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大青龍湯證及案例

大青龍湯證

【原文】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晌,此為逆也。(38)

大青龍湯方

麻黃六雨(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杏仁十枚(去皮尖)生姜三兩(切)大棗十枚(擘)石膏如雞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滅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

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後服,若

復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釋義】

本條論述傷寒證兼內熱煩躁的證治。原文雖然以“太陽中風”冠首,但

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尤其是脈緊、身痛、無汗三大主要脈癥完全具備,這屬于典型的太陽傷寒重證。在一派傷寒表證的基礎上,出現了“煩躁”,煩躁屬于熱癥。顯然這是寒邪郁閉過重,陽氣內郁化熱,熱邪擾亂心胸所導致的,因此外寒內熱是大青龍湯證的病機特點。

大青龍湯中麻黃的用量是加倍的,達六兩之多,是中醫方劑中發汗力最為峻猛的方劑,必須表里俱實方可使用。正由于這個原因,所以仲師專門提出“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的禁忌。“脈微弱”提示了里虛,

汗出惡風”提示了表虛,無論是里虛還是表虛,凡是虛都不可用大青龍湯。

假若誤用,容易導致大汗亡陽竭陰,陽亡失于溫煦就會四肢厥逆,陰亡失于

養就會筋惕肉瞤。為了防止汗多亡陽亡陰,仲師在方后注又特別提出“汗

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

【方解】

大青龍湯主要由麻黃湯倍用麻畫,加石膏、生姜、大棗組成的,仍然屬

于麻黃湯的類方。方中倍用麻黃加上生姜,加大開表發汗的力量以散外寒,加石膏辛寒清透郁熱以除煩熱。重用甘草,加大棗和中扶正,以資汗源,既可以防止麻黃過汗傷正,又可以防止石膏過寒傷中。因為本方最具有辛散發汗的特點,有如東方木神的伸展宣達,所以方名叫做“青龍”。又因為發汗力最大,所以叫做“大青龍湯”。

關于“溫粉”止汗的問題,后世醫家有據《肘后方》,用川芎、白芷、藁本三藥研粉。又有據《孝慈備覽》,用龍骨、牡蠣、麻黃根、鉛粉研末。

臨床實踐證明,兩方研末粉身都有一定止汗作用。

【疑難解析】

太陽中風———會通全書的問題:本來是典型的太陽傷寒證,但是條首卻

冠以“太陽中風”,顯然名與實嚴重不符,于是疑惑和異議隨之而起。首先

誰也不敢質疑是仲師寫錯了,于是注家們就曲為解釋,例如什么“風中有

寒,寒中有風,風寒不可分”之類。當然也有注家干脆直接說是后世的傳抄錯誤,與仲師沒有絲毫關系。只有李克紹先生會通六經病篇和《金匱要略》,在《傷寒解惑論》里對“中風”和“傷寒(中寒)”的含義進行了全方位系統的分析,并提出了全新的觀點。他認為,《傷寒論》的中風與傷寒(中寒)有兩個含義:一是分別取風性疏泄、寒性凝斂的意思,分類太陽病的兩大證型;二是取風為陽邪、寒為陰邪的意思,分類六經病的陽證和陰證。風與寒在古代有替代陰和陽的用法,如《金匱要略》的“五臟風寒積聚”篇,實質論述的是五臟積聚病的陰證和陽證的分類,但是不叫做陰陽,卻稱之為風寒。中風與傷寒的分類還具有相對的意味,凡是偏于陽熱的,就叫做“中風”;偏于陰寒的,就叫做“傷寒”。如本條的大青龍湯證,因為呈現出陽郁化熱而煩躁的征象,所以用“中風”來命名。這種分類法貫穿于整個六經病篇,如陽明病分有陽明中風證和陽明傷寒證,少陽病分有少陽中風和少陽傷寒,三陰病也是這樣,有太陰中風、少陰中風等。可知,本條“太陽中風”與桂枝湯證的“太陽中風”,取義是完全不同的。只有像李克紹先生那樣善于會通全書,對于《傷寒論》的名詞術語進行系統地分析,才可能得出正確的、符合仲景原義的詮釋。

【醫案選錄】

空調病案
張某,男。長期在空調屋工作,盛夏季節,突發皮膚過敏,四肢零星紅斑,呈現不規則的圓圈狀,感覺瘙癢。先去西醫院診治,服用抗過敏藥三天,療效不好,遂找中醫診治。刻診:自述平時不容易出汗,夏季很是難受,空調溫度越低感覺越舒服,舌質紅,小便赤,易急躁。診為空調病,衛陽郁閉,營陰滯澀,處以大青龍湯開表發汗,調和營衛:

生麻黃15g,桂枝10g,生石膏30g,炒杏仁10g,生姜3片,大棗5枚,炙甘草3g1劑,煎20分鐘,特別囑咐:服藥后再喝一碗熱開水,蓋上被子發汗,一定要取小汗。第二天患者急匆匆復診,遍身紅斑尤其是前胸后背已經連成一片,根本看不出圓圈狀。自述昨晚服藥后病情明顯加重,瘙癢異常一夜未眠,患者情緒很是激動。經好言勸說后,才重新坐下復診。在摸脈的時候問,昨晚服藥后發汗沒有?患者當時一怔,經再三詢問才知道,服完藥之后也喝水了,也蓋上被子了,結果汗還沒有發出來就讓朋友叫去打麻將了。麻將打到半夜就開始瘙癢,紅斑逐漸增多,瘙癢也逐漸加重,麻將也打不下去了,回家后身體皮膚像火燒的一樣,用涼水反復沖洗也沒有效果,一直折騰到天亮。于是才知道是服藥后的發汗環節出了問題,再處一劑大青龍湯,麻黃用到18g再三叮囑必須發汗,而且微微見汗就可以了。結果發汗后不但紅斑消失,天熱或活動的時候身體也開始出汗了。

按:現在臨床上有一種傾向,就是醫生普遍重視疾病的辨證環節,不太重視藥物的煎服禁忌。我們常講理法方藥一線相貫,其實這句話如果從傷寒

學的角度講是不完整的。在仲師看來,應該是病脈證治、理法方藥、煎服禁忌,一線相貫。《傷寒論》六經病的題目是“辨×X病脈證并治”,所辨的具體內容就是四個字:病、脈、證、治。《傷寒論》112方,每個方都有方后注,所注的具體內容也是四個字:煎服禁忌。可知,這才是辨證論治的完整過程,系統環節。令人遺憾的是,由于中醫高等院校規范化臨床教材中,可以說,只有仲師的兩部書(兩門課)《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闡述有煎服禁忌,其他教科書普遍缺失方藥的煎服禁忌內容,結果是導致中醫辨證論治知識結構方面有所缺陷。

【原文】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釋義】

本條論述大青龍湯證的變法辨證。仲師是知常達變的大師,整個《傷寒

論》處處體現著知常達變辨證思維,甚至連書寫體例上也是這樣的,大青龍湯證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38條講的是大青龍湯證的正局,也就是常法;而本條講的是大青龍湯證的變局,也就是變法。一前一后,不但對應關系十分明確,常變關系也十分地明確。因此,要想全方位地理解大青龍湯證,就必須將兩條聯系起來分析。

傷寒失治日久,寒邪郁閉過重,如果再夾有濕邪的話,營氣和衛氣的運行就會更加地滯澀,這時的脈象就不是浮緊的,而是迂緩滯澀有力;身體就不是疼的,而是拘束不堪如繩束縛的困重。《靈樞·百病始生篇》講過:“在

絡之時,痛于肌肉,其痛之時息,大經乃代。”說明了邪氣在小絡的時候肌肉筋骨往往是疼痛的,當邪氣由小絡而進入大經的時候,身體的疼痛反而止息。

因為脈浮緩和身體重的緣故,有必要與少陰病陽虛寒化的寒濕證相鑒

別,所以仲師又專門提出“無少陰證者”。少陰寒濕證可以出現脈浮緩,但

定是虛弱的;也可以出現身體重,但一定是兼有蜷臥倦怠的。而關鍵還在

于陽虛寒化證屬于虛證,神衰疲憊呈持續性,一般不會“乍有輕時”的。只

有太陽病才會有寒濕閉郁肌腠和營衛出入玄府的波動,邪氣進退于表里之間,隨著天陽的盛衰而時有輕重。

專門提出“無少陰證者”除了類證鑒別外,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與前一

條的“若脈微弱,汗出惡風”相互補充,說明大青龍湯是絕對不能用于虛

證的。

【疑難解析】

(1)緩———脈象敘述多樣性的問題:本條的脈浮緩,不但有與太陽傷寒

證脈浮緊相對的含義,也有與太陽中風證脈浮緩相對的含義。這兩個脈緩,都是與太陽傷寒證的脈緊相對的,但是實際意義顯然是大有差別。第2條的脈緩,與第3條的脈緊相對,古人雖然解釋為弛緩、寬緩,但實質是脈不呈現緊象,就是緩的意思。而本條的脈緩,也是與38條的脈緊相對,但是緩的含義應該是明確的,那就是脈來不急不徐和緩有力,與后世的脈法大致相同,主病每每與濕氣相關。例如278條就講過“傷寒脈浮而緩,系在太陰”,太陰病以濕重為氣化特點,所以當脈出現緩象的時候,就可以考慮

“系在太陰”了。另外,《金匱要略》用大青龍湯治療水濕流于四肢肌膚的溢飲證,也可以作為佐證。本條提示了大青龍湯證的另外一種病機,就是寒邪夾濕郁閉肌表。

總而言之,仲師脈象的運用非常靈活,《傷寒論》的脈象敘述具有多樣

性的特點。對每一種脈象的理解,必須把這個脈象放在條文當時的語言環境中去分析認識,而且還要注意會通六經病篇的前后相關內容進行綜合地、動態地分析。

(2)發———讀于有字處的問題:研讀《傷寒論》這樣經過用心寫就的經

典著作,對于每一個字都不要輕易地忽視,例如本條的“大青龍湯發之”的

“發”字就是如此。38條講的是“主”之,本條講的是“發”之,從文字上顯然是有區別的,也是有用意的。按照李克紹先生的觀點,認為本條的大青龍湯證是寒邪郁閉比38條更加地嚴重,所以脈象迂曲滯澀,身體困重不堪,寒邪頑固難除,必須用大青龍湯發越郁陽,因此仲師不稱“主之”而稱“發之”,至于有沒有煩躁,不是主要的。李氏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聯系到“濕”邪為病,就更有道理了。眾所周知,濕邪為病具有重濁黏膩、頑固難拔的特點。如果這個濕邪再與凝斂收引的寒邪合在一起為

病,治療的難度可想而知。也就是說,必須大力發汗,發越郁陽,宣散汗

液,才有可能達到“開鬼門”的效果。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于是仲師用詞不

是常規的“主之”,而是選擇了極其特殊的“發之”。可見,這里的“發”字

不是孤立的,應該與前面脈浮緩的“緩”字、身體重的“重”字,聯系起

來,才能讀出其中的旨意。說明了讀《傷寒論》,讀于無字處比較難,讀于

有字處也不容易啊。

【臨床應用】

(1)無汗證案:王某,女,35歲。初診本來是治療月經失調的,在自述中又講到時至盛夏身體不出汗,煩熱難受,每天早上手指腫脹,難以握拳,眼泡虛浮,舌胖有齒痕,苔黃白而膩,右脈沉緩,左脈弦,但是身體不胖。血不利則為水,決定先行發汗調節水氣,處以大青龍湯,生麻黃用到15g,2劑,煎20分鐘,只煎服一次,叮務必服藥后蓋被子發汗,遍身微微出汗即止,不可發大汗。第1劑汗后,如果癥狀仍在,繼續服用第2劑。

復診時講服藥發汗的時候能夠出汗,但過后身體還是不出汗,早上手指

腫脹稍微減輕。再處以大青龍湯2劑,煎服禁忌同前。三診時身體開始出汗了,手指腫脹和眼泡虛浮也都已消失。齒痕變淺舌苔變薄。水氣通利了再治血,處以四物湯加活血利水藥調理月經。

按:本案如果只是月經失調加上手指腫脹、眼泡虛浮、舌胖苔膩,治療

的時候,活血利水調經就可以了。但是現在還具有無汗證,腠理閉郁,玄府

不開,水液升降出入失常,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先行治療月經的話,恐怕療

效也不會太理想。仲師講血不利則為水,反過來,何嘗不是水不利血也會不利。所以雖然患者是來治療月經失調的,但是根據水與血的標本關系,先通過發汗解決水氣的問題。何況發汗之后衛陽宣通了,也有利于營血的調和。

(2)嗜睡案:張某,女,36歲。嗜睡近十年,患者無明確誘因近十年睡眠逐漸增多,現每日睡眠13小時左右,白日亦哈欠連天,時時欲睡。自覺疲倦,頭目不清,前額拘緊,時偏頭疼,腹脹噯氣,雙下肢腫脹。平素無汗出,急躁易怒,納可,二便調,月經量少。刻診見:患者肥胖,膚白,皮膚干澀,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沉緩。脈證合參,辨為腠理閉塞、水濕郁滯,陽氣不宣。以大青龍湯加減,疏方如下:生麻黃12g,桂枝15g,炒杏仁10g,細辛6g,生石膏30g,生黃芪30g,大腹皮30g,澤瀉15g,炮附子10g,生姜3片,大棗3枚,炙甘草3g。3劑,水煎服,日一劑。囑患者只

需煎藥一次,約20分鐘,頓服后溫覆取微汗。

二診:患者自訴經過三次發汗后,頭及前胸微有汗出,睡眠時間減少,疲倦、頭目不清、前額拘緊等癥均有好轉,現仍腹脹、急躁,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沉緩。前方開腠宣陽之功已奏,應守方既進,兼以理氣健脾,上方去澤瀉、大腹皮,加云苓30g,炒積殼30g。更服4劑,服法如前。

三診:患者自訴藥后周身微汗,嗜睡消失,每日正常睡眠7到8小時,白日亦精神爽慧,下肢已無腫脹,現微感腹脹、便干、舌淡紅苔薄白,脈沉。此時腠理已開,水濕已化,陽氣已宣,停用大青龍湯,以理氣除脹法調理善后。

按:嗜睡證總與陽氣有關,《靈樞集注·營衛生會第十八》認為:“故氣至陽則臥起而目張,至陰則休止而目暝。”《靈樞·大惑論》又有“皮膚濕,

分肉不解,則行遲;留于陰也久,其氣不清則欲暝,故多臥矣”的說法,提出了濕濁困阻、衛氣不得行于陽影響睡眠的道理,很是開人思路的。

衛行于陽的部位在皮膚、腠理與分肉之間,本案嗜睡患者體型肥胖,因

肥人多痰,皮腠之間濕濁亦盛,衛氣通道澀滯,不得滑利其間,自然“行遲”,久留于陰就容易多臥;平素無汗、皮膚干澀,說明衛氣閉郁,其“肥腠理,司開合”的功能失常;濕性下注,阻滯經絡,故患者自覺下肢腫脹;不得出而熱不得泄,更生煩躁;清陽郁滯,不出上竅,則疲倦、頭目不清;脈象沉緩,也是濕邪為病的佐證。因此本案嗜睡非屬陽虛,實為腠理閉塞,水濕凝滯,陽郁不宣,正應合了大青龍湯開腠散水、宣通陽氣的功能。

同時遵照仲景“附子、術并走皮內”以療治風濕的旨義,佐炮附子祛濕而振奮陽氣;又因“腰以下腫,當利小便”,加澤瀉、大腹皮利水消腫。

本案的嗜睡證,從表面看與《傷寒》、《金匱》的原文似乎沒有什么關聯,但表閉、濕郁、陽遏的病機與39條卻是一致的。尤其是衛陽的出入一旦與濕濁相關,無論是身痛,是溢飲,還是嗜睡,“開鬼門”應該是唯一的治法。用大青龍湯發其汗,鬼門一開,水濕即去,衛氣伸展,能夠正常的循

行于陰陽之間,可以說不醒神而神自清。

大青龍湯的臨床運用率不是太高,究其原因,一是恐懼其“汗多亡陽”,

因為本方的發汗力最大;第二點就與辨證思維僵化有關,就是將該方限定于專治外感太陽傷寒證的框框里難以自拔。本案的治療,雖然數次運用大青龍湯發汗,但是強調微汗即止,這樣完全可以避免過汗傷正。同時,從知常達變的角度講,39條變法辨證思維的意義,比38條更為深邃,臨床的價值更為重大。因此閱讀大青龍湯證兩條,應該更加重視的是39條。可以說只有把39條的道理分析理解透徹了,才對大青龍湯證有真正的理解。

三、太少兩感(流行唑腦脊髓膜炎)

莊某,女,8歲,病病歷號89966。1965

年3月7日上午初診。

1965年3月6日夜間,突然發熱惡

寒。頭痛項強,噴射性嘔吐,吐出宿食、痰涏,周身出現紫色瘀斑,神志時清時昧。體溫40.1℃,血檢:白細胞28700/立方毫米,中性93%,淋巴7%。腦脊液常規檢查:渾濁,乳白色,白細胞12000/立方毫米,中性

96%,淋巴4%,糖10mg%,蛋白(++)

初步印象: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其家屬要求中藥治療。

中醫診治:頭痛項強甚劇,身熱、惡寒

無汗心煩。口渴欲飲,飲則嘔吐宿食、痰涎,咽喉紅痛,周身遍布紫色瘀斑。肢冷,舌質赤,苔薄白,脈浮緩。證屬太陽、少陰兩感,擬大青龍湯加附子。處方

麻黃(去節,先煎,去上沫)9克 桂枝9克炙甘草9克  光杏仁9克  生石膏45克熟附片6克紅棗6克生姜3片(水煎)每隔2小時服1次。

3月8日:服上方二帖后,頭痛項強,

發熱思寒等癥減退,肢冷轉溫,嘔吐亦止體溫降至39.5度,但紫斑未消。血檢,白細胞15100/立方毫米,中性88%,淋巴12%原方加石膏30克,再服2帖,服法如前。

3月9日:諸癥已基本消退,但頭仍有

陣發性輕度疼痛。仍用原方,再服一帖。共服藥5帖,諸癥均消失,神情活潑。[翟冷仙大青龍湯加附子治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上海中醫藥.1966,(3):98】

醫案解要:本案為太陽、少陰兩感證。

太陽傷寒兼郁熱內閉,復感外邪,故突然發作高熱,劇烈嘔吐。高熱耗傷陽氣陰津,很快傷及心腎之陽,故周身血脈通行不利,周身瘀斑,神志昏昧。邪熱郁于體內并未外發,故熱深則厥深。其神昏為外寒不解,郁熱內閉于肺所致,治當辛涼清泄,開宣肺氣。若純用寒涼之品,反凝滯氣機,是欲清

而反滯,愈清愈郁,不僅無益,反而易生他癥。故發表、清里、回陽并行,急以大青龍湯解表清里,加一味炮附子急救回陽劑后諸癥稍輕,但紫斑未消,高熱未退,故重用清里之劑,再加石膏30克,共服5帖諸癥盡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劉渡舟醫案:大青龍湯
發汗解表 大青龍湯
【經方家園】大青龍湯證解
(1)郭生白傷寒六經求真第二編第四章太陽病無汗病勢
三歲小兒高燒咳嗽嘔吐經方顯效(大青龍加附子湯案) - 育兒話題 - 民間中醫網 - 中醫學...
大青龍湯及其醫案 - 傷寒雜病論+ - 民間中醫網 -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连平县| 高邑县| 石城县| 兴宁市| 吉安市| 武冈市| 武穴市| 隆子县| 仁怀市| 宾阳县| 同德县| 浦江县| 永福县| 延安市| 万全县| 石台县| 西华县| 兴义市| 克山县| 信阳市| 天门市| 苍溪县| 南木林县| 阳高县| 政和县| 鹿邑县| 巩义市| 东丰县| 达日县| 姜堰市| 镇赉县| 崇仁县| 安多县| 抚远县| 常熟市| 清丰县| 都江堰市| 娱乐| 土默特左旗| 定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