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今天我們又聚在一起暢談師德。
提到師德,大家一定會說是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是關愛學生,愛生如子;是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是為人師表,知榮明恥等等。
細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我們會知道,做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他必須有四顆“心”:有奉獻心,有愛心,有耐心和進取心。
今天站在這里,當大家都在談論“愛是師德之魂、之本”時,我不想歌功頌德,因為,我想到了最初踏入師范學校大門時,看到的那朱紅大字的校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識高則為師,品行正則為范。
也就是說,做為一名教師,應該要有廣博的知識,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不一定學歷高,但是一定要學問高。
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就明確指出了: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因為我們要交給孩子一杯水,自己首先應是長流水。
我曾看過一篇名為《教師角色的另類思考》,文章列舉了教師的六種另類角色:感動的理性人,農業化生產的莊稼漢,“問題學生”的終結者,“實用主義”的踐行者,“好為人師”的尷尬人,“吃力不討好”的冤大頭。這些角色完全是超出我們日常所能想象的,所以被冠名為另類。
的確,傳統的觀念里,人們總把教師奉若知識的神明,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就是那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今天在人們的眼中,老師既是思想家,也是科學家,既是哲學家,也是理學家,是文武兼備,無所不能的全能圣人。
21世紀,一個網絡普及、通訊發達、信息爆炸的新世紀,學生信息的來源已不僅僅局限于學校的課堂,書包里的教科書,擺在教師面前的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嚴峻問題:如何讓自己適應時代的要求,做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試想,一個文化內涵不深的語文老師,如何教出閱讀能力強,善于寫作的學生?一個不通音律,不懂欣賞的藝術老師,如何教出能歌善舞,書畫俱佳的學生?一個只識“am,isare”的英語老師,如何教出口語流暢,侃侃而談的學生?“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是我從教幾年來常常會有的一種感覺,相信在座的許多人也有過。
我經常會感到自己的知識含量太少,文化底蘊不夠。我清楚地明白:要做好一名教師,一名傳道授業解惑的合格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隨時更新自己的儲備知識,具備多方面的能力,才能適應時代發展對教育的要求。
身邊有這么一位同事,無論是在老師,學生還是家長的心目中,她都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教師。現已四十有幾的她是一位資深的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方面有著不同尋常的見解,她博古通今,知識淵博,在她的辦公桌上擺滿了各類書籍、文刊,在辦公室里你常常能夠看到她埋首鉆研的身影。
學校里的老師在教學上一遇到困惑總會第一時間想到她,而她的指導總能讓人豁然開朗。她是位嚴謹治學的好老師,在疑問面前總要“打破沙鍋問到底”,不確定的知識她不會因為怕麻煩而僅憑直覺去猜測答案,因為她說這是對學生,對知識負責的一種態度,不得馬虎,不得偷懶。
跟她聊天時,你總能聽到她引經據典,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地與你侃侃而談。大家都尊稱她為“吳老”,因為在老師們心中她就是教師中的老師。
每次開家長會,你總會發現她的教室里家長滿座,全神貫注,許多家長在遇到家庭教育難題時總能在她那兒獲得錦囊妙計,大家都深深地折服于她的教育理念,欽佩她那獨特的教育方法,在同事、家長和學生的心中,她具有很高的威信,這種威信來自于她的博學和睿智。
從教二十幾年,她的學生有的就職于知名外企,有的成為了知名的記者,有的就讀于高等學府……我想,用“一日為師,終身為師”來形容吳老師在學子們心目中的地位是再恰當不過了。
而她,僅僅只是一名合同教師,不張揚,不虛榮,“俯首甘為孺子牛”是她對于教育事業的一片熱愛之心,拒絕虛浮的名和利,甘愿為了教育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一絲不茍,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一種職業道德啊。
試想,桃李滿天下,若沒有沃土的培育,能行嗎?
都說“教育是個良心活”,因為教師,肩負著培育祖國未來棟梁之材的重大使命,任重而道遠。放眼看現在的教師隊伍,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有多少人能夠堅守教師崗位,不被花花世界所誘惑,一心專注平凡的教育事業,鉆研教學業務知識,只為給學生要杯水?
有多少人,在面對學生提出疑難時,樂于花時間、花精力去鉆研,去較真?
有多少人,敢于在面對學生時坦誠自己“不懂”?
有多少人,勇于在教學出錯時承認自己“錯了” ?
又有多少人能夠自省專業知識的不足,遠離繁華,潛心修學,充實自己?
有道是,“根深才能葉茂”,“水厚方能負大舟”。教師唯有具備比較扎實的知識功底,具有學者的風范,課上方能舉一反三,游刃有余,他所執教的課堂也將成為學生有效充電的場所。
我們必須承認:教師并非人人都博學,但這不代表我們無法博學,學貴有自知,真正可怕的是,有的教師自以為是,不思進取,安于現狀,結果只能是誤人子弟,而他自己也終將在社會進步的浪潮中被淹沒。
冰心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作為人民教師,耿耿園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處,孕育蘭花香。讓我們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多讀書,常看報,勤上網。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時時處處采摘知識的花粉,釀出香甜的蜂蜜,以愛博愛,傾我們所有,去換取明天的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