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調控出臺
二線省會城市。5月20日凌晨,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正式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住宅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自公布之日起,本市戶籍限買第三套及其以上住房,非本市戶籍不能購買1套以上。在限購區域內購買的商品住房,需取得《不動產權證書》滿2年后方可上市交易。換句話說,2年之內房子不允許賣!
三線城市。同日,無錫市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市區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暫停對已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二手住房,除此之外,同樣規定2年之內不能賣!
然而,這還都是小巫見大巫——保定市規定10年不得賣房!
同樣是在5月20日,根據燕趙都市報報道,2017年5月份,保定分兩批次掛牌30宗土地,其中2017-30號土地備受業內關注。在該‘出讓須知’中看到,競得該土地的競買人需告知購房人,在取得不動產權證之日起10年內不得買賣;最高土地限價1100萬元/畝;最高房屋銷售限價13000元/平方米;競拍人競得土地并建設完工后,不得自持自己開發的房產,應全部進行市場銷售。
市場瞬間鴉雀無聲。10年內不得買賣,這是迄今為止最嚴厲的土地政策!有業內人士稱,此或為今后保定土地拍賣新模式。從本輪房地產新政看,一個共性的標簽是明確規定拿到證書后N年內不能賣房,不同之處僅在于年限長短表征的力度大小!請記住新中國房地產歷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5月20日限售!
§從限價開始調控
眾所周知,自今年3.17新政以來,限購限貸限價限離……各種‘限字輩’調控金牌一道緊接一道,明白無誤的彰顯了高層‘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決心,目的自然是驅趕資金脫虛入實。大風起于青萍之末。‘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去年12月2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期間,筆者就開始展望房地產市場風向已變。如果說限貸還語帶雙敲降低金融杠桿的話,限價就是赤裸裸運用行政手段直接作用于市場。
房地產是一條由低到高的食物鏈,而始終高居食物鏈頂端的是政府。通過招拍掛拿到高額土地出讓金后,政府有的是辦法讓開發商乖乖就范。當明敲暗打都嫌多余,相關部門直接給新房開出了最高限價,否則不給預售證。此舉逼迫開發商要么使勁渾身解數降低開發成本,要么將房子緊緊捂在手里不賣。成本降低有限,不賣就行了嗎?加了杠桿的資金鏈能夠支撐幾天?但凡有一絲辦法,寧可降價賣掉,也沒有人愿意面對高強度金融監管下上門催債的銀行是不?至于二手房,限價手段更簡單,直接規定某個地段的價格上限,超過的不許中介公開掛牌。
簡單直截的限價手段,作用吹糠見米。3.17新政的威力一步步顯現后瓜熟蒂落。根據中財網數據顯示,5月1日至15日,北京市二手房累計網簽4756套,比上月同期下降39.3%,日均網簽量下降到317套,比新政前下跌了一半。相比新房,二手房的數據或許更能夠體現出調控的效果。北京是全國一線房市的風向標,而一線是二線的風向標,三線四線以此類推,結局其實都是一樣的。
§直接開啟限售模式
但慣性的力量有時真的很大。當看到仍有杠桿資金拒絕流入實體經濟,而是要死要活進場炒房時,有關各方感覺限價似乎還不足以立竿見影,于是不再遮遮掩掩,也不再顧忌市場的感受,直接開啟了決絕的限售模式。當然限售也包括此前的限購。于是,5月20日史上最嚴調控政策閃亮登場,你不是要投機嗎?好,我就讓你爛在手里。
阿甘在此前的文章中屢有提及,限購的本質其實也是限售,是將進場資金高位凍結在房市之內,在實體經濟對社會資本缺乏吸引力的現狀下,避免天量資金沖擊民生市場,點燃民眾對于通貨膨脹不可遏制的怒火,那可是事關社會穩定的!
§‘特色’的強悍力量
事實再一次雄辯的證明,只要經濟體沒有大的外來危機,黨國政策對社會資源的引領作用,是任何力量都無法匹敵的!在我們的特色國情下,只要政府真正想做,短時間內大概還真沒有做不到的事兒。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只不過是牛刀小試,進一步想,假設將來實體經濟果真轉型成功,真正具備條件讓房價降下來時,你更愿意相信政府不想做,那啥,還是真的做不到?
但以上設想是有兩個前提的——其一,實體經濟真的轉型成功,這個不敢妄議;其二,短期手段僅僅是在一定區間內有用,絕不包括區間之外、或早或晚但一定會到來的經濟規律。而只有在房價泡沫鑄頂破裂時,人們或許才真正認識到,相比較于短時調控政策的強悍,經濟規律才是更加強悍的存在!
§市場中人的不同應對
拋開市場,直接接管價格甚至是交易本身,表面上看起來調控效果明顯,但實際上呢?苦苦祈盼房價下降的剛需一族終于死心了,房價已不再上漲,但也絕不下跌,以前買不起的現在還是買不起,甚至因為擔心房價下跌該買的也不敢買了;依靠杠桿融資的普通炒房客傻眼了,房子只可以住不可以炒,投資屬性已經消失,市場冰封沒有任何流動性,再高的價差不允許買賣,也沒法套現了!場外融資的高杠桿不可以不還,沒柰何只好乖乖交出籌碼,卷起鋪蓋卷兒狼狽離場。
但真正的大鱷顯然不是這樣想的。真正的大鱷絕不只擁有金錢資本,還有更厲害的武器……他們認為這種一棍子打死的調控政策不可能長久持續,他們對未來有更加清晰的洞見,并且有能力在旱季偃旗息鼓存活下來,低調的等待雨季來臨。
大鱷們深深明白一個道理——越是嚴厲到違背經濟規律的調控措施,越不可能長久。道理很簡單,作為一項產業,房地產市場不可能被永久冰凍。既然早晚要解凍,那么當下的調控措施并不會改變他們對未來市場的預期。而只要這個國家過分依靠投資的經濟機構無法脫胎換骨,那么回歸房地產經濟、回歸土地財政就是遲早的事兒。而這就是房市冰涼,但地市依舊火爆的真正原因。
§余音裊裊
高房價的本質是土地的問題。一切試圖繞開土地去解決問題的思路,不管是真是假,都是在緣木求魚。學過經濟金融學的人都知道一個概念——資金的時間價值,表現就是單利或者復利。限售1年你可以不在乎,2年呢?不行就來它個10年,再不行,極致是多少?想一想房屋產權年限是多少?而調控手段運用到極致是什么?嗯,就是計劃。表示謹慎懷疑并吃瓜觀望的,可以參照‘理直氣壯的做大做強國企’。當螺旋式上升很難做到時,選擇更加容易的同心圓式輪回幾乎成為必然。
文末廣告隨手點擊,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