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我們身體中極其重要的器官,所以在生活要注意保護好它。
一旦心臟出現問題,就可能會導致各種疾病的到來,例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嚴重時可能會危害生命,所以人常說心臟不好難長壽。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事是損傷心臟健康的,如果不注意,長期保持不良習慣,心臟很難保持好狀態,
注意:5個最常見的傷心習慣,勸你盡早改掉
1、吸煙
吸煙對心臟的損害,有間接的,也有直接的。
間接的是通過引起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等加重心臟負荷、影響心肌供血來損害心臟;
直接的是通過炎性反應,通過煙草毒性代謝產物直接損傷心肌。
研究證實,吸煙可以直接使冠心病發病風險增加2~4倍,冠心病死亡風險增加2~3倍。
而年輕人吸煙風險更大,引發心肌梗死的危險較年老者高4倍,而如果冠脈放了支架后仍然吸煙,再狹窄的發生率也會增加。
臨床中,中青年人的心肌梗死,主要的危險因素就是吸煙。
2、過量飲酒
小酌怡情,大酒傷身。生活中常見嗜酒如命的人,以致于過量飲酒,心臟供血不足,導致心臟疼痛,胸悶氣短。
另外,飲酒過量還會增加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這些因素又會增加心梗及心臟猝死的風險。
3、愛吃肥肉
肥肉中含有較高含量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體內壞膽固醇含量,壞膽固醇很容易沉積于血管壁,從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所以,最好不要用非常肥膩的動物油來炒菜,紅燒肉、梅菜扣肉、回鍋肉等用五花肉為原料烹飪的美食,也最好少吃。
排骨、牛肉也同樣要少吃。
4、吃得太咸
長期高鹽飲食,容易引發高血壓,而血壓高又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要想保護心臟,就得少吃鹽。
主食應多選無鹽的饅頭、米飯等,少選在加工中有添加鹽的掛面、油餅、花卷、餛燉、水餃、包子等。
在烹飪時也要注意:炒菜時少放鹽,如果放了調味品,就要相應的減少一些鹽。
5、經常熬夜
研究人員發現,神經活動能加速心臟的跳動,而午夜的神經活動不像早上和下午那么活躍。
這好像在冷天啟動汽車一樣,引擎還沒有預熱,就以最快的速度啟動。實在是很容易產生耗損。
做好5件事,心臟會越來越好
一、食用油養心
秋蘇籽油:秋蘇籽油與普通的植物油的區別在于,它富含α-亞麻酸,含量高達67%左右。
α-亞麻酸是細胞膜構成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體內參與脂肪代謝,糖代謝等,有助于清除血液垃圾,增強血管彈性,能預防心梗等心血管疾病。
每天食用5-10ml秋蘇籽油,即可滿足人體對α-亞麻酸的需要,達到改變血脂狀態,減少血液垃圾,預防心臟病的目的。
二、飲茶養心
奶汁草苦丁茶:將荷葉、小葉苦丁、奶汁草葉三者搭配在一起,制成茶飲,熱水沖泡即可。
荷葉,歸心經,含有生物堿、黃酮類等有效成分,有降低血清中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量,改善血液粘稠狀態,有很好的降脂作用。
小葉苦丁,含有阿克苷,有助于增強去氧腎上腺素誘導動脈收縮,從而有助于降壓。同時,還有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的量。
奶汁草,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體內炎癥有一定抑制功效,可減少血管內皮炎癥發生。同時,奶汁草也可降低甘油三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三者在一起,有很好降脂、消炎,利于保護心臟、腦部血管的作用。
三、補充膳食纖維
來源:蔬菜水果、粗糧豆類及菌藻類食物。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增加膳食纖維,尤其是可溶性膳食纖維可減少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膽固醇從人體內排出,降低冠心病發生風險。
另有研究表明,不可溶性膳食纖維與心血管病風險降低相關,并可延緩高危人群向心血管病患者轉化的速度。
飲食建議: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人每天應該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
四、適運動,強心肺
研究表明,每天靜坐5小時以上,患心力衰竭的風險,將增加一倍。
而適當的運動,可強健心肺功能,有助心臟健康。
走走路,簡單易行,益于心臟健康。
步行,能增強心臟功能,使心臟跳動慢而有力。
一周步行3小時以上,可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踮踮腳,活動腳掌,可以起到“護心”作用。
每日踮腳尖30次,可以刺激腳上的經絡、穴位和全身各部的反射區,有助于心臟健康。
五、按一個,養心穴,護心強心
按摩養心穴,可以保護心臟,強健心臟,促進心臟健康。
其中,內關穴,是養心的重要穴位之一。
內關穴,最早見于《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是一個養心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寬胸理氣、鎮定止痛之功。
取穴:位于手臂的內側中間,在腕關節橫紋上約3橫指寬處,左右各一。
按摩:用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穴,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腕關節背側、內關穴相對),兩指同時按壓,一捏一松50下。換左手捏拿右手內關穴50下。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