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床特點
玻璃體混濁----多由玻璃體本身或眼底組織發生病變所致。 玻璃體在視網膜的前面、晶狀體的后面,是一種類似雞蛋白那樣的透明膠狀體,一旦發生混濁,就會在視網膜上留下暗影。病人自覺眼前有蛛絲飄浮或蚊蝶飛舞,隨眼而動止。嚴重者視遠、視近如隔煙霧或黑花茫茫,視力會有不同程度的減退,故中醫學稱“云霧移睛癥”。
玻璃體病變:主要是變性,常失去膠體特性而變為水一樣的液體;以老年人及高度近視者多見,稱為玻璃體液化。在檢查眼底的過程中,發現病人的玻璃體內有無數細小的雪球狀物漂浮。 男性病人較多,稱為星狀玻璃體病變。還有的病人在玻璃體內能見到金光閃耀的多邊形結晶體,當眼球運動時漂浮而起,光輝燦爛,極為美觀,稱為閃耀性玻璃體液化。眼底組織發生病變,如視網膜脈絡膜發炎或出血以及視網膜脫離,最易發生玻璃體混濁。眼底檢查可見灰塵狀、絲帶狀或蚊蠅狀混濁物在玻璃體內漂動。由于這些混濁物是來自玻璃體周圍組織的病理產物,屬于繼發性病變,也稱體原性異物。還有一種異物性玻璃體混濁,多由外傷或寄生蟲所致,醫學上稱體外性異物。所以應查明原因,給予適當治療。
(二)驗案優選
例案1.肝氣郁結,混濁內生(張望之驗案)
患者:劉某,男,38歲。
自訴:右眼因外傷破損,而于3年前摘除眼球。1年前因家務繁忙,睡眠欠佳,心胸煩悶,隨后發現左眼有黑花飛舞,如云似霧; 經某醫院檢查,診為左眼玻璃體輕度絮狀混濁。時已逾年,病久不愈。近來經常頭暈目眩,胸悶脅痛,嘆息不已。
撿查:左眼視力0.4,外眼未見異常。舌邊尖稍紅,脈沉弦。
辯證:此為情志不舒、肝氣郁結所致。
治宜:開郁導滯,疏肝理氣。
方選:開郁導滯,首施方合逍遙散加減,每日1劑,水煎服。
處方:熟地黃24g,茺蔚子18g,當歸、香附、茯苓各15g,白芍、黃芪各12g,桃仁、川芎、柴胡各9g,甘草3g。
進程:上方服10劑后,目有飛花之象顯著減少,頭暈目眩已愈,脈轉和緩,病人情緒樂觀。 效不更方,囑其原方繼服20劑。藥后左眼黑花基本消失,視力已恢復到0.9,改以杞菊地黃丸久服,以善其后。
按評:眼球受挫傷后,往往在眼球后極部的視網膜發生灰白色或牛乳樣的混濁水腫,同時在挫傷處或其對稱處偶然可見視網膜出血。受傷后視力立刻減退;視網膜水腫在挫傷后24小時逐漸加重。輕癥數日后逐漸消退,重癥約數周方消退。通常視網膜水腫消退后,眼底可恢復正常,中央視力恢復,中心暗點消失。但也可能視力和視野的損害無改善,水腫消退后數周,黃斑部呈現輕度微細或較多的色素。嚴重者黃斑部可發生萎縮瘢痕,甚或穿孔,偶然發生視網膜剝離。(《當代名醫臨證精華·眼底病專輯》)
驗案2.脾失健運,水濕泛溢(詹前賢驗案)
患者:王某,男,32歲。
自訴:左眼前有許多黑點飄蕩,視物欠清。1個月前左眼患葡萄膜炎,于某醫院住院治療,好轉出院。全身無不適,舌質淡紅、苔白,脈弦緩。
檢查:右眼視力1.5,左眼視力0.4,不能矯正。雙外眼無異常,虹膜、晶狀體正常。左眼玻璃體呈棉絮狀混濁,眼底較模糊,顳下方網膜可見幾個邊緣欠清之白色滲出物,有色素增殖。右眼玻璃體及眼底正常。
診斷:為左眼玻璃體混濁。
證屬:脾失健運,水濕泛溢。
治宜:除濕化痰散結為主,清肝解都為輔。
方選:二陳湯合補肝散加味。
處方:茯苓30g,瓦楞子、薏苡仁各15g,法半夏、夏枯草、浙貝母、青皮、香附、茺蔚子各10g。每天1劑,水煎服。
進程:上方連服12劑,左眼前之黑影明顯減少,視力0.7,舌、脈同前。
上方加入黨參15g,蒼術12g。再服10劑,左眼視力1.0,玻璃體混濁大部分吸收,視網膜之滲出物亦消失。
再擬六君子湯善后。(《眼病妙方精選》)
例案3、肝陽上亢,目竅受損(張皆春驗案)
患者:沈某,男,68歲。患高血壓病7年之久,近10余天自覺右目眼前有灰色和紅色虛影飄動,如蚊蝶飛舞,仰視在上,俯視在下,隨眼而動,且兼頭暈目眩、耳鳴如蟬聲等癥。 檢查:血壓190/110mmHg(25.3/14.7kPa)。視力:右眼0.1,左眼0.9。右眼玻璃體混濁。眼底:視盤正常,視網膜動脈細,反光強(銅絲狀),靜脈紆曲,動靜脈比例為1∶4,交叉壓迫現象明顯,視盤黃斑間有大片出血斑,視盤上部有放射狀出血,黃斑部有灰白色硬性滲出數塊,中心凹反射消失。脈弦細而數。
辯證:診斷為玻璃體混濁。
證屬:肝陽上亢,目竅受損。
方選:潛陽活血湯。
處方:生地黃、石決明各15g,玄參、生牡蠣、牡丹皮、赤芍、茜草各9g。每天1劑,水煎服。 配合西藥降壓靈、地巴唑、蘆丁常規服用。
進程:服藥21劑,眼前幻影減少,頭暈耳鳴減輕。視力:右眼0.5,左眼1.0。眼底:視盤黃斑間出血斑大部吸收,視盤上部出血全部吸收,黃斑部滲出物部分吸收,中心凹反射不見。 又服上藥75劑,眼前仍有少量黑影飄動。血壓150/96mmHg(20.0/12.8kPa)。視力:右眼0.9,左眼1.0。眼底:視網膜出血全部吸收,視盤黃斑間留有長條狀灰白色斑,黃斑部仍有少量硬性滲出,中心凹反射較亂。
停服湯劑,囑其常服明目地黃丸。觀察6個月,情況良好。(《張皆春眼科證治》)
例案4.肝腎虧虛,目睛失養(張皆春驗案)
患者:劉某,女,60歲。兩目發干,自覺眼前有黑影浮動年余。曾在當地醫院診斷為玻璃體混濁,服西藥不效,逐漸加重。并覺頭暈耳聾,腰酸腿痛。
檢查:雙眼視力:右眼0.8,左眼0.7。玻璃體呈點狀和絮狀混濁,眼底無異常發現。脈沉細。
辯證:診斷為玻璃體混濁。
證屬:肝腎虧虛,目睛失養。
方選:三子地黃湯。
處方:熟地黃、枸杞子各12g,山藥、山茱萸、茯苓、菟絲子、沙苑子各9g,澤瀉、牡丹皮各6g。每天1劑,水煎服。
進程:服上方15劑,病人家屬代述,自覺眼前黑影減少,耳聾腰痛減輕。
又服上方24劑,玻璃體混濁減輕,雙眼視力均為0.9,
給予明目地黃丸5盒善后。(《張皆春眼科證治》)
例案5.濕熱熏蒸,上擾清竅(李紀元驗案)(www.guayunfan.com)
患者:張某,男,52歲。右眼受異物刺激而致腫脹疼痛,視物不清,繼之發現左眼有黑影浮動,如蚊蠅飛舞。素嗜煙,喜食油膩,頭痛頭重,口干口苦,夜臥流涎。某醫院診斷為海星類體癥,左眼玻璃體液化。曾服用煙酸、透明質酸酶、碘化鉀、維生素類等藥醫治月余,不效。
檢查:左眼視力0.6,眼底有大量密度很高的白色點狀物、片狀混濁物,玻璃體呈雪片狀,隨眼球轉動而升降,致使眼底不能窺查;右眼視力1.0,外眼大致正常,眼底動脈變細,反光增強。舌質紅,苔黃膩,脈象滑數。
辯證:證屬濕熱熏蒸,上擾清竅。
治宜:清熱利濕,降濁明目。
處方:夏枯草15g,豬苓、車前子、萹蓄、滑石、大黃、石韋、海金沙、海浮石、狗脊各10g,梔子、山木通、甘草梢各6g。每天1劑,水煎服。
進程:上方服20劑,眼前黑影減少,視物清楚,左眼視力0.8,諸癥悉減,惟感納差腹脹。 上方去木通、滑石,加木香、檳榔各6g。隨癥加減繼服33劑后,左眼視力1.2,除見少量黑點移動外,諸癥悉平,左眼眼底玻璃體液化密度減少。
酌減苦寒傷胃損正之品,續增補腎養肝之藥,以善其后。
評按:云霧移睛癥有虛實之分,虛者精血虧損,目失其榮;實者濕熱蘊積,濁氣犯目。本例為濕熱并著,蘊蒸于內,濁犯清竅之患。故擬清熱利濕、降濁明目之法而收效。(《眼病》)
例案6.氣機阻滯,痰濁上犯(李紀元驗案)
患者:靳某,男,42歲。5年前因精神抑郁、煩躁而致眼底出血,視物頭暈,視力減退。經治出血止,視力改善甚微。某醫院診為玻璃體混濁。近年來病情加重,并伴胸脅滿悶脹痛,性情急躁易怒,口苦,納差,頭暈。檢查:左眼視力0.08,右眼視力0.3,玻璃體內混濁,密度高而不能窺及;裂隙燈下可見暗灰色點狀、條狀混濁物,隨眼球轉動而漂浮不定。舌質淡,苔薄白,脈象弦緩。
辯證:證屬氣機阻滯,痰濁上犯。
治宜:行氣開郁,化痰降濁。
處方1:夏枯草30g,海浮石、海藻各20g,昆布18g,香附、赤芍、海金沙各15g,郁金、當歸、穿山甲(代)各12g,枳實、檳榔各10g,紅花6g。每天1劑,水煎服。
進程1:上方連服6劑,眼脹痛已止,視力同前,余癥漸減。
處方2:夏枯草30g,海浮石、海藻各20g,昆布15g,穿山甲(代)12g,檳榔、香附、枳實、郁金、當歸、紅花、赤芍、海金沙、白術各10g。
進程2:上方服20劑,左眼視力0.4,右眼視力0.8,視物清晰,眼底癥狀改善。 惟脈象細數。 此為肝腎不足之象,治擬養肝補腎之法。
處方3:山藥、菟絲子各15g,茯苓、蕤仁、白芍、枸杞子、熟地黃、山茱萸各12g,當歸10g。
進程3:服上方15劑后,癥狀皆平。
為鞏固療效,依上方取藥3劑,制丸服之。(《眼病》)
例案7.肝腎陰虛,目竅失養(張健驗案)
患者:付某,女,36歲。右眼前有黑影2個月余,從小有近視,12歲開始配鏡,第1副眼鏡-2.50D,已更換眼鏡7副,最后一副是去年11月配的,右-8.00D,左-9.50D,當時矯正視力:雙眼均為0.8。伴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矯正視力:右眼0.6,左眼0.8。雙眼外觀正常。
檢查:檢眼鏡下可見右眼玻璃體內有蝌蚪和絲狀混濁物,眼底高度近視性豹紋樣改變。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辯證:診斷為右眼玻璃體退變性混濁、高度近視性眼底退行性病變。
證屬:肝腎陰虛,目竅失養。
治宜:補益肝腎,滋養明目。
方選:明目地黃湯加減。
處方:生地黃、熟地黃、茯苓各20g,山藥、菟絲子各12g,澤瀉、牡丹皮、柴胡、當歸、枸杞子、菊花各10g,山茱萸6g。每天1劑,水煎服。
進程::服藥3周后,眼部及全身癥狀減輕。先后用原方加昆布、海藻、肉蓯蓉、巴戟天、桑椹等,服藥3個月余,右眼前黑影減輕,玻璃體混濁大部分吸收,雙眼矯正視力均為0.8。(《中西醫眼科臨證備要》)
驗案8.濕熱蘊蒸,目竅受損(張健驗案)
患者:湯某,男。左眼羞明流淚,眼球墜痛,眼前黑影晃動,視力減退月余。曾在外院診斷為葡萄膜炎、玻璃體混濁,經治療20余天,眼痛、羞明已愈,但眼前仍見黑影,視物昏矇,胸悶納呆,小便黃,大便秘結。視力:右眼1.5,左眼0.5。左眼睫狀充血(+),睫狀區無壓痛,角膜透明,瞳孔藥物性開大,玻璃體內可見塵狀混濁物漂動,眼底圖像不清。舌紅,苔黃,脈滑數。
辯證:診斷為玻璃體炎性混濁(左眼)。
證屬:濕熱蘊蒸,目竅受損。
治宜:清熱利濕,去障明目。
方選:豬苓散加減。
處方:桑椹、女貞子各20g,玄參、生地黃各15g,豬苓、山木通、大黃、梔子、狗脊、萹蓄、蒼術、車前子、決明子、滑石各10g。每天1劑,水煎服。 同時用復方妥布霉素眼藥水滴雙眼。
檢查:服上方2周后,眼痛及全身癥狀消失。 繼續用原方去大黃,先后加昆布、海藻、丹參、牡蠣、石決明。服藥2個月余,左眼前黑影消失,玻璃體混濁吸收,視力恢復到1.0。(《中西醫眼科臨證備要》)
(三)按語
本節共優選驗案8則。
中醫治療本病,多從肝腎或心腎論治。
1、凡由玻璃體本身變性引起的混濁,多為虛證,應從肝腎論治,以補肝腎為主;
其代表方劑有十全明目湯(組方:熟地黃20g,枸杞子、桑椹、蒺藜、覆盆子、楮實子、女貞子、菟絲子、決明子、車前子各15g)、
菊睛丸 (肉蓯蓉、巴戟天、枸杞子、菊花)合杞菊地黃湯,可起滋補肝腎、明目固睛的作用。
2、凡由眼底組織發炎或出血所致的混濁,多為實證,應從心腎論治,以瀉心腎之腑為主,所謂“瀉實不離腑”。小腸與膀胱,心之與腎腑也。
《審視瑤函》用治云霧移睛的豬苓散(組方:豬苓、車前子、山木通、梔子、狗脊、滑石、萹蓄、蒼術、大黃)就是一個瀉腑的代表方,隨癥加減,屢收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