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總是覺得“朋友越多越好”,“圈子越大越好”,為了所謂的利益,不得不抓住各種機會進行社交活動,以求認識更多的人,積累更多的人脈資源。這對于退休前的人來說,尚可適用。對于退了休的人來說,那些朋友、圈子或許早將你“拋棄”。
隨著年歲的增長,慢慢的我們會發現,當別人找你幫忙時,你會盡力去幫他,一旦你有什么事情向別人求助時,別人會覺得你退了休,年紀大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甚至直接拒絕你的求助。
當然,世上還是好人多,而這些“無情”之人也不少。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上了年紀的人,這個時候最好將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留給關心自己的人,懂自己的人。所以,對于上了年紀的人來說,最好的養老方式,就是遠離無效社交!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各種人情關系錯綜復雜。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無往來。常見的如同學圈,同事圈,還有一些以興趣愛好為主題的圈子,如廣場舞圈、烘焙圈、書法圈等等,每個圈子各有特色。
但到了一定年紀后,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圈子,最好不要硬擠進去,就算擠進去了,自己也不會很開心。這個時候可以選擇一些志趣相投的圈子,聊聊共同的話題,專研共同的興趣愛好,不僅生活充實,身心也會更加健康。
年輕的時候,有一群吃吃喝喝、玩玩樂樂的朋友,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但到了一定年紀,身體各項機能開始走下坡路,沒準哪一頓飯,哪一頓酒就讓你的身體承受不住。如果這個時候還不懂得保養自己,仍然像年輕時那樣,只會自食惡果。
上了年紀的人,最好少參加一些“酒肉”聚會,尤其男性,大多數男性不懂得收斂自己的心性,不僅影響別人,還會傷害自己。這個年齡段的人最好選擇有共同養生愛好的朋友,吃吃喝喝的事情少做,養生保健、鍛煉身體的事情多做相互監督,相互陪伴,一起做個“養生達人”,“健身達人”,讓我們還是曾經那個“少年”。
人生是一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旅程,沒有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不要把有限的時間浪費在無所謂的人,無所謂的事情上。叔本華曾經說過:“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也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p>
你可以泡一壺茶或一杯咖啡,聽聽舒緩的音樂,練練書法,畫上一些畫。養養花,弄弄草,也是不錯的放松方式,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做一些喜歡的事情,如看一場電影、逛一下書店,找到更自由的精神狀態,這難道不比跟一群人出去喝酒、狂歡,累得好像沒有了半條命要優質嗎?
總結:年輕的時候,為了工作,我們不得不進行一些無效社交,但等退休后,可以選擇想要的生活方式,遠離無效社交,即使不合群又怎么樣?當你真的為自己著想,為家人著想,活得開心,身體也會回饋你健康,生活也會更加滋潤,這難道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