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軍
據統計,全球抑郁癥發病率為11%,5%的抑郁患者實際上會死于自殺,這個自殺率是普通人群的25倍左右。
目前,中國的抑郁癥患者有9000萬人,近20年抑郁癥患者呈快速增長態勢。
其實,人人都可能抑郁,或者說人人都曾抑郁過。
幽默大師卓別林說過一個笑話。卓別林問醫生:“您能看好我的抑郁癥嗎?”醫生說:“最近城里來了一個小丑,不妨去看看他的表演。”卓別林回答:“我就是那個小丑。”
正如卓別林所講的笑話那樣,在生活中,給大家帶來快樂的人一樣會抑郁,其他人也一樣。因為在生活中,免不了有一些令人情緒沮喪,情緒抑郁的時候,但是,抑郁≠抑郁癥,有抑郁情緒并不等于就是患了抑郁癥。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只有持續兩周以上的抑郁情緒,才可認定為抑郁癥。
抑郁癥并不可怕,但抑郁癥一定要重視。
著名幽默大師卓別林本人就是抑郁癥患者,幽默名星憨豆先生也是抑郁癥患者,著名喜劇名星葛優、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也患有抑郁癥,他們的抑郁程度都還比較重,但是,抑郁癥并沒有影響他們在事業上取得輝煌的成就。可見,抑郁癥并不是不可戰勝的。
當然,也有因患重度抑郁癥而自殺身亡的。如著名電影演員張國榮,他的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卻不能擺脫抑郁癥的折磨,最終選擇了跳樓自殺。所以,對待抑郁癥一定要重視。
從抑郁的角度來看,人的情緒可以劃分為六個等級。1.情緒正常;2.情緒低落;3.輕度抑郁;4.中度抑郁;5.重度抑郁;6.極度抑郁。——后四種情緒狀態即抑郁癥。
其中,我們尤其需要高度關注“極度抑郁”患者。此類患者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有強烈的自殺念頭,二是有具體的自殺計劃,三是有反復的自殺行動。此類患者實實在在地面臨著巨大的自殺危險,親屬必須24小時隨時陪護,最好是住院治療,尋求專業救治。
那么,抑郁癥的成因到底是什么呢?了解抑郁癥的成因,有助于我們明確治療的辦法。
事實上,全球醫學界——西醫——對此病乃至所有精神病的病因與治療至今也并不明確,更多地帶有嘗試治療的特點。
據統計,遺傳影響導致的抑郁癥只占到16%的比例,絕大多數還是來自于后天。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一般認為抑郁癥是因為患者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多巴胺、5—羥色胺等缺乏。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一般認為抑郁癥是因氣淤或痰淤或血淤或腎虛等因素導致。
從認知心理的角度來看,一般認為抑郁癥源自環境和生活的某種長期壓力,這種壓力導致了長期的挫敗感,這種挫敗感導致了長期的低落情緒,這種該低落情緒又長期累積從而導致了抑郁癥。而患者狹隘的自我評價標準讓消極情緒不斷發酵、放大,其癥結就是患者強烈而頑固的自卑感。這也就是抑郁癥認知療法所主張的“情緒源于思維”的觀點。
判斷是否有抑郁癥,辦法很簡單,用幾分鐘時做一下抑郁量表自我測量即可。即便是對于沒有相關量表的人來說,通過觀察,也可以大體上予以判斷。
抑郁癥有如下特點。
一是患者有一個思維誤區:陷入挫敗情緒并無限放大這種情緒。
二是患者有兩個心理困境:自我厭惡、自我拋棄。
三是患者有三個外在特點:失眠、焦慮、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
四是患者有四個自我否定:一無所成、一無是處、一無所依、一無所有。
有這些表現的人基本可以判定其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當然,準確的判定還是通過量表量化測試。
如何治療抑郁癥這才是關鍵。
第一, 西藥療法。
多慮平、百憂解、舍曲林、米氮平、阿密替林、卡馬西平、佐匹克隆、西酞普蘭、帕羅西汀等藥物,都可以服用。
西醫常常也不知道患者更適合吃哪種藥,而常采用試吃法,讓患者在試吃過程中確定最適合患者的藥物。
第二, 中醫療法。
根據或肝郁或痰郁或血郁或腎陰虛等不同情況,中醫常有如下藥物或食療法。
消遙丸或消遙散;解郁丸或解郁安神膠囊;藿香正氣水;補中益氣丸;五子衍宗丸;舒肝丸;木香順氣丸;玫瑰花茶;合歡花茶;按摩三陰交、太溪穴、照海穴;等等。
第三, 運動療法。
堅持跑步、健走、游泳、泡澡、踢毽子、跳廣場舞等。
第四, 認知療法。
認知療法本質上是心理療法或者叫思維療法,這種療法可以由專業人士協助來做,也可以由患者自己來治療自己。其核心是重在通過反復的心理強化或思維重塑,重新在患者心中確立達觀的心態,建立辯證、多元的自我評價思維,消除原來“完美主義”的扭曲思維,強化患者敢于失敗、樂于失敗、享受失敗的豁達心態。在此過程中,親友的耐心關愛和細心陪伴極為重要。
在此需要強調的是,雖然抑郁癥有頑固性、復發性、隱蔽性、迷惑性,但是,對于一般的患者來說,抑郁癥完全沒有那么可怕,只要治療或調整得當,對生活和學習就沒有太大影響。
特別需要高度關注、高度警惕的是“極度抑郁”患者,即有強烈的自殺念頭、有具體的自殺計劃、有反復的自殺行動者,此類患者隨時可能把再次自殺付諸實施。《伯恩斯新情緒療法》一書中對此種狀況有準確概括:“事實上,自殺者如果過去幾次自殺未遂,他以后自殺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如果有人自殺過但沒死,你不要以為他只是在無理取鬧或是為了吸引他人關注而已,所以不用當回事。這樣想就太危險了。”
正是這樣,對于“極度抑郁”患者,所有的親友都應該傾注最大程度的耐心、愛心。
健康第一重要!每一個生命都有權利擁抱快樂,悅納自我!每一個生命都有讓自我精彩的理由!
201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