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李曄表示:憑本事成為傀儡,為什么要掌權?
很多人覺得這是調侃,可我說的是事實好不?唐昭宗勵精圖治,一步步把自己從實權皇帝,變成了傀儡皇帝,這不需要本事嗎?
李曄是唐懿宗的第七個兒子,按道理輪不到他繼位。事實上唐懿宗去世以后,也不是他繼位,而是他的同母哥哥唐僖宗。李曄只是被封了壽王,和楊貴妃的前夫李瑁相同。
唐僖宗和唐玄宗有點類似,唐玄宗遇上了安史之亂,所以溜到成都避難去了。唐僖宗也是夠背的,遇上了黃巢起義,無奈之下只好學習老祖宗,也跑成都避難去了。
這期間,李曄一直陪在自己老哥身邊,手握軍政大權,而且十分忠心。唐僖宗是越看越喜歡這個弟弟,于是乎,在宦官楊復恭的保舉之下,27歲的唐僖宗,把大位傳給了22歲的弟弟李曄,這便是唐昭宗。
說實話,李曄和崇禎皇帝有點類似,都是那種非常勤奮的皇帝。此外他比崇禎還要英明,至少敢用人,愿意相信人。
所以說打死誰,誰都不愿意相信,唐昭宗居然會成為傀儡。畢竟上臺之前,這哥們手里就拿著唐朝的軍政大權了。那么他是怎么操作的呢?
過河拆橋很正常,這是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美德”。可是過河拆橋以后,還把修橋的人給宰了,這是不是就有點過分了?
唐昭宗上臺以后,立刻跟宦官楊復恭劃清界限。人家楊復恭力排眾議,鼎力支持你登基,你就這么回報人家?這天使投資人算是徹底投資失敗了。
于是乎雙方開撕了,跟打擂臺沒什么區別。
經過了7個回合的較量,唐昭宗終于順利地鏟除了宦官集團對自己的影響。從而真正獲得了朝中實權。
自打安史之亂爆發以后,唐朝的藩鎮力量早就有了大面積獨立的情況出現。他們在地方上擁有獨立的財權、軍權、政權,甚至可以募兵。而且不顧朝廷的反對,擁有了世襲權。
這么一來藩鎮力量儼然成為了地方上的土皇帝,唐昭宗有心平定藩鎮,所以開始招兵買馬,一口氣招募了10萬大軍。于是乎,轟轟烈烈的鎮壓藩鎮之路就此拉開了序幕。
第一個要收拾的,就是劍南西川節度使陳敬瑄。
古代的川地,絕對是天府之國,把大門一關,完全可以在里面做土皇帝,畢竟交通落后,山川眾多,易守難攻。
所以誰去了川地,都想著獨立。劍南西川節度使陳敬瑄就這么個情況,到了川地,愣是把一個老實巴交的陳敬瑄引誘成了想要獨立的軍閥。
當年西川叛亂,可都是陳敬瑄平息的,沒想到他自己也主動叛亂了。唐昭宗覺得這哥們入主西川時間不長,還是比較好收拾的。所以唐昭宗派遣韋昭度帶著新招募的禁軍前去平定西川。
韋昭度這家伙是個沒什么本事的人,而且剛招募的禁軍,除了要錢啥本事沒有,所以這次平定陳敬瑄,使得王建的人馬成為了主力軍。
王建雞賊啊,他也想在西川自立,所以一邊打擊陳敬瑄,一邊收攏人心,招兵買馬。這哥們等于是拿著唐昭宗的錢,給自己辦事兒。于是乎等到陳敬瑄被平定以后,王建又在西川自立了,唐昭宗氣得想罵娘,這是平定了個寂寞啊!
第二個收拾的,是河東節度使李克用。
唐昭宗在討伐西川的時候,并沒有閑著,他同時還對沙陀領袖、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下手了。很多人覺得李克用應該是忠于唐朝的,畢竟他的后代建立的王朝叫后唐。
其實這些軍閥哪有什么忠心可言,只要有機會,誰都想做大王罷了。當年正是李克用的軍隊,迫使唐僖宗流亡在外。
但是李克用實力強大,唐昭宗要滅了李克用,就必須要借助其他藩鎮的力量才行。于是乎朱溫、李匡威、赫連鐸成為了唐昭宗重點扶植的對象,因為這次作戰過程中,人家的聯軍擊敗了李克用的沙陀軍團。
可是第二次出征討伐李克用的時候,朝廷的禁軍慘敗,朱溫也打了好幾個敗仗,李匡威和赫連鐸也是慘不忍睹。這次討伐宣布李克用完勝,唐昭宗的禁軍損失殆盡,同時自己也威信大減。為了防止騷亂,他果斷找了幾個背鍋俠,處置了當初贊成討伐李克用的大臣。
兩次討伐藩鎮,全部以失敗而告終,反而壯大了地方諸侯的力量。唐昭宗即使找了幾個背鍋俠,也難掩自己的尷尬。天下諸侯都開始瞧不起這哥們。
唐昭宗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這個時候挖地縫的人來了,那就是隴西郡王李茂貞。李茂貞手握兵權,又對唐朝有功,而且還姓李,當然有想要當皇帝的念頭了。
他看唐昭宗如此無能,所以開始羞辱唐昭宗。常常寫信挑釁唐昭宗,絲毫沒有恭敬之意,唐昭宗常常氣得躲在被窩里哭,最終咬碎了被子,打算跟李茂貞拼了!
結果唐昭宗碩果僅存的那點人馬,被李茂貞打得嗷嗷直叫,李茂貞的人馬兵臨城下,唐昭宗居然厚著臉皮跑李克用那兒避難去了。
而當時朱溫正在悄悄壯大自己的勢力,而且拿下了洛陽。為此李茂貞和李克用結盟,打算復立唐昭宗,共同對抗朱溫。可惜他們已經不是朱溫的對手了,只好將復立的唐昭宗交給了朱溫。自此唐昭宗徹底淪為了朱溫手里的傀儡。
參考資料:《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