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說一說第二個結構工具,金字塔原理。
相信大多數人都聽說過金字塔原理,很實用,但也很少用,因為確實不知道怎么用。在課程結構梳理種,金字塔原理與應用依托于我們昨天畫出了思維導圖。這個時候,我們不再給思維導圖添加或減少元素,而是在原基礎上,對思維導圖中出現的結構關系進行進一步梳理,使其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每一個層次的思想觀點必須是第一層次思想觀點的概括。比如我們昨天畫的導圖中,結構邏輯這個詞是否能夠概括他下面的所有論點?如果不可以,我們就必須將其替換掉,以保證大觀點是套著小觀點的。
2.每一組的思想觀點必須在邏輯上屬于同一范疇。比如如果我們在昨天導圖中還有一個分論點是素材收集技巧,這的確是課程開發中需要的技巧,但和結構邏輯,展示邏輯,設計邏輯這些觀點在邏輯上就不屬于同一范疇,我們就要舍棄它。
3.每一組思想觀點必須符合邏輯順序。一是演繹順序(大前提、小前提、結論),這是一種論證順序;二是時間順序(第一、第二、第三),這是一種因果關系順序;三是結構順序(波士頓、紐約、華盛頓),這是一種結構性布局的順序;四是重要性順序(最重要、次重要),這是一種按重要性排列的順序。
比如在昨天的思維導圖中,結構邏輯中就有思維導圖、金字塔原理、三三法等,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按照邏輯順序去分析,按照重要性順序,思維導圖和金字塔原理是基礎,最為重要。同時思維導圖的使用是在金字塔原理之前,所以第一個是思維導圖,第二個是金字塔原理,后面我們再一點一點的進行排序,以保證順序關系是合理且易被聽眾接受的。
金字塔原理就講到這。明天,我們開始講結構邏輯的小技巧,讓我們的結構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