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中國一直奉行著“入土為安”的喪葬文化。人們認為,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屬方覺心安。
相應的,對于中國人而言,掘人墳墓、毀人尸體無疑是相當可恥的行為。這不僅打擾了亡者的安寧,還褻瀆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禮教,簡直令人發指。
然而,就在2015年時,湖北竹山縣姑娘吳家雨挖開父母墳墓、拿走父母牙齒和白骨的行為,卻引發了無數國民的感動與支持。
大圖模式吳家雨挖墳開棺的背后,又藏著怎樣令人心酸的秘密呢?本期歷史文社,帶你走進“開棺尋親記”。
5歲失去雙親
1992年7月23日,這一天是吳家雨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吳家雨的父親吳世元和母親王振榮,竟然在她面前雙雙自殺了。那個時候,吳家雨才只有5歲。
看著爺爺奶奶悲痛欲絕的神情,看著被裝進木箱子里埋進泥土中的爸爸媽媽。盡管年紀尚小,但吳家雨已經隱隱明白了,自己已經沒有父母了。
失去父母的吳家雨,早熟、懂事得令人心疼。從小到大,她從來不會向爺爺奶奶要求任何東西,在外面受了委屈,也都會強忍著不哭、咬碎牙往肚里咽。
大圖模式吳家雨
因為她知道,永遠會無條件愛著自己、包容自己的爸爸媽媽已經不在了,自己不能再給其他家人添麻煩。
盡管吳世元和王振榮自殺時,吳家雨才5歲,她對爸爸媽媽的音容相貌應該還記憶不深。但她對父母的愛和思念,卻絲毫不減。
有一次,小吳家雨陪奶奶在地里收黃豆時,無意間聽人說“人死了以后會變成蟲子”。吳家雨當時就問了,會變成什么蟲子?然后,就在奶奶回答“螞蚱”的那一剎那,一只螞蚱竟突然蹦到了吳家雨面前。
大圖模式吳家雨后來回憶說:“我把螞蚱小心翼翼捧在手里,我覺得這只螞蚱就是爸爸變的,我要把爸爸帶回家。”
“可是我又怕我不小心,會把它弄死的,最后只好把它放了。”
“從那以后我再沒有捉過一只螞蚱,因為一看見螞蚱我就會想起我爸爸。”
可想而知,父母的自殺給吳家雨造成了多么大的傷害,令她一直沉浸于無盡的悲傷和懷念當中,拼命尋找父母存在過、哪怕可能存在的痕跡。
9歲得知還有個弟弟
伴隨著對父母的思念,吳家雨就這么孤單、寂寞、堅強的獨自慢慢長大。直到9歲那年,她從奶奶口中得知了一個將會改變她一生的秘密。
大圖模式有一次,吳家雨和村里的一對兄妹,結伴去抽水的渠道邊玩。誰知這期間,天空中突然下起大雨。那個哥哥立馬就把外套脫下來披在妹妹身上,然后背起妹妹往家跑。吳家雨只能一個人默默跟在身后,一不留神就重重摔倒在泥地里,渾身上下都被泥水浸透。
吳家雨抬頭看向那對兄妹相互依偎、遠去的背影,突然感到刺骨的涼意。一時間,委屈、難過、孤獨等情緒洶涌襲來,她真正地感覺到自己好可憐。
人生就是這樣,平日里積攢下來的負面情緒,往往會因為一件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出現破洞,隨之徹底宣泄出來。而下雨天的這一跤,以及同那對兄妹“二對一”的清晰對比,正是壓倒吳家雨所有堅強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圖模式踉踉蹌蹌跑回家中后,向來安靜懂事的吳家雨,第一次在奶奶面前痛哭發泄。她問奶奶:“為什么人家家里都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我們家就只有我一個人。”
看著孫女滿臉的淚痕和委屈,奶奶也哭了,她安慰地摸了摸吳家雨的頭,緩緩吐露了一個隱瞞多年的秘密——吳家雨不是一個人,她還有一個親弟弟,不過在2歲的時候被人販子拐走了。
吳家雨的弟弟叫吳家燚,小名炎炎,比她小1歲多。吳家燚被拐走的時候,吳家雨還太小了、不記事,所以并沒有相關的記憶。
那是1990年初夏時節,那時吳世元在家務農、照顧兩個孩子,王振榮則獨自在山西打工。7月份,趁著農活不忙,吳世元便決定帶著一雙兒女去看看媽媽。
誰曾想剛從十堰市竹山縣趕到武漢,正準備轉火車去山西時,吳世元卻驚愕地發現,身上的錢都被小偷給偷走了。無可奈何之下,吳世元只能在武昌火車站附近找了間餐館打工掙路費。
大圖模式7月23號這天,吳世元因為要外出辦事,便將兩個孩子委托給了一個認識不久的“朋友”江長濤(化名)暫時幫忙照顧。可等吳世元回來時,卻只看見女兒一個人孤零零呆在原地。
吳世元問:“炎炎去哪里了?”
吳家雨回答說:“江叔叔帶弟弟買糖去了。”
要知道,吳家雨當時也才3歲多。試問一下,有哪個正常的大人,會把一個3歲的小姑娘獨自丟在路邊,只帶另一個孩子去買東西呢?
大圖模式一瞬間,不祥的預感就涌上了吳世元的心頭,他立馬抱起吳家雨朝江長濤離開的方向去追。追到火車站時,恰好目睹了江長濤抱著炎炎上了車。吳世元跟著跑上車,然后一節車廂、一節車廂、來來回回找了好幾圈,恨不得把每個乘客的身份證都給查一遍。
可是直到火車開到云南終點站,吳世元都沒能找到炎炎的身影。
以吳家燚被拐為開端,吳家便一步步走向了分崩離析、支離破碎的悲劇結局。
父母自殺真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前面提到的兩個時間點——1990年7月23日和1992年7月23日。沒錯,就是在吳家燚被拐兩年整的那一天,吳世元和王振榮夫妻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樣一來,他們自殺的理由無疑就呼之欲出了。
大圖模式吳家燚被拐以后,吳世元始終沉浸于痛苦、愧疚與自責的情緒中無法自拔。他恨自己識人不清、不夠謹慎,竟親手將孩子交到了人販子手上。
這種刺骨的悔意,讓吳世元茶飯不思、夜不能寐,他時時刻刻遭受著內心的折磨。而王振榮同樣悲痛欲絕,她埋怨自己為什么要去這么遠的地方打工,如果能陪在孩子們身邊久一點,說不定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了。
此后的兩年間,吳世元和王振榮拋棄了一切,踏上了艱難的漫漫尋子路。他們以湖北武漢為起點,朝著云南方向,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尋找,千方百計打聽兒子的消息。只可惜,一無所獲。
吳奶奶在講述這段悲慘的過去時,她還拿出了一個舊箱子轉交給吳家雨。那個箱子里裝著王振榮的兩件衣服,和一個不知道被使用過多少次、邊角都起了毛邊的日記本。
大圖模式拿到日記本時,吳家雨還說不了幾個字。可隨著年紀的增長,在慢慢讀懂日記里的內容后,吳家雨的整顆心都碎了一地,眼淚止不住地流。日記里滿滿記錄的全都是爸爸媽媽尋找弟弟的心路歷程。
“媽媽一天一時也忘不了的燚兒,我們已來到云南吳官田站一個多月了,等我身體好了,我一定要出來找你。”
“燚兒,你一定要記得媽媽的臉,媽媽一定要找到你,否則九泉之下也無法安生!”
“我的燚兒啊,你是爸爸存在的全部理由,你不在了,爸爸活著沒有任何意義!”
“沒有人能夠讀懂,我是過著什么日子,淚水和汗水已經使我習慣的陶醉于憂傷、凄涼和痛苦之中。比現在更可怕的是,我沒有任何生活的價值和意義,要有一個真正幸福完整的家,我恐怕是沒有那個命啊。”
很顯然,在吳家燚被拐后的兩年時間里,吳世元與王振榮非但沒能走出陰霾,心中的悲傷與內疚反倒是與日俱增,王振榮甚至憂思成疾。
大圖模式就這樣,在尋子兩年無果、希望破滅之后,夫妻倆最終還是因受不了內心的折磨,選擇了雙雙自殺。
多年尋親之路
父母自殺后,吳家雨小時候或多或少有過委屈和埋怨。可當她一字一句讀懂日記上,爸爸媽媽用血淚寫下的后,她的情緒便轉化為了對父母和弟弟的心疼。
吳家雨難以想象爸爸媽媽在尋找弟弟的兩年間,究竟遭受了多么可怕的自我折磨。也不敢想象,弟弟被拐走后,過著怎樣的生活。
于是吳家雨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弟弟找回來。她心想,雖然爸爸媽媽不在了,但只要有她和弟弟,他們這個家就還在。
大圖模式由于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家里幾乎沒有什么收入。吳家雨只念了3年書,15歲那年便外出打工了。因為一沒學歷、二沒技術,吳家雨只能在工廠、餐館等地干些體力活。每個月工資就兩三百,多的時候也就四五百。
雖然日子過得十分辛苦且拮據,但吳家雨卻很滿足。因為她有工資、有收入了,她能夠開始尋找弟弟了。恰逢那個時候,互聯網已經開始興起。吳家雨便在網上刊登了找弟弟的尋人啟事。
吳家雨表示:“我弟弟耳朵上有一個肉丁,生下來就有的那種胎記,那是唯一的特征。”
由于弟弟被拐的時候年紀太小,家里連張他的照片都沒有。吳家雨尋找弟弟唯一的憑證,就只有從奶奶那兒知道的耳朵上的胎記。沒辦法,吳家雨只能在尋人啟事上寫:我弟弟叫吳家燚,兩歲半在武昌火車站被人拐走,耳朵有一個肉丁。
大圖模式很顯然,憑借如此寬泛、簡單的內容,想要在中國10多億人口當中找到吳家燚,就是大海撈針。可就算自知希望渺茫,吳家雨都從未想過放棄。她省吃儉用,想方設法把本就僅夠基本生活的工資擠出來,天天跑去網吧查看最新消息。
就這么漫無目的的找,吳家雨就找了近10年。期間,她散發出去的尋人啟事,全都猶如石沉海底般,沒有一份反饋和回應。吳世元與王振榮在苦尋兩年未果后就選擇了自殺,但吳家雨卻比父母堅強也積極得多。
吳家雨堅定的表示:“血溶于水,這種親情,我覺得不管是再長的時間,再遠的距離,我都想把炎炎找回來。我想知道他在哪兒,過得好不好。”
開棺尋回弟弟
2012年,在丈夫的建議和支持下,吳家雨將吳家燚的信息發布到了尋親網站上,請求更多更專業的人士幫忙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