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富饒的西烏珠穆沁旗,位于錫林郭勒盟大草原東部,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錫林郭勒草原的典型區域,是唯一匯集內蒙古九大類型草原的地區,也是蒙古族文化習俗保存最完整的地區。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烏珠穆沁旗以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共贏為目標,努力培育生態經濟新活力,秀麗壯美的草原風景、民俗風情濃郁的多彩文化成為西烏珠穆沁旗發展旅游產業的優勢資源,旅游這一綠色產業使烏珠穆沁大草原的生態功能、經濟功能和文化傳承功能前所未有地實現了有機統一、融合發展。
在成功舉辦了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2048名搏克大賽”、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800匹蒙古馬“阿吉乃”大賽暨蒙古族馬文化節、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1000人射箭大賽的基礎上,西烏珠穆沁旗不斷創新活動載體,2006年開始舉辦“多彩西烏珠穆沁——草原民俗風情節”“銀色西烏珠穆沁——草原冰雪嘉年華”兩大品牌文體旅游活動。
該旗還連年舉辦中國草原大賽馬、中國鐵木真國際草原山地車挑戰賽、中國鐵木真國際草原馬拉松挑戰賽和中國鐵木真國際越野滑雪精英賽等“四項文體賽事”,大批國內外優秀運動員、國內外游客齊聚西烏草原,賽事精彩紛呈。
此外,該旗著力發揮“中國白馬之鄉”和“中國十大最美鄉村—腦干寶力格”兩大優勢,加快推進草原文化與旅游業深度融合發展,把西烏珠穆沁旗建設成為以草原風光、民俗風情為核心、以草原冰雪旅游和草原體育競賽節慶文化為兩翼,包含“草原觀光、休閑、度假”三位一體的綜合型旅游目的地,持續打造“多彩草原、樂在西烏”品牌。
實行政府投入和引進社會資本政策,加快推進蘇力德烏珠穆沁文化產業園區建設,以4A級烏蘭五臺景區為示范,推動遙魯海日汗、蒙古汗城、游牧部落、成吉思汗瞭望山、哈布其蓋景區提檔升級,形成有全國知名度的品牌景區景點。
目前,全旗共有景區15個,其中4A級旅游景區2個,三星級賓館3家,旅游定點賓館6家,特色民族餐飲6家,家庭旅館100多家,建成了西烏旗民族商品一條街,已經具備旅游業發展相適應的旅游服務體系。2016年全旗共接待國內外游客80萬人次,旅游收入4萬億,旅游業已步入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軌道。
五年來,西烏珠穆沁旗政府邀請人類學、民族學、民族節慶、旅游等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對該旗旅游業現狀進行深刻分析,為西烏珠穆沁旗旅游業的繁榮發展出謀劃策。同時加大與周邊旗縣的合作,發展壯大文化旅游產業,力爭將旅游業做大做強。
該旗力爭以蒙古白馬文化為支撐,以最美鄉村為品牌,以游牧草原文化為基礎,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加大旅游促銷力度,大力增加旅游文化產業收入。
民族文化表演業方面,不僅出現了業余烏蘭牧騎、禮儀隊、牧民自發創建的樂隊組合、表演團隊,還涌現出了斯琴格日勒、斯其格瑪等一批優秀的牧民歌手,牧人們搖身變成了舞臺上的歌手、舞蹈家、器樂手、主持人。特別是民族商品展、蒙古族女士技藝賽、民族服裝表演、民族工藝品制作大賽為民族商品搭建交流展示平臺,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民族手工藝品加工這個行業當中。烤全羊、烤羊腿、烤羊背、炒米、奶茶、手扒肉、奶豆腐、羊血腸、馬奶、牛奶酒等獨具地方特色的餐飲深受各地游客的喜愛。有一部分牧民更是在自家門口搭起了蒙古包,開起了“牧人之家”旅游點。游客在這里可以品嘗到草原特色美食,還可以觀賞和參與到射箭、賽馬、摔跤等蒙古族傳統比賽項目,“牧人之家”越辦越火,如今已達120多家。旅游業已成為該旗促進吸納勞動就業,推動了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西烏珠穆沁旗旅游產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靈動著無限的生機與潛力,旅游名縣的輪廓日益清晰,“中國優秀旅游名縣”“中國優秀旅游目的地”“中國最佳休閑旅游目的地”等一項又一項行業冠名,“多彩烏珠穆沁—草原風情節”成功摘得“最具國際影響力節慶”桂冠,無不見證著該旗草原旅游業的開拓性成就,更勾勒出草原生態旅游經濟的美好明天。
2017年,西烏珠穆沁旗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精心打造了6條精品線路:
一是草原風光民俗風情之旅:烏蘭五臺—成吉思汗瞭望山—蒙古汗城—游牧部落;二是旅游特色名鎮之旅:阿斯哈圖石林—浩勒圖高勒鎮旅游特色名鎮—游牧部落——蒙古汗城;三是中國最美鄉村之旅:海青壩—遙魯海日罕山— “中國十大最美鄉村”腦干寶力格嘎查—巴拉嘎爾高勒鎮;四是烏珠穆沁白馬文化之旅:烏里雅斯太景區—白馬文華體驗區—哈布其蓋漂流度假村—蘇力德文化產業園;五是紅色文化之旅:烏拉蓋—高日罕山景區(知青文化、水庫)—東部聯合旗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巴拉嘎爾高勒鎮;六是健康養生之旅:烏蘭五臺景區(佛教圣地)—巴拉嘎爾高勒鎮阿吉太泰生園—古日格斯臺自然保護區。提升景區內基礎設施水平,豐富文化內涵,提升文化吸引力。
與此同時,加快做好鄉村旅游規劃設計,對烏蘭哈拉嘎、高日罕、蘇力德文化博物院、浩勒圖高勒、巴彥花等蘇木鎮進行整體設計,利用廟宇、湖泊水系、草原林區景點文化,體現蒙古族文化和牧區生活體驗,為自駕游游客提供鄉村文化的體驗基地,真正使草原文化旅游開發有大變化,成為富民經濟、創新發展的新動能。
來源/錫林郭勒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