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過一個很火的報道,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一個周末6臺急性心梗手術,其中5臺手術的患者年齡都在40歲及以下!
從周五晚上到周一凌晨,他們科室一共做了6臺急性心梗手術,其中5個患者都不超過40歲,都比較年輕幸運的是,這幾位患者的送醫都比較及時,已經被搶救回來。
然而,生活中很多心梗患者并沒有這么幸運。
事實上,心梗的死亡率非常高,在50%以上,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疾病,一旦發作很有可能威脅到生命。
所以對于心梗問題,必須以預防為主。
醫生:一旦身體4處疼,抓緊就醫,排查心梗
1. 心前區疼痛:
如果出現突發性的心前區壓榨性疼痛,持續20分鐘以上仍然不能緩解,并且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嘔吐、惡心、瀕死感等癥狀,就要考慮是心梗。
2. 前胸、左肩、左腋下疼痛:
心臟病會導致左臂和左肩疼痛,有時也會反射到右臂。疼痛一般為鈍痛而不是劇痛,通常僅限于前臂內側,有可能放射到小指和無名指。尤其是伴有胸悶、氣緊時,更要警惕心梗。
3. 胸骨后、頸部痛:
平時有冠心病史的人,如果出現胸骨后、頸部疼痛,呈陣發性脹悶痛,有明顯的胸部緊迫感,并可牽引或放射至肩臂部等處,應警惕是急性心梗。
4. 后背痛:
有研究發現,男性急性心梗發作癥狀很明確,主要是持續胸痛和大汗;女性患者則主要是放射痛、后背痛、惡心嘔吐多,胸痛和大汗相對少見,有時“自己都說不清楚”。
4個生活習慣,加速心梗到來,年輕人也不能忽視
1、經常熬夜
熬夜對身體的傷害不可小覷,比較常見的是導致內分泌失調。
比如導致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會增加,進而使血管異常收縮,導致血流變慢,脂類物質更容易在血管壁上堆積,增加血管堵塞的風險。
2、長期吸煙
吸煙是心梗第二大因素。煙霧中含有多種有害成分,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
其中,尼古丁可使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增多,導致血液黏稠,易引起血液凝固及血管的異常變化,所以,吸煙者冠心病的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3倍。
一氧化碳會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減少血液中的攜氧量,促使心肌缺血,誘發心梗。
3、久坐懶動
這也是導致血管堵塞的一大原因。現代很多人運動的時間越來越少,有的一天下來幾乎都不活動,久坐成了當下很多人生活的常態。
但這種習慣會使人體代謝緩慢,血液流通速度就會變緩,使血液中的脂類等物質更容易在血管內壁沉積,堵住血管。
4、過度勞累
過重的體力勞動,過度體育活動,連續緊張勞累等,都可能使心臟負擔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
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已發生硬化、狹窄,不能充分擴張而造成心肌缺血。劇烈體力負荷也可誘發斑塊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養護心臟,預防心梗,做好三件事
一、補充好營養
好的營養可以促進心臟健康,起到養護血管,預防心梗的作用:
α–亞麻酸:
α–亞麻酸是被推薦用于冠心病死亡二級預防的一種營養物質。大型隨機對照研究證據顯示,補充α–亞麻酸可降低冠心病相對風險和心源性猝死風險。
α-亞麻酸被認為是Omega-3脂肪酸的母體,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和膽固醇,還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緩解冠狀動脈損傷帶來的炎癥問題。
來源:秋蘇籽油、秋麻籽油等植物油是α-亞麻酸的主要食物來源,每天食用5-10ml即可滿足人體所需。
鎂:
鎂具有“心血管衛士”之稱,它可以從多個方面來降低心肌梗死的危險性。
比如鎂可以擴張血管,改善周圍血管的微循環,起到一定的降壓作用;鎂還可以參與鈣、磷、脂肪代謝,抑制膽固醇合成,并能提高心肌的興奮性,能促進心肌缺血的恢復,進而降低心肌梗死的危險性。
來源:鎂的來源較為廣泛,可以通過綠葉蔬菜、粗糧和堅果、肉、蛋、奶等食物獲取。
二、補充好水分
補充好水分,可以起到稀釋血液,減少血液粘稠的作用,對預防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有益。尤其是一些茶水,更能起到清血和養心的作用。
清血:奶汁草荷葉茶
用奶汁草、荷葉、小葉苦丁,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飲,可降脂、降壓、改善血粘稠,保護血管健康。
奶汁草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血脂健康,助力心血管健康。
荷葉可降低總膽固醇和生甘油三酯,從而改善血液粘稠狀態,降脂降壓,預防血栓的形成。
小葉苦丁可以增加心肌供血、抗動脈粥樣硬化,還可降低血壓,可減少心血管病風險。
養心:谷谷丁雙參茶
用谷谷丁、人參、尾參、百合、苦蕎,搭配飲用,可起到不錯的養護心臟的作用。
谷谷丁是藥食兩用的植物,既能調節餐后血糖,又能降低血脂,是清血排毒的。
人參具有較強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對所產生的心動過速有較強的糾正作用,能使心律恢復到正常水平。
尾參有明顯增強心肌收縮性能,改善心肌舒縮功能的作用。也適合治療心悸、心絞痛等癥。
百合入心經,能清心除煩,寧心安神;苦蕎可改善心腦循環,清除體內垃圾,消除疲勞。
三、穩定好心態
平時要穩定自己的心態,注重心理平衡。
因為情緒波動會導致血管收縮,心跳速度也會加快,可能導致心肌缺血,心肌缺氧癥狀,進而誘發心肌梗塞。
因此,三高患者或者冠心病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控制個人情緒,避免過度緊張、焦慮、激動、抑郁等。
遇到事情需要冷靜處理,避免對身體產生不良刺激。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