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輕輕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龍應臺的《目送》。
藍綠的封頁,溫暖而清雅,一如作者的文筆和情感,有理智,有憂傷,有通透,有感動。封面上,一短發女子微曲身子,推著自行車,側臉,笑意盈盈,望著遠處。單車后有座椅,幼小的孩子幾乎整個身子埋在椅中,也側著臉,眼睛看著地上,目不轉睛。
聚,我們稱之為緣分,熙熙攘攘人群,多少擦肩而過,目光之處僅僅為“人”,不曾停留,或短暫停留,瞬間相忘,永無交集。
因為緣分,因為命中注定,離合聚散都有了解釋。緣分,來時如露,去時如電,美麗如煙花,卻并不涼薄;清甜如花露,卻并不易逝;古樸如濃茶,卻并不苦澀。
龍應臺用細膩的筆觸,描述著人間最普通的緣份,與孩子,與父母,與朋友,與同事,還有一面之交的陌生人。這些人可能是巷間老太太,打理家務的傭人,相知相識的好友,相伴一生的親人,光芒萬丈的名人,不分地位高低,不管相聚時間長短。
每個悄悄走進我們生活的人,又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悄然離去。
每一個生命體都是奇跡,無數個偶然,才能成就一個生命,來之不易。孩子來到身邊,快一分,慢一秒,都不是他(她)。與孩子相聚,呵護他,養育他,有歡樂有煩惱,有迷茫有希望。
縱然無數個朝朝暮暮,若干年的溫情甜蜜,時間告訴你,孩子會成長,成長到要擺脫你,成長到否定你,拒絕你,與你漸行漸遠,告訴你——不必追,與愛不愛無關。
給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幾十年的陪伴,不知不覺中,他們的頭發白了,腰背佝僂了。驚覺時光在他們刻畫了重重的痕跡時,他們或已重病在床,或已忘卻所有,幸運一點的,還能身強力壯。
可是誰也拽不住衰老的步伐,生命一點點抽離軀體,告訴你——不必追,與舍不舍得無關。
生命的個體從來都是孤獨的,人是群居動物,工作生活離不開彼此的打交道。或許是伴侶,或許是同事,或許是好友,或許是如現在網絡之交,聚在一起,討論有趣的話題,吃同一鍋飯,做同一件事,分享同一份喜悅,或者解決同一個難題。
然而,總有一天會散。話題結束,任務完成,各奔前程,緣分散盡,或者生命終止,告訴你——不必追,與愿不愿意無關。
世間之事只不過是一場場聚散,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所有的陪伴都只不過是一程,或長或短的一程。
散,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呈現,打招呼或不打招呼,再見或不再相見,計劃有準備之散或意外倉促之散,上演著人間的悲歡離合。名字逐漸成為一個符號,成為一個身影,可能也只是一段記憶,或許此生不再有交集,聚是歡愉,散卻憂傷。
龍應臺在書中寫盡各種散。
孩子的成長獨立,離開時不回頭,一頭歡愉興奮,一頭是失落。注視著父親的離世,以及送父親骨灰入葬故鄉,撕心裂肺卻又極盡壓抑。每次探望母親的暫別,總要以“上班”來說服母親,而母親深知不能跟“上班”對抗,只能無可奈何低聲自語。
辭舊迎新的年末晚,友人探望,相聚后,眾人離去,獨自體味張岱雪夜獨上湖心亭賞雪的境界。蔡琴演唱會上,熱鬧過后,一曲《恰似你的溫柔》:“讓它淡淡的來,讓它好好的去。”病房中探望余紀忠,握起他仍舊溫暖的手,深深彎下,眼淚滴在她的手背上。曲終人散,只剩落寞孤寂身影。
這些散,只有人到中年才能體味更深。上有老下有小,要努力工作生存,直面越來越多的生老病死。散已是常態,每一次散即便憂傷,也知寬解自己,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想不想散由不得自己,想多陪,卻無法多陪。因為還有各種責任,家庭責任,社會責任,哪一個都不能棄,只能將時間撕碎,一點一點分配。
我們唯有珍惜聚的時光。
來之不易的聚,該以怎樣的一種態度呢?與孩子聚,呵護、指引、理解他們;與父母聚,耐心、克制、陪伴他們;與朋友聚,認同、尊重、體諒他們。
龍應臺花了大量的篇幅寫和老年癡呆的母親間的相處。陪年輕時愛美的母親聊天,描口紅,擦指甲油,買漂亮衣服,逛街,在鄉下散步。那些時光多珍貴,生命之車漸駛入終點,只有握緊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孩子年輕,也還會回家,他愿意做飯就做飯,他想討論問題就討論問題,他要睡覺就靜靜守著,他非要顯擺自己的博學,就讓他顯擺,一切都溫暖和諧。
朋友間以誠相待,溫情常在,總能收到回報。在那些孤寂的日子,除了伴侶,應該就是朋友相伴了。許多不能和家人說的話,可以在朋友面前一吐為快;許多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朋友可伸出援助之手;許多觸及靈魂的信任,或許也只有朋友能接納。
這些聚,何等寶貴!
我們還要學會和自己相聚。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沒有人能每時每刻陪伴你,當所有人散去,當孤獨寂寞襲來時,怎么去排譴?
在山上時,龍應臺會一個人去農人菜地摘些菜滾湯,在香港,也會獨自去菜場買只雞買棵花,還會端起相機四處拍攝,更多的時候,她在與文字對話。
我們自己呢?記一段文字,讀一本書,做一頓飯,走一段路,拍一幀圖片,描上一頁字,畫一幅圖,做一個手工,奏一首曲子。心靜如水,歲月悠悠!
世間大大小小,起起落落的事,最終還是沉寂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沒有陪伴,自己依然可以做好。
忽然想起簡書之聚,因為同一個愛好,大家走到一塊,結伴而行,相互鼓勵。我們用文字書寫著人世間的各種聚散,美好的,丑惡的,激揚的,平淡的都有。也有不少人在進進出出,每天都在上演著與網絡、與文字的聚散。
相聚的美好總是感動著我們,我們也知道終究有一天會散。倘若不得不散的時候,我們飽含熱淚;回味的時候,我們嘴角上揚;再聚的時候,我們歡呼雀躍。那么,所有散是美好,也是希望,所有的聚是幸福,也是歡樂!
再多的遺憾與不舍都不過是生命的過程,我們只能往前走,用現在填補過去的空白與傷口,帶著愛與釋懷,與生命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