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樓蘭歷史
    一、樓蘭在古絲道上的地位

    樓蘭位于今若羌東北部羅布泊西岸,羅布泊古時又稱蒲昌海。遠在兩千多年前,羅布泊沿岸生長著大片胡楊林,郁郁蔥蔥,呈現出一派水鄉澤國之景象。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沿塔里木北緣從西向東奔流,經樓蘭然后注入羅布泊,沿河兩岸水草豐美,田地肥沃,是漢代主要屯田之一。

  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漢代早期絲綢之路經樓蘭,曾經有過兩條線路:一條是由陽關西行,過白龍堆沙漠,經羅布泊西北岸至樓蘭南下,到達士泥(今若羌縣城附近),然后沿絲綢之路西域南道西行;另一條則經樓蘭后,西行至焉耆,沿絲綢之路西域北道前行;絲綢之路經樓蘭既可走南道,亦可走北道,樓蘭扼絲綢之路絲綢兩道之咽喉。漢代早期,樓蘭在絲綢之路交通線上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據《漢書·西域傳》記載,西漢時期,經過樓蘭東去西來的使者商人“相望于道,一歲中多至十余輩。”樓蘭是西域早期絲綢之路南北兩道上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和貿易中轉站。

  二、匈奴統治下的樓蘭

  樓蘭國的遠古歷史,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樓蘭名稱最早見于《史記·匈奴列傳》,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時(相當于我國秦朝初年),樓蘭就已建立了國家,以經營粗放的農業和畜牧業為主,并受月氏王的統治。大約在公元前177年至前176年間,匈奴冒頓單于派右賢王向月氏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進攻,打敗了月氏,迫使其余眾越過天山,向伊犁河流域遷徙。原月氏統治地區為匈奴所占,匈奴奴隸主貴族確立了在西域的統治地位。據《史記·匈奴列傳》載,漢文帝六年(前174年),匈奴冒頓單于致書漢文帝說:“以天之福,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樓蘭在擺脫了月氏統治后,又為匈奴統治。匈奴在西域置僮仆都尉,樓蘭和西域諸國被迫向其交納賦稅。但匈奴“雖能得其馬畜旃,而不能統率與之進退。”

  三、漢、匈爭奪樓蘭

  漢武帝初年,西漢政府為了解除北方勁敵匈奴的威脅,派張騫出使西域,藉以聯絡月氏、大宛、烏孫等西域諸國,共擊匈奴。張騫的出使,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目的,但卻加深了西漢和西域諸國的相互了解。此后,漢武帝又不斷派使聯絡西域,漢使的頻繁往返,都要路經“當道”的樓蘭等國,匈奴居間挑撥,并與樓蘭多次劫掠漢使,阻斷絲路交通。于是樓蘭成為西漢政府通往西域,控制絲綢之路的必爭之地。從此,漢、匈在西域的爭奪,多次圍繞著樓蘭而展開。

  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武帝命從驃候趙破奴領兵攻打車師,并令王恢輔佐。王恢因先前出使西域,多次受到樓蘭王劫掠,于是就率領輕騎700先攻樓蘭,俘虜了樓蘭王,樓蘭開始歸漢。

  匈奴聽說樓蘭歸順西漢,便發兵擊之,樓蘭無奈,只好兩面應付,分別向匈奴、西漢各遣一質子。后來當西漢貳師將軍李廣利領兵征討大宛的時候,匈奴指示樓蘭王伺機攔劫。漢軍從俘虜口中得知這一消息后,即呈報朝廷,武帝詔命漢軍逮捕了樓蘭王,解送長安。西漢政府責問樓蘭王為什么通匈奴?答曰:“小國在大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愿徙國入居漢地。”漢武帝對他實話直說表示贊許,體諒到小國的苦衷,便下令護送其回國,并要求樓蘭偵察匈奴的動靜。

  漢征和元年(前92年),樓蘭王死,其國人來漢,請求西漢政府放還質子,欲立為王。但因樓蘭質子在漢經常犯法,被處以宮刑,所以西漢政府借口皇帝喜歡質子,不予放還,樓蘭只好更立其王。嗣王幾年后又死了,匈奴首先得知這一消息,立刻將樓蘭王在匈奴的質子遣送回國,立為國王。此王由于多年生活在匈奴,故親匈奴而遠漢,并多次勾結匈奴攔阻殺害漢朝使節。

  漢元帝四年(前77年),西漢政府派平樂監傅介子刺殺了忠于匈奴的樓蘭王,立樓蘭在漢的質子、前王之弟尉屠耆為王,并更其國名為鄯善。尉屠耆因久居長安,感以在國內勢單力薄,恐為前王之子所殺,故請求西漢政府派吏士屯田鄯善的伊循城(今若羌縣米蘭),做為其后盾,并將國都南遷至士泥城(今若羌縣城附近)。

  四、東漢魏晉時期的樓蘭

  鄯善國建立后,樓蘭城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樞紐,繼續存在了400年左右。根據樓蘭古城出土文物的考證和對古建筑遺址年代的測定,作為一個城鎮,樓蘭王誕生于西漢晚期以后,東漢魏晉時代是其鼎盛時期。

  樓蘭出土的漢文木簡和紙文書共計576件,其中木簡412件、紙文書164件,有絕對年號紀載的木簡40件、紙文書8件。絕對紀年上起曹魏嘉平四年(252)年,下迄前涼建興十八年(330年)。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年號是泰始,其次是咸熙,再現最早的年號是曹魏嘉平四年(252年),最晚的年號是前涼建興十八年(330年)。樓蘭出土的木簡和紙文書表明,自曹魏齊王芳嘉平四年(252年)至前涼建興十八年(330年),樓蘭與中原王朝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隸屬關系,這一時期是樓蘭城發展的繁榮時期。

    鄯善國建立后,樓蘭成為鄯善國的一個重要城鎮,其地理位置依然十分重要。東漢時,敦煌人索勵率敦煌等地士兵1000余人到樓蘭屯田,同時,征召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各1000余人,橫斷注濱河(今塔里木河),興修水利,灌溉農田,連續屯墾3年,積粟100萬。

  羅布泊地區發現的東漢和魏晉時期的漢文木簡,其主要內容大部分都是記載關于屯田方面的事物。來此屯田的士卒,都可以隨帶畜產和各類農具雜物。漢朝在此還設有鄉政權的基層官吏——三老。樓蘭作為漢代在羅布泊地區的屯田中心,仍然承擔接待在這條交通線上來住的使節和官吏,漢朝在此還設有管理郵件的機構和官吏,并通過屯田,傳播了先進的鐵制農業農具和農業耕作方法——牛耕等。

    根據史書記載和已發現的考古材料得知,東漢魏晉時期曾在古樓蘭設西域長史府,其規??赡芙橛诳たh之間,并具有軍屯的特點。據《后漢書·接勇傳》記載,東漢延光二年(123年)夏天,班勇為西域長史,將兵500人出屯柳中(今吐魯番境內),“明年(124年)正月,勇至樓蘭,以鄯善歸附。”魏晉兩朝沿用東漢舊制,仍在西域地區設西域長史府。樓蘭出土的木簡和文書中,明確記載有“樓蘭”地點的,木簡有8件,紙文書有10件,記載有西域長史及其下屬管銜的木簡有7件。它說明曹魏和西晉時期的西域長史府治所駐地就在樓蘭。

  魏晉時期繼續在樓蘭地區進行屯田,并在西域長史府設主管屯田事務的官司吏。屯田士卒在古樓蘭地區進行開始荒地、修渠筑壩、傳播和推廣中原地區的農業生產技術和鐵制農具,使樓蘭地區的農業生產得到很大的發展,樓蘭成為魏晉兩朝統治西域的前哨陣地。

  但是,從總的發展形勢來看,自南北朝以后,隨著西域統治政治、軍事、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絲綢之路新線路的開拓,樓蘭作為絲路貿易的中轉站,已失去了它昔日的重要地位,而逐漸衰落了。

    樓蘭出土文物中所發現的年代最晚的木簡,是記載有前涼建興十八年(330年)紀年的木簡。它表明建興十八年(330年)后,由于孔雀河水的改道,致使位于其下游的樓蘭水源枯竭,屯田生產無法進行,西域長史府被迫遷移。樓蘭這個絲綢之路上曾繁華顯赫一時的重鎮,才逐漸被人們所廢棄,從歷史舞臺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五、盧文

  盧文是古代樓蘭鄯善國的官方文書、契約及公私書信所使用的文字。“?盧”一詞系梵語“KHAROSTHI”的漢語譯音,原文是KHARA(毛驢)和OSTHA(嘴唇)兩了加陰性語尾I構成的復合詞,意為“驢唇文”,是印歐語系中印度雅利安語中的一種俗語方言。由于它最初流行于古代印度西北地區,故名“中古印度西北方言”。?盧文起源于犍陀羅地區,后來流行的區域大都是受犍陀羅文化藝術影響的區域,并吸收了龜茲——焉耆語、于闐塞語、粟特語、希臘語及漢語等許多非印度詞匯,與薈萃各種文化因素的犍陀羅藝術相類似,所以,學術界以又稱為“犍陀羅語”。

  盧文有5個元音,近30個輔音。目前確定的元音、輔音、復合輔音和數目字,共326個盧文字和符號。

    公元3世紀中葉,盧文在印度逐漸消失的同時,突然出現于我國塔里木盆地四周的于闐、鄯善和龜茲等古代綠洲王國。盧文是如何傳入塔里木盆地的?目前學術界尚無統一意見。

  19世紀末,瑞典人斯文赫定在若羌縣境內樓蘭古城發掘一枚?盧文木牘,英國人斯坦因在縣境內樓蘭古城發掘?盧文文書48件,在縣境米蘭古城寺院遺址發現兩處?盧文題記及兩條寫有?盧文的旗幡。民國17~18年(1928~1929)年,中國、瑞典合組的西北科學考察團成員、瑞典考古學家博格曼在樓蘭遺址灰堆中采集到一殘斷絹片,書有?盧文。1980年4月,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建的科學考察隊在羅布泊地區考察時,在樓蘭古城遺址內一處灰堆中清理出一件寫有?盧文的木牘,并在樓蘭墓地一座漢墓中發現一件寫有?盧文“延年益壽,大宜子孫”的織綿。

  若羌縣境內所發現的?盧文文書,經初步整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國王敕諭 通常用楔形泥封木牘和皮革文書兩種形式。所謂楔形泥封木牘,?盧文稱作Kllamudra,它由兩件同樣大小的楔形木牘重合起來使用,其帶封泥槽者為封牘,另一件為底牘。封牘正面寫明該諭令發給何人。諭令的正文通常自底牘正面右上角寫起,從右到左橫寫,若底牘正面寫不下,則續寫在封牘背面,再寫不下,就寫在底牘背面。底牘背面往往寫有一兩行對諭令內容的概述。寫罷,將封牘背面和底牘正面重合,文書的主要內容被封在其中。封泥用三道繩索固定在封泥槽內,封泥土常印有雅典娜或其希臘神像,有時或印漢文篆字,文字為鄯善都尉(或釋鄯善郡尉)。”這種木牘形式顯然是受中原文化影響,模仿漢魏的“封簡形式。”

  2、籍帳 書寫材料有紙,、帛和各種不同形狀的木牘、木禮。這類文書也多兩面書寫,有些木牘或木札上有鉆孔,可見原來是編連成冊的。此類文書語言并不難懂,但有許多專有名詞,字源頗為復雜,許多至今尚未譯出,只得音譯。這類文書?盧文稱作Ganana pravamnaga,意為“書簡、書信。”

  3、信函 通常用矩形泥封木牘,其形式和楔形泥封木牘略同,只是一為矩形,一為楔形。只有少數書信是用單件木牘,或羊皮、帛及紙張書寫。這類文書?盧文稱作Lekha,和梵語同一字的形式完全一樣,意為“書簡、書信。”

  4、題記 系米蘭古城寺院遺址壁畫上所題,共2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西域文明》(7)新疆古代文書印章
中國的‘龐貝'--神秘的古城樓蘭
[2007.8.17][幽城]魂斷樓蘭
【時文精粹】別信《鬼吹燈》了,考古學家還你一個真正的精絕古城
精絕女王
精絕:死亡之海中的“東方龐貝”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陆县| 海阳市| 城市| 周至县| 台东市| 若尔盖县| 台州市| 西乡县| 韶山市| 廊坊市| 宿迁市| 岑巩县| 桃源县| 互助| 信丰县| 独山县| 海门市| 宾阳县| 盐山县| 综艺| 太仓市| 阿巴嘎旗| 天柱县| 宾阳县| 洪江市| 边坝县| 宁德市| 社旗县| 增城市| 临江市| 南汇区| 福鼎市| 滕州市| 宝坻区| 临城县| 兴安县| 宿州市| 新邵县| 长海县| 清苑县| 福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