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沙縣創新“三引三建三推”發展機制,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目前,全縣共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360個,比2010年增加了19倍;流轉土地44.97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34.49%;建成茶葉、商品蔬菜、精品果業、中藥材等基地76.29萬畝,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84個,解決2.8萬多當地農民就業。
一、“三引”強基礎。一是規劃引領。出臺了“現代農業發展規劃”“五大特色農業板塊經濟建設規劃”,堅持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打造30萬畝茶葉產業帶、30萬畝以核桃為主的精品果業產業帶、100萬頭以生豬為主的生態畜牧業產業帶,打造100個現代農業高效示范園的“一區三帶百園”,并按照一個大型養殖場和一個規模種植基地互動建設,實施水肥一體化管理,建設畜—沼—茶(果、林、藥)循環農業示范區的規劃布局,已實施30萬畝茶葉、蔬菜、精品果業的“茶杯子”“菜籃子”“果盤子”和100萬頭優質肉豬“肉架子”、10萬畝中藥材的“藥匣子”等“五子工程”為抓手,強力推進。目前,規劃的100個現代農業高效示范園已全面開工建設,其中8個省級、5個市級、20個縣級、48個鄉級示范園區已基本建成。二是政策引導。先后制定出臺了“招商引資優惠獎勵暫行辦法”“農業產業化發展以獎代補辦法”“貧困村特色農業產業全覆蓋實施方案”等優惠政策,對凡是在規劃區內發展五大板塊經濟的市場主體實施以獎代補,明確茶葉基地、油用牡丹種植基地建設分別按每畝1400元、2500元的標準分三年給予獎勵,茶葉加工廠、精品葡萄基地建設分別按每平方米200元、每畝2300元給予一次性獎勵。目前,已投入財政獎補資金1.12億元,撬動社會資本42.25億元,推動規模養殖場、茶葉基地、精品果業基地分別從2010年的83個、7.8萬畝、6.7萬畝增加到284個、22.4萬畝、24.09萬畝。三是招商引資。嚴格按照規劃節點,逐一謀劃包裝項目,實施以項目招商、以商招商、以產業鏈招商,先后引進了臺灣臺一集團、泰國正大集團、浙江露笑集團、大西南礦業集團、重慶新中一種業集團等148家省外知名龍頭企業落戶金沙,帶動了一大批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培育和發展壯大。
二、“三建”優服務。一是建服務機構。成立了縣土地流轉糾紛仲裁委員會、招商引資項目手續代辦服務中心、整合涉農項目聯席會議辦公室和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等機構,抽調專人負責指導土地流轉和登記備案,負責從項目選址、公司注冊、規劃用地、環境評價、立項備案等全程為招商引資落地企業代辦各種手續,負責整合項目資金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目前,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累計幫助指導流轉土地42.3萬畝,占總流轉面積的94.1%;項目手續代辦中心累計幫助142個招商引資項目辦結落地開工手續;涉農項目聯席會議辦公室累計整合涉農項目資金2.45億元,配套完成185個規模農業基地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建服務機制。制定“優質、高效、生態現代家庭農場實施方案及認定管理辦法”“鼓勵科技人員領辦創辦山地高效生態農業項目實施細則”“特惠貸管理辦法”等,提出了貸款貼息;各級財政用于發展農業生產的項目資金,全部量化為村集體和貧困戶的股份入股給企業自主經營,實行按股份分紅;特惠貸必須入股給市場經營主體經營,貧困戶按股分紅等具有創新性、引領性的發展機制。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經營主體的培育和發展得到進一步加強。目前,全縣239個建制村(社區)已實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覆蓋。三是建服務體系。在強化縣農技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創建覆蓋全縣的動物防疫合作社、農村機械化服務合作社、植保無人機統防統治合作社、農作物種子銷售服務合作社等農業社會化經營服務組織。同時,建成了正大公司、三鑫公司、綠健公司等優良種豬生產基地,惠馨公司苗木基地,組建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從種子、種苗、動物防疫、植物保護到農產品加工銷售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三、“三推”壯實力。一是推工業企業轉型發展農業。針對全縣原有112個煤炭企業的實際,通過召開座談會,邀請煤炭企業負責人參加農業項目觀摩會、農業項目推介會等形式,引導煤炭企業逐步轉型或兼職發展農業。近年來,成功推動了大西南礦業集團投資1.5億元建成年產10萬噸油菜籽的康星油脂集團公司;推動恒隆煤礦投資1.2億元建成年加工辣椒5000噸的隆喜食品公司;推動貴州礦業公司投資0.8億元建成年產5000噸的泡木灣醋業,成功培育了46家農業龍頭企業。二是推返鄉人士投資發展農業。開展非公人士擔任名譽村支書或村主任活動,先后聘請了100名金沙籍在外成功人士回鄉擔任名譽村支書或名譽村主任,推動返鄉人士帶動農業發展、帶動農民致富。目前,已有56人回鄉創建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功創辦了清池葡萄、茶園鎮油用牡丹等52個特色農業基地。三是推科技人員領辦創辦農業基地。2015年畢節市鼓勵農技人員領辦創辦農業項目政策出臺后,及時制定了實施細則,實施更加優惠的政策措施,推動52名科技人員領辦創辦了48個農業示范基地。涌現出了綠健公司、夢樵公司、西洛河專業合作社等一批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
目前,金沙縣擁有農牧企業54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758個、家庭農場58個,分別比2010年增長了13.2倍、16.8倍;國家、省、市、縣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分別達1個、12個、34個、15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分別達5個、3個、8個、137個;擁有國家級標準化養殖場5個,省級三星家庭農場1個。2015年,全縣農業經營主體實現農業增加值14.68億元,占農業增加值的63.4%,對農民可支配收入人均貢獻5196.12元,貢獻率達65.78%。同年,該縣被農業部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供稿: 畢節市委改革辦
來源:《貴州改革情況交流》2016年第1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