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春天邁著輕盈的腳步把人們從冬季寒冷的記憶中拉出時,好多人如同剛剛睡醒,在衣食住行上似乎一時無法擺脫冬天的束縛,尤其在飲食上,多數還停留在準備“上山打虎”的進補狀態,魚和肉沒有吃完的,還在吃。
在春三月,如何進食才能適應人體自身規律,利于養生呢?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我國知名的養生專家楊力給出的提示是,多甘少酸。
楊教授講,春天是五臟中的肝臟當值,肝氣十分旺盛,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影響,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愛大動肝火的時候。如果在這個時段,再進食一些增強肝氣的食物,則會對健康不利。
肝氣過旺,就會直接影響脾胃功能,讓原本可以正常消化吸收的食物不能正常的消化,不僅影響胃口,還可能使人產生胃病,讓原本安靜的胃炎或胃潰瘍等胃部疾病復發,給人帶來進一步的傷害。
那么,如何能遠離傷害呢?四個字:多甘少酸。
中醫認為,甘味食物入脾胃,可以滋補脾胃,利于其功能的正常發揮,增強脾胃的自愈能力;酸味食物入肝,會進一步激發肝火,使肝氣過旺,不僅不利于養肝,而且會對脾胃的傷害加重。因此,多甘少酸的飲食,即可平抑肝氣,健脾補胃,還利于春天陽氣的生發,令人精神抖擻,充滿生機和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甘,不能簡單理解成白糖等有甜味的食品,重要的是可以滋補脾胃;那個酸,也不能單純理解成醋等有酸味的東西。這里的甘和酸,指的是中醫上所說的食物的五味中的甘和酸。
常見的甘味食物有牛奶、瘦肉、蜂蜜、豆制品、大棗、山藥、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豇豆、扁豆、黃豆、甘藍、菠菜、胡蘿卜、芋頭、紅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圓、栗子、蛋類等;
常見的酸味食物有烏梅、西紅柿、葡萄、草莓、李子、橘子、獼猴桃、檸檬、米醋、馬齒莧、柑、柚、梨、杏、山楂、荔枝、石榴、橙子等。
甘味食物食法不限,盡量多吃幾樣。
在春季也可根據自身情況,自己熬些粥品,能養胃健脾。推薦兩種粥:
1
山藥薏仁粥
把薏苡仁20克和粳米100克煮半熟時,加入山藥20克熬熟即可。此粥中的薏苡仁,不僅有健脾補氣作用,還可提高免疫力。
2
山楂粥
將山楂30克煮水后取汁適量,加入大米100克煮粥,待熟時調入砂糖10克煮沸即成。此粥可健胃消食,消除食積不化、胃脘飽脹、腹痛瀉痢等。
最后,楊力教授提醒說,對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來講,春季養陽,適當進補,可增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利于控制舊的病癥,預防新病的侵入。但不可盲目進補,最好咨詢營養師或醫師,需要根據個人的體質,進行辨證施治。自己濫用補藥,很危險,有的甚至會使舊疾未愈且加重,無端增加新病患,得不償失。
對于健康人,只要堅持正常的飲食原則,根本不需要進補什么營養品,保健品。
來源 || 科學養生 / 劉明 / 編輯 ||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