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一位家庭并不富裕的43歲男子何紅濤騎摩托車帶著非常希望去各地走走的72歲父親出門旅游,歷時6年,行程6萬公里,足跡遍布省內外,何紅濤的孝舉確實令人感動。“百善孝為先,孝為百行首。”父母養育子女不容易,子女為父母盡孝顯然已是社會共識。然而,面對匆匆的時光,為人子女者該如何盡孝才是問題的關鍵。
在城鎮化和人口流動日益加快的同時,異地就業已經成為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和大學生的主流選擇。面對生活的重擔或實現事業夢想的希冀,陪伴父母似乎成了很多人的一種奢望。面對“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多少人在內心欲求和現實之間難以抉擇?有人認為,孝敬父母就是要盡量給予父母更多的物質條件。在這樣的思維驅使下,很多人開始拼命賺錢而疏忽對父母的關心。還有人說,這是一個“拼房、拼車、拼父母”的時代,父母反哺子女已成社會主流,做兒女的大多都在“啃老”,沒有能力孝敬父母。以上種種情況,其實就是在向人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時代的變遷,社會經濟以及家庭結構、代際關系的變化和轉型背景下,為人子女者該如何盡孝?
其實,子女對父母盡孝不需要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關鍵在于用心。子女內心對父母有敬重,外在才有孝行。孝心不能用統一量化標準去衡量,孝行也是因人而異、因家庭而異。父母希望得到子女的關心,子女就應盡量多抽出時間陪陪父母或是平時多給父母打幾個問候的電話;父母希望子女能夠做好自己的事業,子女就應當謹記父母教誨,盡心工作,用良好的工作成績向父母表達孝心;父母希望子女家庭幸福,子女就應當精心經營好自己的家庭,讓父母放心……從上述看出,子女盡孝并不難。子女盡孝就是要學會讀懂父母的心思,盡量滿足父母的心愿。只要一個人能夠讓父母每天衣食無憂而且心情舒暢,那么這人就是一個孝順的人。
作者:好人一生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