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江.孫中山.盧芹齋.
1996年4月5日
1902年張靜江在父親張定浦的鼓勵下,發(fā)展海外貿易,以商務參贊身份隨欽差大臣孫寶琦于10月14日乘新銘輪由天津至上海,轉搭法郵輪安南號航海,一個多月到馬賽,隨即換乘火車到了巴黎。巴黎之于張靜江,無論經商還是政治都是起始之源的地方。
那時候張靜江以僑商身份留居巴黎,并與助手周菊人籌辦通運公司。由于父親張定浦的鼎力相助,出資30萬元運銷茶絲、綢緞、地氈、漆竹牙器以及名貴古董、字畫、玉器、瓷器等,使通運公司生意興旺,財源滾滾而來。不久張靜江在巴黎成立通運總公司,并在英國倫敦和美國紐約設分公司。初嘗甜頭的張靜江,因出手不凡而一發(fā)不可收拾。
接下來張靜江又在巴黎最繁華的意大利街,開設具有中國古典傳統(tǒng)特色的開元茶店。開元茶店后來成了一個文化沙龍,聚集著巴黎知識界,中西文化學術界的優(yōu)秀人士。蔡元培就是那個時候結識張靜江,并與張靜江一起成立世界社的。世界社的刊行有《新世紀》周報、《新世紀叢書》和大型美術畫報《世界》;這些刊物無疑開了中國人宣傳無政府主義之先河。所以張靜江因為有了開元茶店,便有了文化沙龍;有了文化沙龍,便結識了許多進步人士和智者。這也可以說是他投身革命的一個良好開端。因為這些刊物所載文章,大都介紹了世界各國的革命壯舉,猛烈抨擊清朝封建專制制度的弊端;號召進行社會革命,與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的主張相呼應,使反清革命的聲浪更加高漲。
這時候張靜江在巴黎的生意也越做越活絡。他看到牛奶漲價,就辦了一個價廉物美的豆?jié){公司。結果深受歡迎,賺錢也不少。于是他把經商的錢,拿來支持辛亥革命。
張靜江與孫中山交談得非常融洽。張靜江真誠地對孫中山說:“近數(shù)年在法國經商,獲資數(shù)萬,甚欲為君之助,君如有需,請隨時電知,余當悉力以應。”
孫中山非常欣賞張靜江豪爽的性格,他認為張靜江思想開放,具有反清革命意識,就直言相告自己這次出國的目的,談到革命成功后的宏偉建設性計劃。張靜江聽了很受感動和啟發(fā),表示愿意加入同盟會。從此張靜江卷進了政治旋渦,開始了亦商亦政的生涯。
應該說那個時候的張靜江,在政治上青云直上,在商業(yè)上生意興隆;風華正茂的他也正是渴望實現(xiàn)自己“生當為人杰”抱負的時候。這時候他越發(fā)知道干革命,沒有錢不行。于是他1920年回到上海,創(chuàng)辦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設恒泰經紀字號,改稱恒泰交易所。并以交易所為陣地,為革命活動籌措經費
張靜江如此仗義疏財,孫中山一直深銘于心。并對張靜江冒著殺頭的危險,將在巴黎等駐外分公司發(fā)展為同盟會的“隱蔽據(jù)點”而感激不盡。孫中山起先稱他為“奇人”,后來稱他為“民國奇人”,再后來稱他為“革命圣人”,并題“丹心俠骨”相贈。
盧芹齋則是張靜江的仆人。1902年,張靜江在巴黎開設“運通”公司,售賣中國古董,將收入資助孫中山,支援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張靜江回國,盧芹齋留在法國,成了國際著名的文物販子,但在西方,歐美文物藝術界對盧芹齋卻極為感激,他們不僅從盧芹齋處買到中國文物,還得到他的慷慨捐贈。從巴黎吉美博物館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全球最大博物館的館藏無不被他的收藏與眼光所左右,盧芹齋讓西方對中國藝術有了新的品味,甚至可以說從他開始,西方才對中國藝術品具備了鑒賞力。盧芹齋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映襯在動蕩起伏的歷史背景下,成為20世紀上半葉世界藝術活動的一個縮影。
初到巴黎,煥文目睹了前所未有的科技騰飛和社會發(fā)展,他迅速意識到自己該做什么,當然前提是借力自己的主人張靜江。
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構成了海外中國文物收藏史的重要一章。筆者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供職期間,接觸和研究了一批珍貴的第一手檔案資料,并結合實物,探索了盧芹齋在弗利爾美術館中國藏品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盧芹齋進入美國蓬勃發(fā)展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可謂恰逢良機。
同時,弗利爾中國收藏的重點在類別上也發(fā)生了變化,體現(xiàn)出美國收藏家對中國古代藝術關注度的提升。比如,古玉在弗利爾一九一六至一九一九年間的收藏中占了很大比重。他在一九一七年購入一百四十四件玉器,使玉器成為他當年中國收藏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個門類。一次弗利爾只用了不到五千美元的總價,從盧芹齋處購得二十三件玉器,其中十九件為新石器時期至漢代的珍品,包括一件二里頭文化的玉璋。在古玉這個剛起步的收藏領域中,弗利爾以數(shù)百美元一件的平均價格建立了一個大規(guī)模、高品質的特別收藏。
但盧芹齋與弗利爾之間的交易好景不長。一九一六年之后,因為一件玉璽印弗利爾以盧芹齋做生意不講誠信為由,與他斷絕了一切商務上的往來。但此時的盧芹齋已在美國找到了其他重要客戶,包括波士頓美術館和費城的賓大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