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是煉,而不是練。
上次不知道在哪里的音頻聽到過的寫作理論,講師把寫作的構造因素分成了兩大類,一類是物理性的,另一類是思維性的,寫作的語言被他分到了物理性上。
他覺得,文字是物理性的,所以可以物理式訓練。他舉了例子,一個簡單的句子,被他加上了形容詞,修飾語,一個句子變得流光溢彩起來。
開始覺得挺有理,后來覺得納悶,再后來提出了反問句:文章的語言真的是物理物理物理性的嗎???!
什么是物理性?就是物體的客觀存在。
文章的文字,如果印成鉛字,那的確,物理存在于紙頁上,如果發布到網上,也可以從視覺上,在手機上和電腦上看到它,做成音頻的話,我們也能聽到它的聲音。從這個角度上說文字是物理性的,一點沒差。
科學突飛猛進的今天,寫稿機器人也呼之欲出,聽說新聞記者的地位岌岌可危。
可是我寫的文字,卻是從我的腦海里一個字一個字蹦出來的好不好!
每一個字都是帶著感情色彩的,每一個句子是帶著智慧的。
程序編得再精細,數字化再怎么智能,也不可能寫出我心中的那一篇文章。
所以我覺得文字絕對不是物理性的,一定是思維性的,情感性的,每一句話都必須是由心而發,才有作者的靈氣和溫度在里邊。
文字語言也沒有標準唯一性的,不一定說華麗就是好,也不一定說必須簡約才行。就拿樸實和華麗為辯證,同一個作家,朱自清,《背影》是樸實的,《荷塘月色》卻綺麗婉約,《春》卻如靈動少女,如果把這些文筆風格統一起來,用《春》的筆調寫《背影》,那無疑是一場災難。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文筆極簡單的一首詩,意蘊卻十分的深刻,他的另一首《琵琶行》,用了很多亮麗的字詞句,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飾手法,有一種繁復的美,有一種濃濃的愁,和前面的那首野草詩,是截然不同的。
蘇東坡一面吟唱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何等雄渾氣派,而另一面,他又小聲呢喃著,小纖窗,正梳妝,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所以說華麗是美,樸實也是美,豪邁是美,婉約也是美,美的不僅是文字,更是隱藏在文字后面的那一顆心。有怎樣的心,就有怎樣的文字。一點也騙不了人。
所以說好的文筆,就是剛剛合適的文字,可以傳達出作者的內心,形象生動準確。
如何才能擁有好的文筆呢?
第一你要真心的熱愛生活,追求你認為好的品質。心如果靈動,手也會巧,文字也自然美好。
第二需要勤閱讀,讀得多了,心里才會富有。心里富有了,你的輸出才會游刃有余。
第三需要多寫,熟能生巧,沒別的。
練文筆的幾個小竅門。
第一個是找你喜歡的作家的幾篇文章,熟讀幾遍,文章里的情感和意思都理解透,放下來過幾天,然后你去復述,完成后找來原文對照,尤其是在細節上的文字。把這個過程多做幾遍,你會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個方法是,同一素材,多寫幾個角度,和幾種不同風格。練習下來你會發覺,你對文字的把控能力增強了。
第三個方法針對初學者,盡量先把句子寫得華美豐富一些,多一些修飾,然后寫完文章后,回頭再修改,把可有可無的,看著累贅的刪除。這樣很多句型你就能練習得到,而且熟了以后你就知道哪些句子該修飾,哪些句子該簡潔了。但不要沉迷于美麗的句子,舍不得刪哦。
第四個小方法就是抄一些你覺得好的句子。然后改寫成你自己的風格。比如,“我們應該勇敢面對愛情”,改成“為了愛,我將無所畏懼?!?。練多了,你的心會轉得越來越靈活的。翻譯古詩也有同樣效果。
第五個方法,編迷語,或編歇后語。這是小創作哦。在這個方法中,你能體驗到語言的精準表達,以及形象語言和概念語言的對比。形象語言即是文學語言的主要表達形式。文學是形象藝術。
第六個方法,盡量在文章里用上新學的好詞,或者好的修辭,這樣你句子的逼格一下就上來了。
暫時想到這么多,但你不必拘泥于此,如果你能想到更好的方法也可告訴我,加上去。
以上方法不要用太多個,一兩個就行。我講課就是刪繁就簡,先把最基本的學好再說。有了基本功,能飛多遠多高,那是你的天份和本領了。
關于寫作語言,還有很多知識,比如節奏 ,緊句和松句的用法,大詞和小詞的區別和作用。大家可以百度學習。也許我也會另寫一課講解。不過這種概念化東西,大家都在寫作中自然而然會用,不存在一定非學習不可。
還有,寫作需要自信,杜絕文字潔癖,不需要非得字字珠璣,有時候寫點廢話也未嘗不可,會別有一番情趣。
我想告訴你的是,寫作永遠由心出發,是一種創作,而不是守著條規不放。什么是創作,就是人無我有,筆下的人物和故事都是來自我的內心世界。
好的文筆,每一個字,都是從心里開出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