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外用敷法是即安全又簡便有效的!現介紹幾種外用敷法!
一、失眠
刺五加安神湯(經驗方) 刺五加、磁石各20g,茯神20g,五味子lOg。先煎煮磁石30分鐘,然后加入其余藥物再煎30分鐘,去渣取汁。將一塊潔凈紗布浸泡于藥汁中,趁熱敷于患者前額及太陽穴,每晚1次,每次20分鐘。功能鎮驚安神。主治各型失眠。
二、不育癥
生精湯(經驗方) 熟地、枸杞子、山藥、楮實子、菟絲子各15g,淫羊藿12g,澤瀉、山萸、丹皮、茯苓、透骨草各lOg,丁香9g。上藥加水2000ml,煎至藥液約1000ml時去渣,將毛巾浸泡于藥液中,取出毛巾絞去多余藥汁至不自然滴水為度,將其敷于丹田穴。敷3次后再同法熱敷命門、腎俞共3次。此法可于先內服上述中藥2次后進行。每日1次。功能補腎生精。主治陰陽兩虛之精子缺乏癥。
三、癰、疽、疔、癤
一味消腫湯(《中藥貼敷療法》) 黃芩6g。將曬干的黃芩切碎,投入500ml水中,火煎20分鐘過濾;然后放入無菌紗布浸泡3天,即得黃芩紗條敷料。將患處用雙氧水消毒后,覆上黃芩紗條,再覆以消毒紗布,用膠布固定,每日2次,2日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癰、疽、疔、癤。
四、褥瘡
蛋姜水(新中醫1990;22(8):18) 干姜粉lOg,生姜汁40ml。上藥經高壓滅菌后,取蛋清60ml,生理鹽水400ml,和好攪勻,用紗布敷料在配好的溶液里浸泡后,取出敷于瘡面,隔2~4小時換藥1次,或連續濕敷即可,10天1療程。功能溫經活血斂瘡。主治褥瘡。
五、燒傷
黃連水(經驗方) 黃連適量。將黃連煎水制成5~10%黃連水備用。用時注意痂下有無積膿,如有積膿,應剪除痂皮,予以引流;創面上用紗布浸藥濕敷,每日2~3次,10日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主治燒傷已有感染者。
六、蟲咬螫傷
黃柏水(中西醫結合雜志1986;6(4):248) 黃柏5g,元明粉3g。上藥水煎,取紗布浸藥液濕敷患處,每日4~6次。功能清熱解毒消腫。主治各型蟲咬螫傷。
七、帶狀皰疹
雄茶酊(福建醫藥雜志1986;8(3):63) 雄黃30g,兒茶60g,七葉一枝花30g,金銀花lOg,蛇床子90g,白英90g,半邊蓮60g,白蘚皮60g,75%酒精lOOml。將上述中藥浸入酒精中,浸泡1周后,經過濾裝瓶備用。用時,取紗布浸藥液濕敷患處,每日4次,一般連續敷藥4~6天可愈。功能清熱解毒燥濕。主治帶狀皰疹潰破糜爛滲出者。
八、濕疹
馬齒莧水(《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馬齒莧60g(鮮品250g)。洗凈加水2公斤煎煮20分鐘(鮮品10分鐘),棄渣。用時取凈紗布6~7層浸藥水濕敷患處。每日2~3次,每次20~40分鐘。功能清熱利濕。主治急性滲出性濕疹。
九、剝脫性皮炎
生甘草煎液(《實用中醫皮膚病學》) 生甘草60g。上藥加水煎成藥液,然后以毛巾或紗布蘸取藥液濕敷患處,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主治各型剝脫性皮炎。
十、陰道炎
大蒜汁(《民間中草藥驗方選》) 大蒜頭。去皮洗凈,搗汁,浸濕消毒紗布,睡前塞入陰道深處,放置15~30分鐘后取出。連用7天為1療程。功能解毒殺蟲。主治滴蟲性陰道炎。
十一、麥粒腫
食鹽水(《中國民間療法》) 食鹽15g。將食鹽用開水溶化,待溫,以消毒紗布蘸鹽水濕敷患處,輕者3~5小時換1次,重者1~2小時換1次,3天為1療程。功能消腫散結。主治麥粒腫。
十二、手足皸裂
瘋油膏(《中醫外科學》) 輕粉4.5g,廣丹3g,飛朱砂3g,麻油120ral,黃蠟30g。將瘋油膏配成后,取少量在患處涂勻,用電吹風機熱烘,每日2次,每次30分鐘,15天為1療程。功能潤膚生肌。主治手足皸裂。
十三、急性乳腺炎
伏龍肝糊(《中藥貼敷療法》) 伏龍肝32g,大黃、芥草、生姜各O.6g。上藥搗末,以醋調和涂乳房患處。每日3次,3天1療程或至病愈。功能清熱消腫散結。主治乳腺炎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