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營銷:
社會心理學研究人的知覺、自我的知覺和人際交往的規律。對于理解他人、認識自我和正確地與人交往提供了分析的理論、評價的標準和相處的原則,對提高自我修養,加強自我教育,協調人際關系,管理團隊和提高企業效益都有幫助。
今天介紹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十大重要成果,請讀者朋友學習收藏。
內容:掛一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里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幾天,主人一定會做出下面兩個選擇之一: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只鳥回來放在鳥籠里。
原因很簡單,設想你是這房間的主人,只要有人走進房間,看到鳥籠,就會忍不住問你:“鳥呢?是不是死了?”當你回答:“我從來都沒有養過鳥。”人們會問:“那么,你要一個鳥籠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兩個選擇中二選一,因為這比無休止的解釋要容易得多。
啟示:人們絕大部分的時候是采取慣性思維。
內容: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得被人打破;一面墻,如果出現一些涂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的,墻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干凈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后,人就會毫不猶疑的拋棄,絲毫不覺羞愧。
啟示: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阻攔,形成風氣,改也改不掉,就像河堤,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
內容:當一個人遇到緊急情境時,如果只有他一個人能提供幫助,他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對受難者給予幫助。因為如果他見死不救會產生罪惡感、疚感,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價。而如果有許多人在場的話,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每個人分擔的責任很少,旁觀者甚至可能連他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也意識不到,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去救,由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
啟示:領導者在將一項任務交給某個團隊去完成時,一定要指定負責人,責任一定要分到具體的某個人,否則就會出現責任分散的現象,布置下去的任務多半不會被很好地執行。
內容:在人員招募時,一個不稱職的官員,會傾向于招聘平庸的下屬。因為他們不會對自己的權力構成威脅。下屬會繼續招聘平庸的下屬。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啟示:在組織中人才的選拔,應該有一套嚴格的體系,而不是交給部門主管自己去決定。
內容:在人際交往中,人身上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蓋了其他特征,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 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日暈效應”,是指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
啟示:暈輪效應除了與人們掌握對方的信息太少有關外,主要還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擴張和定勢的結果,它往往容易形成人的成見或偏見,產生不良的后果,故在人才選拔、任用和考評過程中應謹防這種傾向發生 。
內容:霍桑效應是指當人們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意識到自己正在被別人觀察的時候,會改變自己行為的傾向。
20世紀20-3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實驗發現,生產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實驗者在精神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參加試驗的工人被置于專門的實驗室并由研究人員領導,其社會狀況發生了變化,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從而形成了參與試驗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從而使工人從社會角度方面被激勵,促進產量上升。
啟示:當人受到公眾的關注或注視時,效率就會大大增加。
內容:因為重復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習得性無助的個體往往存在錯誤的認知,認為所有的事都不受他的控制,失敗的事情都是自己能力差造成,而成功的事情則被他們認為是運氣好罷了,這些事情都不是他們努力就能改變的。
啟示:在對員工或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應當以正面教育為主,多鼓勵少懲罰,萬不得已必須懲罰時,只能對事不對人,不可否認其能力,侮辱其人格,切忌懲罰到產生習得性無助的程度。
內容:證人,在我們的認識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觀的證據的人,就是把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東西如實地講出來的人。然而,心理學研究證明,很多證人提供的證詞都不太準確,或者說是具有個人傾向性,帶著個人的觀點和意識。
啟示:我們在聽取證人的證詞時,需要謹慎,要經過多方面的查證,才能更準確地判斷事情的真相。
內容: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于1968年做過一個著名實驗。他們在一至六年級各選三個班的兒童進行煞有介事的“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后實驗者將認為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通知教師。其實,這個是隨機抽取的。它是以“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調動了教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某種期待心理。8個月后,再次智能測驗的結果發現,名單上的學生的成績普遍提高,教師也給了他們良好的評語。
啟示: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一定會順利進行,相反,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斷地受到阻力,這些阻力就會產生。
內容:虛假同感偏差又叫虛假一致性偏差,是指人們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斷及行為的普遍性。
啟示:要保持謙虛和開放的心態,多換位思考。
文/卡列寧的微笑
圖/通義萬相
校對/文錦
本文基于王德峰老師講座整理而成,由卡列寧的微笑整理在行動營銷發布
文章僅為原作者觀點,未必代表行動營銷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