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系可謂千古難題,有多少夫妻吵架、離婚,都是因為婆媳關系處不好。身邊有不少朋友和同事,大家只要坐在一起,便開始了“吐槽大會”,每個人都講述著自己和婆婆斗智斗勇的故事。
但同樣的,我認識的很多阿姨,一見面就開始抱怨自己的兒媳,認為媳婦不合心意,處處讓她看不慣。
為什么大多數婆婆都不喜歡兒媳婦?兒媳婦的哪些做法,最讓婆婆受不了?聽聽這幾位婆婆怎么說。
王阿姨:兒媳“搶走”了兒子對我的愛。
王阿姨是我的鄰居,自從他的兒子找了女朋友,王阿姨來我家串門時,就時常說自己的兒子“有了媳婦忘了娘”。
去年,他的兒子和女朋友終于修成正果,結婚了。本來是多好的一件大喜事啊,可是王阿姨在高興之余,又多了幾分煩惱。
“我兒子可是我一手養大的,二十多年了都和我住在一起,現在一星期都見不到一面了。”王阿姨總有一種兒子被搶走了的感覺。像王阿姨一樣,有這樣感受的婆婆不在少數。
其實換位思考,自己的心頭肉突然間把對自己的愛,分給了另外一個女人,“吃醋”是一種正常心理,作為兒媳應盡量理解,只要婆婆做得不過分,兒媳完全不必較真。
李阿姨:我的兒媳花起錢來大手大腳。
李阿姨因為丈夫已經去世,自從她兒子結婚,她就和小兩口住在一起。俗話說,婆媳關系,遠香近臭,如果朝夕相處,早完都會有矛盾。
試想一下,讓兩個本來生活習慣完全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摩擦在所難免,更何況是年齡相差那么大的兩代人。
李阿姨說,她的兒媳婦不懂得勤儉持家,每個月的工資都花得一干二凈,全用來買衣服和化妝品了,從來存不住錢。
以后有了孩子花銷更大,到時候一分存款都沒有,萬一家里有個啥事需要用錢可怎么辦?她甚至懷疑兒媳是不是想真心和兒子過日子。
其實,兒子結了婚的婆婆就應該選擇放手,讓他們去過自己的生活,兒孫自有兒孫福,如果干涉過多,很有可能因為自己而破壞了兒子的幸福。
劉阿姨:兒媳太懶,在家什么都不干。
劉阿姨和她兒媳之間的矛盾已經由來已久,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劉阿姨認為自己的兒媳實在太懶了,連自己都照顧不好,還怎么照顧老公呢?
劉阿姨和她的兒子住的不遠也不近,開車20分鐘就能到。按理說,這正是婆媳之間最完美的距離,不容易產生矛盾,那劉阿姨與她的兒媳矛盾從何而來呢?原來,劉阿姨放心不下兒子,每周都要去兒子家看看,給夫妻倆帶點自己做的點心。
劉阿姨每次去兒子家,就被嚇一跳。“我啥時候一進門,都以為家里被打劫了。”劉阿姨是個勤快人,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可是兒媳就不同了,衣服隨便亂堆,洗碗池里的碗落了一堆都不洗,桌子上一摸一層灰。
于是,每次去了兒子家,劉阿姨又充當起“小時工”的角色。這換成哪一個父母,可能都接受不了。
婆媳關系要想好好相處,就必須互相體貼對方。老年人盡量不要干涉年輕人的生活,作為晚輩也要多關心體貼婆婆的日常生活。
如果雙方產生分歧,盡量克制自己的脾氣,尤其是晚輩,千萬不要對婆婆發脾氣,冷靜下來后,再去商量解決。否則把老公夾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久而久之,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會發生變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