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可見經絡對人體的重要性,今天所介紹的是十二經脈中的足少陽膽經。
循行于人體上部肢體的為手經,循行于人體下部肢體的為足經,然后外屬于陽,內屬于陰,所以對于足少陽膽經來說,它所循行的部位是身體的上肢外側部位,且是人體最長的一條經絡,所以我們中醫講“”“膽經堵,全身堵”。
足少陽膽經的大概循行路線是什么?我簡單來說一下。首先它開始于目外眥,往上走到頭角,再向下到耳后,再折向上行,到額頭部位再到眉上,又向后折到風池穴,沿著頸下行到肩上,左右交于大椎穴,進入缺盆,從缺盆下行到腋下,沿著胸側,下行,沿著大腿外側,膝關節外側,行于腓骨前面,從外踝淺出,沿著足背出于第四腳趾外側端。
有一條分支從耳后進入耳中,出走于耳前,到達目外眥后方;
另一條分支下行到目眶下,向下經過下頜角部下行到頸部,進入體腔。
以上就是足少陽膽的基本循行路線了。
在我們人體中,經脈跟我們身體內的臟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那么足少陽膽經經又與我們體內哪些臟腑器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呢?
首先,根據它經脈的名稱,想到的就是與肝膽有關的病癥,它和足厥陰肝經配合,能夠共同治療黃疸,口苦以及胸脅疼痛等病癥;
除此之外,根據它循行的部位,它經過頭面部,能夠治療頭面部五官的病癥,對側頭,目,耳,咽喉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再一個就是,能夠治療下肢痹痛,麻木不遂等疾病。最后對于一些特殊疾病,比如熱病,神志方面的病癥,發熱以及癲狂病癥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足少陽膽經不通的常見癥狀表現:
口干口苦、偏頭痛、容易驚悸;善嘆息、便溏便秘、皮膚萎黃;消化不良、關節痛、脂肪瘤;痰濕結節積聚。
對于足少陽膽經的大致功能我們基本已經了解。足少陽膽經的穴位有很多,有44個,下面我就介紹幾個足少陽膽經上幾個日常生活中出現頻率比較高的,經常用得到的穴位吧。
一,足臨泣穴
這個穴位位于第四趾、小趾跖骨夾縫中。它能夠治療偏頭痛,目赤腫痛以及胸脅疼痛等疾病,另外,它還有一些特殊治療的作用,能夠治療女性的月經不調,乳癰和瘰疬等病癥。
二,光明穴
位于人體的小腿外側腓骨前緣,外踝尖上5寸。聽這個穴位的名字,就知道和眼睛有關,這個穴位的特殊治療可以治療目痛,夜盲,近視以及眼花等疾病。又根據它的部位所在,可以治療下肢萎痹。最后根據經脈循行路線經過這個穴位,可治療女性的胸乳脹痛的疾病。
三,陽凌泉穴
位于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根據這個穴位的位置,可以治療膝蓋腫痛,下肢麻痹麻木萎縮等下肢以及膝關節的疾患。又根據臟腑屬絡的原因,屬于肝膽,可以治療口苦,吞酸,嘔吐,黃疸等肝膽犯胃等病癥。最后根據它循行所過,可以治療脅痛,還有一個特殊治療,對于小兒驚風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四,風池穴
位于頭額后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這個穴位大家不陌生了,眼保健操中有一項就是按揉風池穴,這個穴位能夠治療目赤腫痛鼻塞,流鼻血,口眼歪斜,感冒等外風所致的病癥,頭痛,眩暈,癜病,中風,耳鳴,耳聾等內風所致的病癥。最后根據部位還能治療頸項強痛的癥狀。
肝膽相照是我們常用的成語,膽經不通時,也會對肝經有影響,所以經常敲打膽經有助于疏通肝氣。對于這些穴位艾灸方法就是每次艾灸30分鐘左右,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艾灸次數。艾灸后不宜洗澡。
身體的健康離不開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學習一下簡單的醫學知識自我保護,另外一定要注意加強鍛煉,注意飲食習慣和作息規律,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