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軍
互文是古詩文中常見的一種修辭手法,它的特點是“參互成文,合而見義”。這種修辭手法在《木蘭詩》中有多處運用。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這是由4個短句構成的互文修辭。它表達了木蘭在集市上東奔西走購置出征物品的急切心情,不能把它分開理解為花木蘭在不同的集市上購買不同的物品。
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這個句子不能分開理解為將軍都戰死了,只有壯士凱旋。對這個互文修辭的句子應該合起來理解為將軍或戰死或凱旋,壯士或戰死或凱旋;還可以把兩句合起來理解為:將軍和壯士或戰死或凱旋。
3.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如果不按照互文修辭來理解這兩句詩的話,那就會顯得很荒唐:把東房門打開了,卻偏跑到西房去坐。腦子出毛病了吧?這兩句詩應該合起來解釋為把東房的門打開坐一坐,把西房的門打開也坐一坐,表達了木蘭離別多年回家后的喜悅心情。
4.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這兩句詩仍然是“參互成文,合而見義”的修辭手法,不能分開理解為理頭發的時候對著窗戶,貼花黃的時候又對著鏡子。這兩個句子應該合起來理解為對著窗戶和鏡子理云鬢、貼花黃。
互文修辭的特點是互訓、互補、互生,從而用簡練的語言讓詩句在語境中的語義表達得更加豐滿生動。反之,就不能夠簡單地看作是互文修辭。比如“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一句,孤立地看這兩個句子可以固然看作互文:雄兔和雌兔都撲朔迷離。但是聯系“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語境,就可以知道詩歌在強調“撲朔”是雄兔的特點,“迷離”是雌兔的特點,二者不能互訓、互補。
202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