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人海里,幸好遇見你。
點擊右上角“關注”,你的心事有我愿意聽。
01
幾天前,表妹給我說起她的老公,話里話外都是對老公的抱怨。聽了半天,總算聽明白了。
她是嫌婆婆,老是干涉她和老公的生活,她心里對婆婆很不滿意。但是在這件事上,老公似乎也沒有站在她這邊,感覺是在和稀泥,做老好人。結果,她對老公也越來越不滿意了。
她說,他和老公商量著把家里的電視機換個大些的,原來那個已經看了五六年了,屏幕太小了。結果老公沒啥意見,這件事卻遭到了婆婆的反對。
婆婆的意思是,他們兩個人都上班,晚上回來還要帶孩子,忙很多事,又不經常看電視,家里有個電視機就行了,沒必要換來換去。
她本來滿心歡喜的,甚至都已經去商場看過幾次,心里都有了中意的選擇了,結果婆婆的一番話,給她澆了一盆冷水。更讓她生氣的是,婆婆說這些話的時候,老公竟然一聲沒吭。
她感覺,老公顯然是沒有站在她這邊說話。雖然老公最后還是瞞著母親,和她一起把電視機買了回來,但后面婆婆看到了新電視機,還是嘮叨了半天,老公依然沒有說話。
她說,在他們的小家庭里,類似這樣的事經常發生。婆婆總是喜歡干涉他和老公的生活,因為這些事,她和老公說過好幾次。但是老公每次都說:“她說就讓她說幾句嘛,又沒啥。”要不然就提醒她,不要和老人一般見識,畢竟那是他媽,還是要尊重點。老公的態度讓她很生氣,覺得老公就是偏心。
02
“我問過我同事,我同事說,像我老公這樣的就是媽寶男,我咋那么倒霉,找了個這樣的男人?”給我發完牢騷后,她又問我:“你覺得我老公是不是媽寶男?”
我反問她:“那你覺得呢?”她說:“又像又不像,他好像也不是什么都聽他媽的,但是,他也不是每次都站在我這邊。”
聽她這樣說,我覺得有必要先給她說說什么才是“媽寶男。”
事實上,有種男人,最容易被女人誤會成“媽寶男”,其實根本就不是,就好像表妹的老公。
其實不管男人女人,一生中都會和母親經歷兩次抽離。一次是從母體的抽離,也可以說是分離。據科學研究表明,嬰兒在母體內時,就和母親有著互動,而且也能聽到母體外的聲音。嬰兒從母體中出生,和母親經過了第一次的分離。
但是,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分離。因為嬰兒還要在母親和父親的陪伴下長大,也就是他的原生家庭。男人結婚成家后,從原生家庭出來,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這是和母親真正意義上的分離,也就是從原生家庭中抽離出來。
但是有些男人由于自身性格,原生家庭父母教育的影響等原因,雖然離開了家,但在精神上還是依托著母親,表現出什么事都想要母親給他拿主意。母親的什么話他都聽,自己沒有主見,這樣的男人,就是我們常說的“媽寶男”。
而有的母親,也是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長大,有了自己的家庭,無論在情感連接上,還是行為習慣上,也沒有很好的完成和兒子的抽離。還想像以前一樣,管著兒子、照顧著兒子。
兒子有了小家庭后,仍然把兒子視為自己的獨有,既想像以前一樣,對兒子付出自己全部的愛,又想要兒子也對她付出所有的愛。而兒媳婦在她心里,像是一個搶占者,和她共同瓜分兒子的愛。因此,婆媳矛盾自然會產生。
03
男人這么做是真心疼愛你,女人可別冤枉了他。
顯然,表妹是把老公的孝順、尊重老人,以及對她的體貼與疼愛和“媽寶男”混為一談了。
她的老公,并沒有表現出什么都聽母親的,也沒有過于依賴母親。只是在她和婆婆之間發生矛盾時,采取了回避或者中立的態度,避免引發婆媳矛盾,當然也是在變相的保護著表妹。
因此,女人遇事要懂得分析,不要動不動就給男人扣一頂“媽寶男”的帽子,當然,她老公的這種做法也不全對。在原生家庭和自己的小家庭出現矛盾沖突的時候,把自己置身事外,坐山觀虎斗,也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遵守孝道也是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
作為女人,身為人妻,有時候也要辨別出老公對待原生家庭,或者是對待母親的做法,是不是屬于“媽寶男”,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對自己的父母尊重,體諒他們愛護兒女的苦心,本身也是尊重和孝敬他們的一種體現。
事實上,不管男人女人,在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后,如何處理好和原生家庭的關系,都是需要好好思考和謹慎對待的一個現實問題。但要記住,無論怎么對待,都要把握住一個核心,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小家庭。
特別是男人,在這件事上尤其要注意,在遇到父母過于干涉自己的小家庭時,應該給他們指出來,希望他們能尊重自己和妻子,也要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自己的小家庭過好。
是作為男人的責任和義務,有時候,也別讓父母的好心,毀了自己的小家庭。
.END.
作者:雪落無塵,作家,情感咨詢師。遇到任何情感困擾,都可以發私信給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