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間,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跟診馬家駒老師學習經方臨證。分享一則醫案如下;
2019年1月24日下午接診了一名中年女性患者,王某,女,49歲,患者體態偏胖、面色晦暗,表示自己咳嗽多年,遷延不愈,近期乏力氣短,希望通過中藥調理有所改善。
主訴:咳嗽2-3年。
現病史:咳嗽2-3年,晨起咳嗽明顯,痰多,白泡沫,鼻癢,鼻干,有鼻塞,乏力氣短,大便不盡,遇冷、油煙異味后咳嗽加重。舌淡齒痕,脈沉弱。
輔助檢查:自述胸片未見異常。2019年1月24日我院肺功能未見異常。
辨證:外寒里飲證
治法:散寒解表、溫肺化飲。
麻 黃12g 白 芍10g 細 辛6g 干 姜6g
炙甘草10g 桂 枝10g 五味子6g 姜半夏15g
黨 參10g 茯 苓15g 生白術15g 陳 皮15g
紅 曲12g
七劑,水煎溫服
2019年2月14日復診:病人心情喜悅,服藥后氣色改善,表證已解,痰少,服藥后月經提前,但血塊減少。舌淡齒痕,脈沉弱。
當 歸15g 白 芍15g 川 芎10g 茯 苓15g
炒白術15g 澤 瀉10g 黑順片10g 干 姜10g
炙甘草15g 紫蘇葉12g 苦杏仁10g 鹿角粉2g
十四劑,水煎溫服
個人體悟:
該患者初診時,咳嗽多年,近期加重痰多質稀泡沫,為痰飲證,鼻部癥狀鼻塞、鼻癢提示有表證未解,為外感風寒表證,太陰虛寒,故乏力氣短,大便不盡,水液運化障礙凝聚痰飲內停,用小青龍湯方解表化飲,因里虛寒相對明顯,脈沉弱舌淡齒痕,故合入六君子湯溫運太陰水飲。方證相應,故二診時療效顯著。患者復診時訴月經提前,是因方中辛溫為主,辛溫通陽,氣血流通,故月經提前,氣血通暢,所以既往月經血塊癥狀明顯改善,皆因氣血通暢緣故,所以氣色也大有改善。
二診時,患者雖然鼻部癥狀解除,表證已解,一切向愈,然舌脈仍提示氣血虧虛,太陰虛寒水飲,故用當歸芍藥散合四逆湯,溫陽益氣活血,調整人體機能。
患者有鼻部癥狀時,多兼表證未解,當先解表。表現陰證、寒證、虛證,正氣不足時,注意扶正祛邪,表證解后需繼續鞏固,補益氣血,治病必求于本,方能杜絕痰飲再生。通過本案也能體現出外邪里飲證的診治思路,經方治療是辨證而不是辨病論治。
作者:孫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