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動物虐待
1993年,美國心理學家Ascione對動物虐待下了這樣的定義:“動物虐待是指故意造成動物不必要的痛苦,苦難、疼痛和死亡等一些不被接受的社會行為?!痹摱x排除了“社會認可”形式的動物虐待,比如:狩獵,密集式養殖,動物活體解剖;也排除了非故意的導致動物痛苦的行為。
美國社會給動物虐待劃分了不同的類型。
1.單純的忽視:最常見的一種,簡單忽視,沒有供給給動物足夠的食物,水,住的地方或者獸醫關懷。
2.粗野、故意、殘酷忽視:有意圖地去做上述的事情,會導致動物脫水或者餓死。經常是主動而不是被動的。
3.故意虐待和折磨。
4.動物囤積:把動物積聚在一起,但沒有給足夠的照顧。
5.組織的虐待:如斗狗斗雞行為。
6.固定儀式的虐待。
7.動物的性虐待。
最近網絡在熱傳一些人虐待狗狗的視頻和照片。內容讓人觸目驚心,在這里我不想再放那些視頻或者圖片,因為更多人的觀看便是施虐者的目的,來滿足他們這種“變態”的炫耀。
這些影像真正該去的地方是警察局,法院。
而很遺憾的是,目前并沒有可執行性的法律法規可以去管控這些虐殺動物的人。人們有的僅是道德上的批判。
很難想象有些人虐殺動物,還會傳到自己的微信上、朋友圈中。我只是很擔心這些做他們朋友的人,因為虐待動物和每一種暴力犯罪,甚至是和大多數非暴力的犯罪都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系。說不定哪天,厄運就會來到這些人朋友的身邊。
虐待動物的人,會虐待人嗎?

在美國有一項數據統計,43%-50%的校園槍手是從虐待動物開始暴力行為的。
Brenda Spencer 向12人開槍,殺死2人。
Kip Kinkle 向24人開槍,殺死2人,每天虐待3只動物。
Eric Harris,Dylan Klebold 向36人射擊,打死13人,以虐待動物為樂,并作為吹噓的資本。
Evan Ramsey 射擊4人,殺死2人,用石頭砸狗。

上圖這些人是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在美國兒童虐待和動物虐待是確認連環殺手的主要參考。
為什么我們呼吁要對虐待動物立法或者有明確的法律規范,因為虐待動物這一行為絕對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是反社會人格的一種初端,這為未來暴力行為確定了最早的鋪墊。如果我們在早期干預,可能會有效的避免這些人走入暴力犯罪的“變態”之路。
人之初性本善,暴力是養成的
我們赤裸的來到這個世界,對這世間一切好惡大都來自于后天的家庭教育與成長環境。
在我們的原生家庭(父母和自己的家,區別于自己結婚后的家庭)中,如果孩子感受到的是來自父母的愛、陪伴、理解和尊重,那么這些積極向上元素會伴隨孩子在成長過程,讓我們變得更有正能量,更有責任感,也會更有同理心和愛心。
相反,如果在童年時期,過多的經歷虐待、家庭暴力,例如看到爸爸打媽媽,或者自己經常受到毒打、被冷漠、被猥褻、校園霸凌(被其他同學欺負、侮辱)等,那我們的潛意識中就會充滿了沮喪和憤怒。因為在兒童時期,我們沒有能力反抗來自家庭或者社會的“惡意”,就會將這種負性的情緒發泄到比我們還弱小的事物上,開始欺負動物或者欺負比我們更小的孩子。
而目睹家庭暴力、虐待,和自身遭受這種虐待的孩子,很可能在日后成為一名施虐者。因為在施虐的過程中,他們會獲得不曾有過的控制感。在美國各州監獄,以及精神病犯罪研究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幾乎所有暴力犯罪人在童年都受過虐待,其中70%以上都是從虐待動物開始他們的暴力行為的。
家,不是犯罪的練習場
如果了解到這些虐待動物人的成長環境,你會發現多數人會經歷家庭的冷漠,甚至是經歷過暴力本身。
從某種角度,他們本身也是受害者。在《Ghosts From The Nursery》一書中,作者指出,在母體和最初的3年,人的大腦會迅速成長和蛻變。虐待嬰幼兒會改變他們的大腦化學結構,并造成無法挽回的情感創傷。在孕期和幼兒3歲之前是控制沖動基因、器官以及神經化學基礎的建立時期,同時也是理性思維和對待他人的感性情感在兒童個性中根植或無法根植的時期。大腦某些部分,如連接到同情和憐憫的前額葉皮層,因早期虐待兒童會導致發育不良。
事實上,我們在學說話之前,就在學習如何去愛。
作為更高維的生物,我們自稱為人,而對于大自然,人和動物都是平等生命體。如果我們不去對動物施虐的人進行及時的干預,就是在縱容他們成為更變態的殺手。
“最糟糕的事情莫過于一個孩子會傷害動物并僥幸逃脫責任。虐待動物是對生命的褻瀆?!?/spa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