一種一遍過的清新流暢效果,盡量避免文藝腔和古典腔的干擾,以達到一種樸實自然和容易哼唱的效果。80年代末王杰的橫空出世,陳志遠的功勞有目共睹。在王杰的《一場游戲一場夢》里,陳志遠就是選用了最適合王杰的民謠編曲形式為框架,從而配合歌曲中那種平凡樸實的原音感,也讓整張專輯的歌曲在抽掉其它樂器之后,依然能用一把吉它就可以輕輕唱出,專輯里十首作品的編曲,均由陳志遠一人獨攬。
王杰此時已成飛碟力捧的首席男歌星,因此第三張專輯主打歌《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由飛碟的頭牌詞曲創作拍檔陳志遠、陳樂融操刀創作。
如果說李宗盛代表著滾石精神,那么飛碟出品則深深烙上了陳志遠的印記。七匹狼、小虎隊、伊能靜、王杰、姜育恒等眾多偶像大行其道,陳志遠成為這些人幕后的成功推手。與此同時,陳志遠并沒有放棄在編曲上的探索,比如他大膽采用當時尚未有人嘗試的MIDI技術,完全由電腦合成制作完成。一首歌能不能紅,陳志遠的編曲甚至成了當時重要的先決條件,他也是臺灣唯一一位憑借編曲就掙到一個億新臺幣的音樂人。
在飛碟唱片任職階段,陳志遠個人的作品產量也進入了一個巔峰狀態。從他當時凡“飛碟唱片”歌手專輯必捎上他名字的程度來看,這個時代沒有任何一個音樂人能夠達到他的工作量,不僅是數量,在質量上同樣無法比肩。以下幾首華語經典就是陳志遠大師作曲的作品——
作為情歌,《天天想你》不像同期大多數臺式情歌一樣溫婉柔情甜膩,陳志遠是一位優秀的音樂設計大師,他充分利用張雨生高亢、嘹亮和尖利的聲線,把旋律定在了一個比較高的音階上,讓張雨生從歌曲最初起,就把自己的情感和真摯全盤托出,副歌部分的“天天想你,天天問自己,到什么時候才能告訴你”,也沒有像通常為這種疑問譜寫的旋律那樣糾結,而是繼續升高、繼續向前,讓一首原本稍顯憂郁和多愁的情歌,因為張雨生的定位特點而變得干凈、凝練和具有穿透力。
這首歌收錄在1990年12月在臺灣發行同名大碟中,憶蓮的第一張國語碟就得到極大的商業成就,全亞洲銷量200萬,作為主打,《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充分運用了林憶蓮歌唱上的優點,盡情詮釋出當代都市男女疏離空虛的情感,并給予了聽眾一種前所未有的溫柔慰藉,陳志遠用音樂把憶蓮內在的幽怨氣質散發出來,是林憶蓮正式登上華語天后寶座的護航者之一。
歐陽菲菲原唱的《感恩的心》給聽眾帶來的心靈震撼無需多做敘述,整首歌雖然給人一種很沉重的感覺,但卻能夠喚起人們的良知,警醒自己要懂得感恩,一首好歌往往能夠觸及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陳志遠于90年代初創作的這首經典,告訴世人,感恩,不僅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美德。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唱片業界,陳志遠的作曲、編曲令臺灣地區華語歌壇不僅有商業上的瑰麗絢爛,同時閃耀著人文主義光輝。
陳志遠曾以《搭錯車》電影原聲帶獲第20屆(1983)金馬獎最佳原著音樂、《最后一夜》獲第21屆(1984)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天天天藍》1983金鼎獎最佳編曲、《日安 我的愛》獲1989金鼎獎優良唱片、《時間的滋味》獲第14屆(2003)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更獲頒第19屆(2008)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然而天妒英才,陳志遠不幸罹患大腸癌,開始進行一連串的化療。但病榻中陳志遠對音樂的熱愛不曾退減,就如他的遺作《假如有一天我不在,樹在》一樣,一棵永遠為中文流行音樂甘做綠葉的大樹,讓人尊敬。2011年3月16日,陳志遠魂歸天國,享年61歲。
黃磊比陳志遠小20歲,從26歲發行第一張專輯《邊走邊唱》起就跟陳志遠合作,陳志遠長他近兩輪,亦師亦友,高山流水,見證了他音樂上的所有成長。從《橘子紅了》到《天一生水》,之后黃磊的每一部戲,陳志遠都是作曲,他們成了忘年交。
2011年3月,黃磊只身飛到初春微涼的臺北,并在微博中寫道「許久沒有不是為了工作往一個人飛行,以前有過,為了愛情,今天是為了友誼。這樣的旅行是急切又不甘愿的,幻想著他身體無恙,愿這只是夢,可真實與夢境的差距又如此清楚。」
黃磊此去,是為了陪伴他最后一程。陳志遠走后,黃磊決定不再唱歌,任何公共場合都不唱,「他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音樂知音,人都沒了,我也覺得沒什么意思。」
很多人想找一個字形容臺灣,
其實很難找到,
就跟如果要
找一種風格形容陳志遠一樣困難。
也許,這就是臺灣的生命力,
豐富、混亂、難以歸類,
但自信堅強,
永遠在最小的篇幅里尋求最大張力,
就像短短一首歌要迸發無窮力量。
陳志遠,用一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