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瀑布是指從河床縱斷面陡坡或懸崖上傾瀉下的水流。瀑布所在的位置,其上下河床比降具有較大的差異,故在地學上,瀑布往往是裂點位置所在。瀑布有高低、大小之分,大的瀑布如銀河奔瀉,氣勢磅礴;小的瀑布則細流如帶,如云如霧。
中華瀑布千姿百態,變幻無窮,以其瑰麗多彩的勝境為中華民族的大好河山增添無數勝境。相對其它水體而言,瀑布給予人類的主要不是實用價值,而是審美價值、精神享受。喜歡從大自然中汲取創作源泉的文人墨客,對瀑布飛流鐘愛有加,不但留下了登臨觀賞的足跡,也留下了無數題詠、題刻以及繪畫的墨寶與佳話,更給瀑布增添了濃重的文化色彩。瀑布文化堪稱是水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一
瀑布大多處于高山險峰之上,從陡壁懸崖之上飛瀉而下,以其晶瑩的水簾和轟鳴的響聲,構成自然界中獨具一格的壯觀景象。如有的瀑布如江河傾翻,直落而下,氣勢磅礴;有的瀑布如珠簾垂落,絞絞飄舞;有的瀑布則層層疊疊,聚而復散,姿態多變;有的瀑布則從洞中飛瀉而出,如“銀河倒瀉入冰壺”……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多姿多彩的瀑布是如何形成的呢?按照地學原理,地表上任何一種地貌單元,均是地球的內營力和外營力相互作用的產物。所謂內營力,主要是指地球深部物質運動引起的地殼構造運動和巖漿活動。地殼運動又有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之分,巖漿活動則往往形成火山地貌。所謂外營力是指起源于太陽能和重力能影響所產生的冰川、水流波浪和風力等的作用,其地質意義可歸結為剝蝕作用、搬運作用和堆積作用三種。瀑布的形成也是地球內、外營力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在瀑布形成過程中,內營力起著重大的作用。一種是由水平運動或垂直運動造成的斷層或裂谷,為瀑布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此時若有溪流或江河流經斷層或裂谷,則可形成瀑布。如著名的黃河壺口瀑布就是這樣形成的。另一種形成瀑布的內營力是火山爆發過程,熔巖的漫溢將河道阻塞,使原來的河床形成一個新生的巖坎,河水由巖坎上翻跌而下,形成瀑布。如黑龍江寧安縣境內的吊水樓瀑布(又稱境泊湖瀑布)就是這樣形成。
外營力作用形成瀑布的機理是由水流對河底軟、硬巖基巖的差別侵蝕造成的。在兩者出露處,硬巖層突露于易受侵蝕的軟巖層之上成為陡崖,水流在此陡落形成瀑布。我國大多數瀑布的形成都是緣于此因。形成瀑布的動力若不僅只有水流的沖蝕,而且還有水流的溶蝕作用,則往往形成喀斯特瀑布。這些瀑布發育于可溶性的碳酸鹽巖地區,我國云南、貴州以及華南地區的瀑布,多半是這類喀斯特瀑布,而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就是它們代表。喀斯特瀑布之中還有更為獨特的一種類型,它并不露在地表之上,而是深藏在洞穴之內,稱為暗瀑。如貴州安順龍宮的龍門飛瀑和浙江金華冰壺暗瀑等,均是著名的喀斯特暗瀑。
形成瀑布的第三種原因,是由河流的襲奪造成的。所謂河流襲奪,指的是處于分水嶺兩側的兩條河流,其中侵蝕力較強、侵蝕較深的河流進行下切侵蝕,最終將另一側那條河流的一部分襲奪過來,使之成為襲奪河流的支流。由于襲奪河的下切程度大,河床高于被襲奪河流的河床,因此,在被襲奪河流匯入襲奪河時,往往產生跌水,形成襲奪瀑布,或稱懸河瀑布。
瀑布的第四種成因是由于冰川的刨蝕作。如廬山王家坡瀑布,就是發育在廬山王家坡冰川上的。大約距今二三百萬年的第四紀,現在廬山一帶因氣候寒冷而發育了大量冰川。王家坡冰斗便是當時一個冰川懸谷。后來隨著氣候變暖,廬山一帶變成了現代的亞熱帶氣候。這樣,王家坡古冰斗便成了一個積水潭——碧龍潭。碧龍潭水外流時,翻崖跌入王家坡谷地時,便形成了王家坡瀑布。
此外,在一些地區,由于山崩或泥石流等阻塞了河流的通過,使河床之上形成一個攔水的石坎,水從石坎上跌落下來,便產生了瀑布。但這種類型的瀑布并不常見。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瀑布的形成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人工所為。一般而言,人工瀑布是指水庫建造后,水流在壩上受阻形成人工湖泊,而在開閘放水或水流翻越滾水壩而飛流直下時,則形成人工瀑布。另外,在一些園林和賓館內,也建造了一些小型瀑布,它們雖然不能與大自然中的天然瀑布相提并論,但其美化內部小環境的作用不可忽視。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我國瀑布的具體情況,從生發學的角度出發,可以將我國的瀑布分成以下幾種類型:一是斷層瀑布。此類瀑布由地殼構造運動(水平或垂直運動)形成的斷層造成的。如黃河壺口瀑布。當多級斷層以地塹或地壘的形式出現時,則可形成多級瀑布。二是堰塞瀑布。此類瀑布通常由火山噴發,熔巖阻塞了河道,造成跌水而產生瀑布。如黑龍江境內的吊水樓瀑布。另外,由山崩、滑坡、泥石流等阻塞河道形成的瀑布,也屬堰塞瀑布。三是襲奪瀑布。此類瀑布由河流的襲奪造成。被襲奪的河流由于高于襲奪河流的谷底而跌落下來,從而形成襲奪瀑布。如黃果樹瀑布群中的滴水灘瀑布、蜘蛛洞瀑布等。四是差異侵蝕瀑布。當兩種不同抗沖能力的巖層在一起,并同時受到一條河流的沖蝕,則會產生差異侵蝕型瀑布。我國的大多數瀑布都是由差異侵蝕造成的。五是喀斯特瀑布。喀斯特瀑布大多在斷層或兩種硬軟巖層的交接處形成,其形成是由河流的沖蝕和溶蝕雙重作用的結果。此外,喀斯特瀑布還往往由落水洞坍塌或鈣華層的不斷堆積,使河道中出現天然壩等因素而形成。在落水洞還沒有坍落時,瀑布育在洞內,則形成喀斯特暗瀑。六是懸谷瀑布。此類瀑布往往以古冰斗為積水潭,再經由冰斗邊緣的陡坎,奪路飛瀉跌落而成。
中國地域遼闊,地形起伏變化強烈,河流泉溪眾多,發育了大量的瀑布。我國的瀑布大多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的山地丘陵地帶,尤其是集中在浙、臺等東南丘陵區域。云貴高原和廣西十萬大山等喀斯特地區以及四川盆地與其四周山地交接地帶,地形復雜多變,降水特別豐沛,喀斯特廣泛出露,故對瀑布的形成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而華北、西北、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以及華北平原等地區,要么缺少豐沛的降水,要么地形起伏過小,很難形成瀑布,故這些地區,瀑布較為少見。東北地區,山高水長,且火山較多,故是我國火山熔巖堰塞瀑布的主要分布區。
據統計,我國較有名的瀑布達200多個。瀑布分布較多的省區是華東、華南以及西南,它們是:安徽、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和四川,其中以貴州、臺灣兩省為最多。瀑布較少的省區,主要在西北和華北,它們是:新疆、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河北、山西和陜西,其中以甘肅、寧夏最少。此外,我國的喀斯特地區,還發育著一種奇特的地下瀑布——暗瀑,它們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廣西、貴州、云南等省區,如浙江金華的冰壺暗瀑、貴州安順的龍門地下飛瀑等。
就瀑布的價值而言,首先在于它的觀賞性。瀑布本身所具有的優美造型和特有的風韻,或雄、或險、或奇、或秀,都給人以美的享受。游人觀賞一個瀑布,或為水落碧潭、飛花碎玉、奔騰翻涌之壯觀(如黃果樹瀑布、壺口瀑布)而震撼心魄;或為白練千丈、從天飛落的奇景(如廬山三疊泉瀑布、長白山天池瀑布)而心馳神往;或為瀑布周圍的樹木叢郁、泉水清洌(如峨眉山瀑布、銀鏈附潭瀑布)而留連忘返。這樣,由瀑布形成的自然景觀,就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我國許多名山的瀑布景觀,往往與名山中的奇峰怪石、蒼松云海等聯系在一起,共同成為名山風景的的完整景觀資源。“廬山之美,美在瀑布”,因此,人們登廬山時,都要去觀賞廬山瀑布。浙江雁蕩山,更是以瀑布美著稱,游人去游覽雁蕩山,大多也是慕大龍湫等瀑布之名而去來的。還有以瀑布天然景觀為中心的旅游景點,如果樹瀑布群,人們觀賞的中心就是黃果樹諸瀑布的風光,而瀑布以外的景觀則是陪襯,參觀者既使去觀賞,也往往是帶著順便看上一眼一看的心情去游覽的。
瀑布的第二個價值是用來水力發電。不過,瀑布的這一價值開發,到了近代科學發達才得以體現。許多瀑布不僅水量豐沛,落差亦較大,因此,瀑布從高處奔涌而下有著巨大的勢能,從而推動水輪發電機產生巨大的電能。如山西娘子關瀑布、山東臨朐縣百丈崖瀑布等,都建有水電站,不但使瀑布造福于人民,而且給瀑布景觀增添了新的風采。
在更多的情況下,瀑布的開發利用是多方面,往往既可以把瀑布當作一個游覽觀,也可在瀑布上面建造水力發電站,而水電站上游蓄水的水庫可用于養殖魚蝦及供游泳劃船等。許多瀑布由于水擊巖石,下成碧瀑,瀑布激起的水霧又吸收了周圍的大量熱量,使瀑布附近成為一個理想的避暑勝地。有的瀑布下有碧潭,潭水碧清,亦成天然游泳池,如廬山王家坡雙瀑下的碧龍潭、廣東肇慶鼎湖山飛水潭瀑布下的飛水潭等,都是游人理想的天然游泳池。游人在潭中既可暢游一番,亦可仰觀瀑布英姿,真是妙不可言。
二
我國瀑布眾多,著名的瀑布有上百處之多。傳統的名瀑主有:貴州黃果樹瀑布群、江西廬山瀑布群、浙江雁蕩山瀑布群以及安徽天柱山瀑布群、廣東西樵山瀑布群等;單個瀑布有:陜西黃河壺口瀑布、黑龍江吊水樓瀑布、吉林長白瀑布、山西娘子關瀑布、安徽黃山三瀑、山東青島嶗山雙瀑、浙江天臺石梁飛瀑、江西三疊泉瀑布、安徽九華二瀑、臺灣合歡瀑布、云南大疊水瀑布等。除了上述傳統名瀑外,時至今日,名不見經傳、“養在深閨人未識”,但卻“天生麗質”的潛在名瀑有:四川九寨溝瀑布群、浙江中雁蕩山瀑布群、浙江楠溪江瀑布群、江西井岡山瀑布群以及玉龍瀑布、穿洞河瀑布、福建仙游九鯉湖飛瀑、湖北神農架水簾洞瀑布、山東沂山百丈崖瀑布、云南哀勞山諸瀑、廣東從化三瀑、廣西冷水瀑布等等。
黃果樹瀑布群位于貴州省黔中丘原的鎮寧、關嶺布衣族苗族自治縣境內,距貴州省會貴陽約150公里。它是由黃果樹瀑布、陡坡塘瀑布、螺螄灘瀑布、銀鏈墜潭瀑布、關嶺瀑布等20多個風韻各異的大小瀑布群組成,其中以素有“天下奇景”之稱的我國第一大瀑布——黃果樹瀑布最為優美壯觀,故統稱為黃果樹瀑布群。黃果樹瀑布位于鎮寧自治縣境內打幫河支流白水河上,又稱“白水河瀑布”。相傳白水河右岸有一株大黃桷樹,當地方言“桷”與“果”諧音,這一帶又盛產黃果(廣柑),故稱“黃果樹瀑布”。黃果樹瀑布由瀑布、水簾洞和犀牛潭三部分組成。白水河自鎮寧東北重山峻嶺中傾云倒雪般而下,在黃果樹地段形成九級瀑布,黃果樹是其中最大的一級。主瀑布高66.8米,寬81.2米,頂上還有一級高4.5米的“瀑上瀑”,加起來共高71.3米,流速每秒17米。瀑布飛瀉而下,直瀉犀牛潭,落差大、幅面寬、水量足,景色十分壯觀。黃果樹瀑布之景觀,隨四季而替換,晝夜而迥異。夏秋之季,水量最豐,水中因含有大量泥沙而黃濁,此時瀑布翻崖直下,搗金碎玉,瀑面壯闊,氣勢磅礴。冬春之季,瀑布消瘦,水流清澈,遙望瀑布,“若冰綃之被玉肌,煙彀之籠皎魄”,別有一番輕流曼舞的婀娜風姿。每當麗日當空,陽光燦爛,黃果樹瀑布宛若一條溢彩流金的銀龍,噴灑著濃濃的迷霧,在陽光下虹霓隱現,景色神奇。而當夜色降臨,月明星稀,瀑布宛若銀河從九天而落,從潭中升騰而起的層層水霧撲面而來,構成一幅神秘幽美的世外圖畫。升騰的水霧籠罩著瀑布西側的典果樹寨子,而寨子帶來獨特的景色,尤其是日出日落之時,朝陽和夕陽將裊裊娜娜的水霧染上一層神奇的金色,因此黃果樹寨子有“水云山莊”的美名,寨子中的小街亦有“銀雨灑金街”的妙景。陡坡瀑布位于黃果樹瀑布上游一公里處,它是黃樹瀑布群中瀑面最寬的一個瀑布。瀑布高雖只有21米,可瀑面寬達105米,平均水流量為每秒16立方米。平水時,白水河流量不大,水流清澈,陡水塘瀑布顯得清秀嫵媚。洪水時,白水河濁流滾滾,陡水塘瀑布變得異常兇猛雄壯。
在萬里黃河上,有一個弛名中外的大瀑布——黃河壺口瀑布。它是我國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最大的黃色瀑布。壺口瀑布位于黃河中游晉陜峽谷的南部,它西瀕陜西省宜川縣,東臨山西省吉縣,是九曲黃河一大奇觀。壺口峽谷段河床坡降大,河谷上寬下窄,上緩下陡,中、上部寬約200—300米,河床底部的凹槽寬僅約30—50米。滔滔黃河水進入此河段,數百米寬的黃河水驟然收成一束,從20米左右落差的河床頂端奔騰而下,其狀如同巨大的懸壺嘴注水,噴涌怒嘯而出,“懸注瀠旋,有若壺然”,壺口的名稱便由此而來。壺口瀑布的高度一般在15米至20米之間,雖然在我國眾多的瀑布中高度不算很大,但壺口瀑布的水量卻是我國瀑布中最大的。巨量的河水,似銀河決口,大海倒懸,萬馬奔騰般地瀉下,那氣勢、那聲響,當是華夏國土上最為雄壯的奇觀了。壺口瀑布風光,隨四季而變換。春季之壺口,上游冰雪開始消融,“桃汛”來臨。此時,上游的冰凌不時飄浮而下,匯集在壺口上游寬闊的河道,繼而傾瀉跌下,如山崩地裂,激起玉屑洋晶,四處拋灑。此時之水色山光,顯得格外嫵媚。夏秋水勝之時,因水量大,河水漫過凹槽,瀑布就不十分明顯,瀑布變成一灘急流;而隆冬季節,溝槽和巖石邊緣上掛滿巨大的倒垂的冰棱柱,像一排排晶瑩剔透的水晶簾,此時之壺口,亦變成一匹黃練,尤其令人神往。古時這里有“旱地行船”、“飛鳥難渡關”之說。因為船行至此,必須拉行上岸,繞過瀑布再入河床;而飛鳥因懾于瀑布飛嘯四震,云煙迷漫,驚嚇而不得過。
江西廬山,素享“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而廬山之美,瀑布居首,為廬山一絕。廬山山勢突兀,斷崖絕壁間多瀑布。廬山瀑布群的知名瀑布主要有:三疊泉瀑布、開先瀑布、石門澗瀑布、黃龍潭和烏龍潭瀑布、谷簾泉瀑布、王家坡雙瀑等。石門澗瀑布是最早載入廬山史冊的廬山飛瀑。據《后漢書·地理志》載:“廬山西南有雙闕,壁立千余仞,有瀑布焉。”石門由天池山與鐵船峰二峰構成,一瀑從石門絕壁飛落,水聲如急鼓奔雷,聲震十余里。王家坡雙瀑位于小天池下五華里再折向北里許處,勢若二龍吐珠,聲如崩云裂石,響徹山谷。烏龍潭瀑布在大天池下,兩山之中一線深澗,水從巨石上分六股傾瀉。黃龍潭瀑布即在附近,潭深瀑涌,加之此處多彩蝶和水鳥飛舞,別具風味。開先瀑布亦稱秀峰瀑布,即李白《望廬山瀑布》所呤之瀑。此瀑自鶴鳴、雙澗峰間瀉下,分為東西二瀑。秀峰西瀑(黃崖瀑)在枯水季節只如一絲細線,但在夏秋水旺之時則氣勢宏偉。秀峰西瀑與東瀑(馬尾瀑)匯合后注入青玉峽龍瀑,氣勢亦頗為壯觀。三疊泉瀑布是廬山瀑布群中最為壯觀的瀑布,有“銀河倒掛三疊泉”之譽。此瀑位于五老峰東北六華里深山峽谷中,為清蓮澗的下源,也叫三級泉、水簾泉。因第四紀冰川形成的三級臺階(“冰階”),使五老峰、大月山等處的溪水由此形成三級瀑布,落差以第一疊為最,二疊次之,三疊最短,“上級如飄雪拖練,中級如碎玉摧冰,下級如飛龍走潭”(《紀游集》)。玉簾瀑布位于金輪峰下,瀑布從40米高的懸崖飛落而下,瀉入深潭之中,狀若玉簾,故名。
浙江雁蕩山瀑布眾多,有“萬條流泉千條瀑”之說,它與黃山奇石、廬山云霧齊名,為我國名山風景中的“三絕”。如貫穿葫蘆谷的中折瀑布,舂激如霏的梅雨瀑布,一枝分杈的梯云瀑,上下開合的羅帶瀑,二泉分流的燕尾瀑,三折大態的含羞瀑等等。但最奇最大的當屬大龍湫瀑布,瀑高達197米,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大龍湫瀑布發源于百崗尖,流經龍湫背,從連云峰凌空瀉下,如銀河倒瀉,蔚為壯觀。大龍湫瀑布終年奔流不息,其奇絕之處在于因季節、晴雨等變化呈現出多姿多彩的迷人景象。盛夏雨水豐沛季節,每當雷雨初過,大龍湫之水,象若萬匹野馬、萬條銀龍,從百丈崖壁上奔騰而下,直搗潭心,其聲震天撼地,氣勢雄壯粗獷。陽春時節,大龍湫一縷細流從山上飄瀉而下,悠悠忽忽,晃晃蕩蕩,不到幾丈,就化為煙云,時而象乳白色的紗縐,時而又化為輕煙,簡直是“水煙云霧難分辨”。而在晴朗的冬日,瀑布從空中漂灑而下,如絲如雪,陽光下,如七彩長虹吸水,色彩絢麗。因大龍湫瀑布千變萬化,不可捉摸,因而清人有“欲寫龍湫難著筆”的感嘆。
黃山三瀑位于安徽黃山境內。黃山以怪石、奇松、云海、溫泉為其“四絕”,加上湖、泉、瀑、溪、潭爭奇斗艷,使黃山成為“震旦國中第一山”。黃山之水景,美在泉、溪、瀑、潭,瀑布之美,在于三瀑,即九龍瀑、百丈瀑和人字瀑。九龍瀑是黃山三瀑中最為壯麗的一條瀑布,它位于羅漢峰與香爐峰之間。九龍瀑匯集聚了天都、玉屏、煉丹、仙掌諸峰的山泉溪流,壯大了聲勢,分成九折從懸崖上飛流直下。每一折,便跌水一次,下面便成一潭,水潭滿溢再繼續下跌,形成第二折和第二潭,如此盤旋折疊共達9次,故得九龍瀑之名。百丈瀑位于青潭峰和紫云峰之間。此瀑源于百丈泉,下為百丈潭。枯水時節,百丈崖細流涓涓,瀑布沿著千尺懸崖垂落而下,宛若一匹白練懸掛眼前。洪水季節,尤其是大雨初霽時,當山風將飛瀑吹離巖壁,好像無數條潔白的綢帶在空中飄舞,儀態多姿。百丈瀑附近有百丈臺,臺上建有觀瀑亭,是觀瀑的最佳處。人字瀑位于紫石、朱砂兩峰之間,背后就摩天接日的天都峰,故人們又稱其為“天都瀑布”。由于山腹隆起,瀑布從兩峰間沖出兩道溝槽,分左右兩支飛下,遠遠望去恰如一個巨大的“人”字。每當雨季,瀑布水量驟增,這個巨大的“人字”就顯得豐滿遒勁,若顏魯公之楷書;久旱少雨,則瀑布細小飄緲,瘦削蒼勁,如李陽冰之“鐵線篆”。
九寨溝瀑布群坐落在四川省松潘、南坪、平武三縣交界的叢山峻嶺中,是有“神話世界”之稱的九寨溝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我國其它名瀑不同的是,九寨溝的諸瀑布大多從長滿樹木的懸崖或灘上悄然流出,瀑布往往被分成無數股細小的水流,或輕盈緩慢,或急流直瀉,千姿百態,妙不可言。加上四周群山疊翠,滿目青蔥,瀑布之景更顯得神奇秀麗了。九寨溝瀑布群主要有諾日瀑布、樹正瀑布和珍珠灘瀑布等。樹正瀑布位于樹正群海上游二三里處,瀑布寬近50米、高20余米,是一座出沒于懸崖叢中的瀑布。瀑布之中,不僅水石相激,浪花飛濺,更有水木相激,堆雪碎冰。那翻著雪浪的瀑布,水聲轟鳴,與蒼勁古老的樹木一動一靜,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又組成了一幅和諧的天然圖畫。 諾日朗瀑布是九寨溝瀑布群中最大的瀑布,位于樹正群海溝、則查洼溝和日則溝三條主溝的交接處。“諾日朗”三個字,藏語聽意思是雄偉壯觀。諾日朗瀑布落差并不是很大,約為30—40米,而瀑面十分寬闊,達140米,堪稱我國第一寬瀑了。春天的諾日朗瀑布,宛若一個沉睡剛醒的孩子,歡呼雀躍地奔流在蒼翠欲滴的山谷崖壁上;而夏日來臨,瀑布水量增加,聲勢漸壯,水流跌落在崖下巖石上,激起水花萬朵,如銀珠萬斛,四處拋灑;金秋時節,諾日朗瀑布在一片片紅葉、黃葉之中,分成無數股細流,飄然而下,景色十分迷人;隆冬時節,瀑布則從流動狀態變成固體狀態,展現在游人面前的則是一幅千姿百態的冰瀑畫面。
吊水樓瀑布,又稱境泊湖瀑布,位于黑龍江省寧安縣西南鏡泊湖游覽區內。吊水樓瀑布是我國緯度最高的瀑布,實際是由兩股同注一潭的瀑布組成,其高約20—25米,寬為42米左右。每當夏季洪水到來之時,鏡泊湖水眾四面聚集在潭口,然后驀然下跌,像無數白馬奔騰,又如銀漢倒懸墜落,其聲如雷,數里之外亦可聽到;其勢磅礴,近觀攝心奪魄。那兩條翻騰滾躍的瀑布,宛若兩條出海入潭的蛟龍,把鏡泊湖點染的具神奇色彩。而當寒冬臘月,盡管湖面已經結冰,然而湖水依在冰下涌動,臨近深潭,依然翻崖跌落,狀若一匹白練,從崖頂掛落。
娘子關瀑布,坐落于山西省東部平定縣城東北40公里處,因位于太行山著名的關隘娘子關附近,故得名。娘子關附近地下水極為豐富,泉眼眾多。娘子關一帶最大的瀑布——水簾洞瀑布就是一個方圓約20米的巨大泉眼中涌出的水流,因無積水盆地,翻涌的泉水無處容納,便從旁邊一個數十丈高的陡崖上直瀉而下,注入桃河,形成水簾洞瀑布。從桃河河谷仰觀水簾洞瀑布,宛如一匹白練從天飄落。瀑布在下跌過程中,時而急流而下,時而又為頑石所阻,水石相激,濺起浪花無數,并迸發出雷鳴般的聲響。如果繞道去對岸山腰間觀賞,則可見水簾洞瀑布的另一番景象。但見水煙云霧籠罩在峪谷上,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七彩霓虹,橫跨峪谷,絢麗多姿,蔚為壯觀。在華北大地上,一般很少能見到瀑布爭流、溪泉爭鳴的秀麗景象,然而,娘子關瀑布卻是個例外。
嶗山雙瀑位于山東青島市東郊的嶗山。嶗山上澗壑縱橫,泉涌瀑流,比比皆是,就瀑布而言,尤以龍潭瀑和潮音瀑最為著名。龍潭瀑是嶗山最大的瀑布,瀑水從30多米高的陡壁上跌落,呈“八”字形,與上游匯合的八條澗水相映成趣。每當大雨初過、山洪暴發時,瀑布水量陡增,飛滾而下,似兩條玉龍從天而降,攪起漫天大霧,如雨似雪,摧珠崩玉,這一景致在嶗山12景中名曰“龍潭噴雨”。潮音瀑以嶗山最高泉流天乙泉為源頭。天乙泉依山勢而下,途中匯集諸多細流,水勢益壯。忽遇斷崖絕壁,乃飛瀉而下,形成十多米高的潮音瀑。潮音瀑實分兩迭,兩迭之上,尚有一小折,形成優美的 S型。瀑布注入半壁的凹盆之中,聲吼如潮,故得名潮音瀑。
福建九鯉湖瀑布,位于福建仙游縣境內。九鯉湖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天然石湖,其景致最勝者為九漈飛瀑。瀑布從山頂九鯉湖口瀉下,聲如空谷雷震,水色白練飄空,頗為雄壯。瀑布有九級落差,每個落差都具相應有特色,或如雷轟驟墜,或如玉箸直插,或如奔馬騰空,故各按其特色取名為雷轟漈、瀑布漈、珠簾漈、玉箸漈、石門漈、五星漈、飛鳳漈、棋盤漈、將軍漈。每漈之間長短不一,高者可逾百米,而低者只有3-4米,形成九漈的部落差高達430多米。九漈中,以雷轟、瀑布、珠簾、玉箸四漈最為壯觀。徐霞客曾稱玉箸漈“峻壁環鎖,瀑流交映,集奇撮勝,惟此為最”。珠簾漈亦被人譽為“縹渺珠璣錯落投,丹霞為佩月為鉤”。
二
瀑布景觀作為自然界的絕妙風景之一,在山水風景中一枝獨秀,因而備受文人墨客的青睞和禮贊。文人們或為瀑布那江海倒懸的磅礴氣勢所折服,或為瀑布那婀娜多姿的飄逸神態所傾倒,于是臨瀑而著文賦詩,寫就了無數精美的詩詞文章。
觀瀑的游記文章,備受推崇的當屬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這《游記》中所記的黃果樹瀑布神韻的文字。徐霞客曾于崇禎十年(1637年)游歷貴州,被黃果瀑布的雄姿所傾倒,他在游記中對瀑布進行了十分形象而生動的的描述:“……一溪懸搗,萬練飛空,溪上石如蓮葉下覆,中剜三門,水由葉上漫頂而下,如鮫綃萬幅,橫罩門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數計。搗珠崩玉,飛沫反涌,如煙霧騰空,勢甚雄厲。所謂‘珠簾鉤不卷,匹練掛遙峰’,俱不足以擬其壯也。蓋余所見瀑布,高峻數倍者有之,而從無此闊而大者。”(《徐霞客游記·黔游日記一》)經徐霞客的記述和渲染,黃果樹瀑布更加聲名遠播。
元代文人李迥的《觀開先瀑布記》,對廬山開先瀑布的姿態,作了生動的描繪,讀來有如臨其境之感:“……瀑行青壁間,如長虹委蛇,下沉邃淵。須臾,大風暴起,泉石不得行,從旁制曳,欲斷還續;忽飛旋重輪,直入空際。回風一散,萬象冥蒙;或文綃霞綬,陟降天際;偶隨飆輪,奄爾而逝;瞬息萬狀,殆不可窮。急雨繼之,四山霧晦,銀竹森豎,形神開悟。……”
清人王世懋在《游五老三疊開先瀑布記》中,同樣將三疊泉瀑布的形態氣勢描寫得頗為傳神:“……而三疊泉從山南最高處,冉冉盤空而降,初級如云如絮,噴薄吞吐,流注大盤石上。水石沖激,乃始瀠洄作態,珠迸玉碎。復注二級石上,匯為巨流,懸崖直下龍潭;飄者如雪,斷者如霧,綴者如旒,掛者如簾,散入山足,森然四垂;涌若沸湯,奔若跳鷺。其聲則蘊隆之候,風掀電馳,霆震四擊,轟轟不絕,又如昆陽、巨鹿之戰,萬人鳴鼓,瓦缶相應,直天下第一偉觀也。”文中將瀑布的姿態,從飄、斷、綴、掛、散、涌、奔等幾個方面,作了生動的描繪,使三疊泉瀑布的千姿百態,躍然紙上。
描寫瀑布風姿的詩詞更是不可勝數,僅寫廬山瀑布的詩篇,就有十多首。“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唐代大詩人李白,游覽了許多瀑布,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觀瀑詩篇。他筆下的瀑布,氣勢磅礴,神韻萬千,其中《望廬山瀑布》堪稱寫瀑布詩文的千古絕唱:“日照香爐生紫煙,遙望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此詩寫的是廬山的秀峰瀑布,該詩僅用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便將廬山瀑布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給人以極大的審美享受。李白另一首詠廬山瀑布的詩《廬山謠》這樣寫道“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唐代著名政治家、詩人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水》寫道:“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寫出了瀑布在陽光照耀下呈現出色彩斑斕景象。清代著名詩人蔣士銓的《開先瀑布》長詩詠道:“瀑布之水源何來?劃然下裂長峰開。下士目駭自天落,絕頂乃有千盤回。青山斷缺聳雙劍,元氣直瀉石頭摧。飛流已出不肯下,一線中分折分瀠洄。隱現數折蓄精銳,失勢一落如奔雷。……”詩人獨辟蹊徑,大筆縱橫,寫出了開先瀑布的雄奇壯美,空靈神秀。元代大書畫家、詩人趙孟頫的《水簾泉詩》,把廬山三疊泉瀑布的月夜景色,描繪得富有詩情畫意:“飛簾如玉簾,直下數千尺,新月如簾鉤,遙遙掛碧空。” 黃果樹瀑布享譽中外,吟詠的它聲貌的詩也不少。如清人嚴遂成的《白水巖瀑布》:“萬里水匯一水大,訇訇聲聞十里外。巖口逼仄勢更兇,奪門而出懸白龍。龍須帶雨浴日紅,金光玉色相蕩舂。雪凈鮫綃落刀尺,大珠小珠飄隨風。風折疊之繪變相,三降三升石不讓。……豈不賢于谷泉之在香爐峰,坐享大名而無功。”全詩融匯多種藝術手法,或比喻、或夸張、或烘托,描其形、繪其聲,把眼前之景與神奇想象共同譜入詩中,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還有一首題于黃果樹廟壁的詩,也聲動地再現了黃果樹瀑布的美景:“黃桷巖頭掛百練,磨盤嶺腳舞長虹。飛沫噴珠凌霄漢,雪花如屑賽玲瓏。轟轟雷鳴應千里,滾滾銀濤亂山中。丹青臨抹坐長嘆,妙手還須造化工。”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而壺口瀑布又是黃河上的天下奇觀。面對壺口瀑布濁浪排空、雷霆萬鈞的雄渾氣勢,任何人都會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偉大精神,創作的激情與才思就會象黃河壺口之水一樣噴涌而出。明代詩人陳維藩在《壺口秋風》詩寫道:“秋風卷起千層浪,晚日迎來萬丈紅。”描繪的是瀑布濺起水霧在陽光下形成彩虹的瑰麗景象。清人崔光笏在《壺口》一詩中則充滿豪邁地寫道:“禹功疏鑿最先徑,一線奔流若建瓴。石塹橫分薄煙霧,天瓢倒海吼雷霆。”另外還有一幅楹聯這樣描繪壺口瀑布風姿:“山吞殘日暮,水夾斷云流。”1938年,在抗日浪潮席卷神州大地的時候,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出隊來到黃河壺口,他深深地被壺口瀑布的磅礴氣勢所震憾、所征服,滔滔黃河在詩人心中掀起了萬丈狂瀾——這在山澗峽谷中奔流咆哮的黃河之水,不正是中華民族發出的不屈吼聲嗎?!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和詩情隨之噴涌而出,于是他在熱血沸騰中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黃河頌》,發出了“怒吼吧,黃河”的吶喊。回到延安以后,作曲家冼星海被這首激蕩人心的詩篇所感動,為這首詩譜了曲,杰出的《黃河大合唱》就此誕生了。這首表現強烈民族精神的組歌,曾響徹大河上下,鼓舞著中華兒女為祖國的尊嚴而奮斗。
雁蕩山大龍湫瀑布,其雄壯與秀媚兼有之的美景,引得無數詩人為之呤唱。清代著名學者阮元在《大龍湫歌》寫道:“云煙雨雪銀河虹,玉塵冰縠珠簾櫳。萬象變幻那足比,若涉擬議旨非工。”清代大詩人袁枚的《大龍湫》一詩,對瀑布的描繪最為形象、生動和詳盡,詩曰:“龍湫山高勢絕天,一線瀑布兜羅綿。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為煙。況復百丈與千丈,水云煙霧難分焉。初疑天孫工織素,雪梭拋擲銀河邊。繼疑玉龍耕田倦,九天咳唾唇流涎。誰知乃是風水相搖蕩,波回瀾卷冰綃聯。分明合并忽分散,業已墜下還遷延。有時輕舞工作態,如讓如慢如盤旅;有時日光來照耀,非青非紅五色宣。……”
吟詠其它瀑布的還有:“拔地萬里青嶂立,懸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機絲掛,映日還成五色文。”(宋·王安石《詠千丈巖瀑布》)“銀河忽如瓠子決,瀉渚五老峰之前。我疑天仙織素練,素練脫軸垂青天。……”(元·楊維禎《廬山瀑布謠》)“九層峭壁劃青空,三級鳴泉飛暮雨。”(宋·白玉蟾《三疊泉》)“翠屏橫截萬里天,懸水落成千丈玉。”(元·王季文《九華謠》)“尚疑銀河忽潰決,還驚長鯨吸百川。水簾橫空垂不卷,萬斛雪浪涌山根。”(清·黃休仲《詠潮音瀑》)“疑似龍池噴瑞雪,如同天際掛飛流。”(《安圖縣志》載詠長白瀑布詩)。
此外,還有不少描寫瀑布聲貌的詩句,讀來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銀河轟萬古”;“細雨彌茫千石外,驚雷怒吼兩峰間”;“玉虬垂處雪花翻,四季雷聲六月寒”;“冷云抱石蒼崖古,激回澗底散冰花。噴上松梢飄雪樓,點點濺濕嫦娥衣,……廣寒殿上銀蟾飛,水晶宮中玉龍舞”;“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等等。
另外還有不少題詠瀑布的對聯,字句優美,對仗工整,茲錄幾幅,與讀者共賞:
黃山九龍潭,造型奇美,有聯贊道:“九匹白練出奇觀,連續奔騰,遠望如八駿驊騮添赤免;三嶺松濤鳴爽籟,抑揚起伏,乍聽似千軍健卒赴疆場。”在著名的黃果樹瀑布觀瀑亭前,有一幅對聯將黃果樹瀑布描繪的栩栩如生:“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紅霞似錦何需梭織天生成。”泰山龍潭瀑布上側溪石亭上有一幅對聯寫道:“龍躍九霄云騰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揚波。”
三
瀑布飛流的神奇,不但讓詩人們在吟頌不已,也深深吸引著“師造化”的山水畫畫家們的目光,并成為他們重要的審美和表現對象。在中國山水畫的畫廊中,描摹瀑布的作品時有所見。
中國的山水畫所表現的大多是山水樹石煙云之類,其中瀑布是山水畫中經常出現的題材。瀑布之景之所以受到畫家的青睞,一是因瀑布本身是山水畫中重要的表現對象;二是繪畫上有山無水不活之說,畫中瀑布亦是構圖的需要。
我國的傳統山水畫,至北宋成蔚然大觀之勢,并形成了董巨、荊關、李郭三大流派。董巨以繪江南山水為主,少奇峰怪石,多鐘靈秀色;荊關專寫太行山石,危巖峭壁,氣勢沛然;李郭多摹黃土高原一帶荒山野嶺,山峰渾圓,丘壑遍布。表現瀑布飛泉神韻的作品,如荊關派的著名畫家范寬所畫的《溪山行旅圖》。畫中所描繪出的山高水長的意境,堪稱我國傳統山水畫中表現高山流水、表現瀑布之美的典范。畫面采用高遠透視法,將山峰高聳巍峨的雄姿表現得淋漓盡致,而高山右側有一深澗,中有一條細長的瀑布,飄然跌下,使雄渾撮重的山峰靈氣頓生。瀑布奔騰至半途,忽受頑石阻攔而分成兩股,呈“人”字形落下。畫面前下方,則有幾級小瀑,小瀑幾經流淌后,便匯入一條小溪,流出畫面的左下方。關荊現派中的其他畫家,如郭熙的名作《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也都在畫面上表現了瀑布之美。
宋代以后,山水畫長盛不衰,表現高山流水、瀑布高懸的繪畫作品多的數不勝數,這里不再一一列舉。
瀑布作為大自然的杰作,不但引得文人墨客們文思泉涌,詩興大發,畫家們揮毫潑墨,也使書法家觸景生情,留下了不少的題刻,成為瀑布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廬山香爐峰開先瀑布下面的青玉峽和龍潭附近,三面陡崖,崖壁上名人題刻甚多,上面有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親筆題書“第一山”、“青玉峽”幾個字,還有其他名家所題的“龍虎”、“洗心”、“風泉云壑”、“直瀉銀河”、“星漢分流”等多處石刻,為開先瀑布增添了文化色彩。再如南岳衡山水簾洞瀑布旁有唐朝大詩人李商隱親筆所書“南岳第一泉”、清代李元度手書“夏雪晴雷”等題刻多處。
四
瑰麗的瀑布,堪稱大自然的精典杰作。老百姓驚詫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便憑想象編織出許多關于瀑布生成的動人神話傳說,將華夏瀑布文化點染的更加瑰麗多姿。
關于黃果樹瀑布由來的傳說。相傳很古的時候,黃果樹瀑布年在地既無河流,也無瀑布,而是一個美麗的王國。國王有一個美麗的公主,她曾向父王發誓,出嫁前要用百種鳥的羽毛、百朵水同的山花、百樣的果子和百獸的皮,給父王織一匹美麗的緞錦,誰要娶她,必須找齊這些東西。一位叫勒旺的后生在一只喜鵲的幫助下找齊了這些東西,贏得了公文的愛情。但就在他們定親那天,國王的弟弟國蘇謀害了國王,奪取了王位,并將公主關進迷宮。勒旺救公主逃出迷宮。國蘇帶兵追來,公主在小喜鵲的指點下,將自己千辛萬苦織成的緞錦向天上拋去。頓時,緞錦變成一條白浪滾滾的江河(即白水河),羽毛變成了彩云,獸皮化為巖石,百花沿江開放,百果夾岸成林。公主還把織錦的梭子變成木船,兩人登船而去。國蘇緊追不舍,眼看又要追上,危急之中,公主舉起剪刀,向緞錦化成黃果樹的地方剪去,只聽“咔嚓”一聲巨響,白水河分成兩段,河水一下子塌了底,迸發出雷鳴般的吼聲,把國蘇和他的人馬卷進了深深的谷底,形成了黃果樹瀑布。
黃河壺口瀑布匯集了黃河的水,奔淌著華夏民族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民族之魂。傳說華夏的先祖大禹就是從壺口一帶開始了治水的偉業。他來到這里,用神斧劈開高山,疏通河道,鑿開了幾百米的河漕,使洪水順利下泄。還傳說大禹治水不辭勞苦,汗流浹背,擦汗時把帽子放在東面的山頂上。等疏通了這里的河道,他片刻未歇,匆忙趕到下游治水去了,遺忘在山頂上的帽子后來化作了一座山峰,就是現在的禹王峰。又傳說神工巧將魯班也在此留下了足跡。相傳大禹疏通這里后,深深的河漕無法使船只通過壺口。魯班見此情景,便從陜西借來神牛,從華山馱來巨石,想填平壺口,卻被在這里守護的神龜發現。神龜作法擊斷巨石,自己因力竭也化石而死,這便是壺口當中顯露于水面的那塊石頭,當地人稱之為“龜石”。遠遠望去,這塊龜石在滔滔的黃水中上下浮動,時隱時現,給壺口瀑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廬山瀑布眾多,千姿百態,神韻各異。關于瀑布的來源,當地有這樣一則傳說。相傳秦始皇曾得到一根威力無窮的神鞭,神鞭所到之處,山崩地裂。一次,秦始皇用神鞭抽去驪山一角,那一角變成了一座脫離秦嶺的孤山。秦始皇再連抽幾鞭,不料那山就趕到了長江南岸的鄱陽湖畔。此時天色已晚,秦始皇決定第二天再趕山下海,鋪平去蓬萊仙境的道路。那知當夜南海觀音聞訊趕來,乘秦始皇酣睡之際,以普通鞭子換走了神鞭。第二,秦始皇醒來,便舉鞭趕山下海。那知山卻巋然不動。秦始皇大怒,一氣之下連抽九十九鞭,直打得那山滿身鞭痕,汗如雨下,可仍紋絲不動地屹立在原處。從此,那山便在鄱陽湖下扎下了根,這就是今日的廬山。那九十九道鞭痕,后來變成了九十九道錦繡深谷,那滿身流淌的汗水,也化作了群山之中的銀泉飛瀑了。
四川九寨溝瀑布群及其海子群的由來,有這樣的傳說:當地有一個藏族姑娘叫沃諾色嫫,不慎將她的情人戈達送的一塊寶境跌落下來,碎成了許多碎片,于是便形成了許多海子和瀑布。
顯然,這些神話傳說,從科學的角度而言純數無稽之談,人們也不會相信廬山瀑布群是由秦始皇的鞭子抽出來,九寨溝的瀑布是由寶境碎片散落而成。但是,如果從人文的角度去看這些美麗的神話傳說,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神話體現出的深層次文化內涵:它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他們的美好愿望;同時,這些瑰麗的神話傳說,的確給瀑布景觀增添了一些神奇迷人的色彩,使觀賞者增添了不少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