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追蹤】患者管某,男,47歲,2010年9月3日初診。【主訴】:雙踝關節腫痛反復發作6年多。患者每于勞累及飲食不慎時發作,經常服用秋水仙堿、別嘌呤醇、消炎痛等藥,雖能減輕疼痛,但發作幾無間斷。近2個月右踝關節持續腫脹,服藥無法緩解。
【刻診】:患處壓痛明顯,膚色暗紅,捫之稍熱,不能久行。查舌質暗紅,苔薄膩,脈弦細。實驗室檢查:血尿酸499mmol/l,血沉29mm/h。
【中醫診斷】:濁瘀痹。
【西醫診斷】:痛風性關節炎(慢性期)。
【治則】:泄濁化瘀,調益脾腎。
【處方】:土茯苓45克,萆薢30克,生熟薏仁各20克,澤瀉15克,蒼術15克,生制首烏各15克,全蝎3克(研末分吞),紅藤20克,地龍15克,益母草30克,徐長卿15克,甘草6克,7劑,每日1劑,水煎服。
二診:關節疼痛明顯減輕,局部輕微腫脹僵滯,可以行走,飲食尚佳,二便調順。舌質暗紅,苔薄黃,脈弦細。原方去全蝎,加僵蠶、虎杖增強化痰消腫之功。
三診:又進藥7劑后,關節腫痛基本解除,復查血尿酸446mm/l,血沉20mm/h。唯站久則肢體酸軟,大便時溏。此邪退正虛之象,續以痛風顆粒鞏固治療。1月后復查血尿酸在正常范圍內。此后,患者經常郵購痛風顆粒,隨訪至今痛風很少復發。
【評按】:痛風發作時病位在關節,常表現為濁毒瘀結證,而發病后期脾腎失調,正氣不足之象逐漸顯露,在痛風慢性期和間歇期尤為明顯,在治療過程中應重視調益脾腎。
【方解】本例患者病情纏綿,濁瘀久羈,經脈痹阻,痹痛累發,故宜大劑量土茯苓、萆薢等化濁解毒;紅藤、益母草等活血祛瘀;全蝎、地龍開閉解結。使其濁去瘀化,經脈流通。蒼術燥濕健脾,行氣解郁;生制首烏益腎斂精,通腑解毒。蒼術首烏合用,陰陽相交,燥潤相濟,以杜生痰(濕)之源,以復陰陽升降之本,起調節脾腎生理功能的作用。諸藥合用,以達到降低血尿酸、防治痛風性關節炎的目的。
來自:中醫可愛的理想的博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