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培養出一個高技能的學生,更重要的是培育出一批踏實,肯干的學生。從“三科聯動”的課程改革到“學生滿意課堂”活動,我院在一步步的不斷深化著課程思政。
什么是課程思政?
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
三個環節做好課程思政
基礎環節——做好課程的定位
課程是載體。中專生,三校生,高考生他們的學習基礎不同,同一門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不一樣;教學時數不同,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也不一樣。只有明確了課程的深度,難度和廣度才能讓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有收獲。
重點環節——挖掘“思政”元素
學習的過程是通過掌握技能,進而得到思想上的提升,精神上的滿足。沒有好的“思政”,課程教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思政內容的融入不是生搬硬套,不是與教學實施分裂,而是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環節進行挖掘,設計。
關鍵環節——提升教師自身的思政素養
教師要有自覺“育德意識”和較強“育德能力”。教師在職業成長過程中不僅要提升專業技能,更要提升個人品德和政治素養。這樣,在進行課程思政時,才能做到潤物細無聲,才能讓學生樂于接受,才能幻化成學生的日常行為。
供稿:徐金鑫 媒體:侯占峰(網絡181)
主審:苗玲玉 編輯: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