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落無塵
有人說:“不是每一場相遇都有結局,但每一場相遇都有意義。”
每一場美滿的婚姻,都是最美好的結合。
電視劇《小敏家》中,小捷被老同學錢峰癡癡地愛著??粗淮斡忠淮巫哌M不幸福的婚姻,錢峰一次又一次難過到哭。
他認真地望著她的眼睛說:“有時候,婚姻也需要天時,地利和人和?!?/span>
人有了,天時地利沒有;天時地利有了,人卻離開了。
只有在對的時間和地點,和對的那個人,共同經歷人生的坎坷與浮沉,才能攜手走過一生一世。
所以,婚姻“三要素”,無論缺少哪一個,都無法過得美滿。
第一:美滿的婚姻,需要天時
良好的婚姻,不僅僅需要老天的眷顧,更需要夫妻二人成熟心性的契合。
評分高達9.4的《父母愛情》,就像一壇香甜的老酒,訴說著一對平凡夫婦偉大的愛情。
江德福和安杰,一個是貧苦出身的軍官,一個是資本家的大小姐。
兩個人幾乎同時被命令,去參加一次國慶舞會。這對本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人,卻牽手走過五十年的風風雨雨。
江德福不嫌棄安杰的出身,放棄高升的機會,一輩子毫無怨言。在老婆的帶動下,他改掉了很多根深蒂固的壞習慣。
而安杰為愛離開故鄉,與丈夫一路歷經顛沛,構建幸福家庭。
她學會了拉風箱,學會了挑水,改掉了很多大小姐的臭毛病,在偏僻的海島上,度過了簡樸快樂的后半生。
就這樣,兩人沒有辜負上天的安排。一年四季,一日三餐,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讓人羨慕不已。
尼克斯說:“婚姻是一本書,第一章寫下詩篇,其余則是平淡的散文?!?/span>
婚姻生活中,天時不僅僅指二人出現的時機,更重要的是雙方是否能攜手共進。
天作之合的夫妻,只有雙方保持自我成長,才能共同奔赴幸福的婚姻。
婚姻是一種遇見,在對的時間遇見那個包容和愛護你的人,擁有相同的信念,才能成就一段真正的愛情。
愛得早,愛得深,不如愛得巧。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一切剛剛好。
第二:美滿的婚姻,需要地利
李白曾經寫到:“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短短的詩句,寫出了一對愛人,因為分居兩地,不能長相廝守的無奈。
汪小菲曾談起過他和大S的離婚,自結婚以來,大S經常抱怨北京的風沙太大,空氣太干,霧霾太重,交通太堵等等。
因為很難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性,孩子大一點后,大S就帶著他們回到了臺北。
幾年來,汪小菲因為事業與家庭,在兩岸之間飛來飛去多達700余次,曾被隔離高達5次之多。他身心俱疲,變得焦灼不安。
高昂的時間和精力成本,長時間的隔離,讓團聚成為一種奢望。
雙方因為分居兩地,內心忍受了太多的無奈和煎熬。兩個人聚少離多,漸漸就有了很多矛盾和間隙。
戀愛中的雙方,總覺得兩個人雖然相隔萬水千山,心只要在一起就是最美好的事情,就能克服任何艱難險阻。
然而,當戀愛的熱度退卻,對家人的思念 ,對家鄉的依戀,無法改變的生活習慣,種種情緒涌上心頭,就會讓婚姻增加很多裂痕。
夫妻雙方如果相隔太遠,隔閡越積越多,婚姻很難繼續維系下去。
遙遠的距離,磨滅了所有的熱情,只能讓婚姻在無奈和遺憾中,慢慢走向盡頭。
第三:美滿的婚姻,需要人和
高爾基說:“婚姻是兩個人精神的結合,能共同克服人世間的任何艱難困苦。”
一對中年夫婦風雨同舟的恩愛故事,讓人感動。
結婚時,父母曾算過他們的生辰八字,覺得不契合,極力阻止他們的婚姻。但后來,這對恩愛夫妻攜手走過了30多年的風風雨雨。
夫妻倆白手起家,經過辛苦奮斗,好不容易有了一點積蓄。不料,天降橫禍,不小心被人騙走40多萬元的貨款。
剛開始的時候,男的不吃不喝,目光呆滯,神情恍惚。因為身心疲憊,他有好幾次病倒住院。
他說這輩子最難忘的日子,不是蜜月時,而是在醫院天天盼著老婆來的日子。
他害怕今生再也見不到她了。她來了,傷口就不疼了。
老婆一直鼓勵他說:“只要夫妻同心,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span>
他們用四年的時間,還清了欠款,一起挺過了最難的日子。
結婚最大的意義,是結盟。你找的這個“人生合伙人”,不是命相和你一致,而是要跟你有一致的前行目標。
最好的婚姻,是彼此共同努力,你懂他的辛苦,他懂你的陪伴。
婚姻擇偶的標準,不是屬相是否匹配,也不是八字是否相克與相生,而是夫妻雙方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得堅強信念。
婚姻是風雨同舟,患難與共,是一輩子的承諾與相守,是1加1大于2,雙向奔赴幸福的過程。
婚姻中,只要兩個人坦誠相待,團結一心,任何風風雨雨都會化為烏有。
木心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span>
天時,地利,人和,缺少了“三要素”,即便夫妻感情再好,婚姻也難長久。
有了這三個條件,婚姻中的愛其實很簡單。
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句貼心的關愛,一碗熱湯,一杯開水,一條簡短的回復,一句誠摯的肯定,都可能讓他或她幸福一陣子,甚至一輩子。
沒有豪情壯語,沒有山盟海誓,有的只是粗茶淡飯間穩穩的幸福;有的只是平淡相守,默默相愛,慢慢變老。
婚姻是一場修行,夫妻雙方彼此付出和包容,共同走過風風雨雨。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往后余生,相濡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