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爸爸媽媽可能會說,生病了肯定要看醫生肯定要吃藥打針啊!其實,你們知不知道寶寶的上呼吸道感染在病情很輕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動用到醫生,而且打針吃藥還是會有副作用的風險,如果能夠通過一些家庭護理讓寶寶病情不再加重慢慢恢復不是很好嗎?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低碳又經濟'啊。
應對發燒:低于38.5度用物理降溫,高于38.5度時吃退燒藥
當孩子發燒,體溫低于38.5度時,可以用退熱貼、洗熱水澡、多飲水等都屬于物理降溫的方法,這樣可以有效降溫也不會給孩子帶來副作用。
但是,體溫超過38.5度時,就應給孩子服用退熱藥物,以避免高熱驚厥。最常給孩子選擇的退熱藥是含'對乙酰氨基酚'的泰諾林。
兒童使用的泰諾林有兩種劑型--幼兒使用的相對濃縮(100毫克\毫升)的滴劑和兒童使用的相對稀釋(32毫克\毫升)的糖漿。
家長在給孩子使用前,先注意藥物濃度,再考慮劑量。注意:給小嬰兒使用的是濃縮的;給大孩子使用的是稀釋的。
如果孩子體內水分欠缺,即使服用了退熱藥物也達不到預期退熱效果。這就是為何有些發熱的孩子服用退熱藥物的效果越來越差的原因。
巧治咳嗽:蜂蜜、加濕器、拍背
咽喉痛和咳嗽(這里的咳嗽是指刺激性干咳,有痰的咳嗽請參見咳痰)
家用自制處方
6個月到1歲:澄清的溫熱液體(例如水或蘋果汁)。咳嗽的時候一天4次,每次5-15ml。如果寶寶小于3個月,建議看醫生。
1歲到6歲:蜂蜜,每次2-5ml。如果沒有蜂蜜可以用谷物糖漿替代。最近有研究報道,對減輕夜間咳嗽的發作和嚴重度,蜂蜜比藥店的止咳糖漿效果還好。
6歲以上:喉糖,如果沒有喉糖可以用水果硬糖替代。
咳痰
加濕器。如果沒有加濕器,可以用溫水淋浴房的蒸汽。切忌熱水,容易燙傷。
拍背:手掌空心,使用一定力度,不能太輕,一下一下來,不要太心急。切忌剛吃完奶拍背。
寶寶鼻塞:熱毛巾敷鼻、生理鹽水噴鼻
寶寶出現鼻塞、流涕等感冒癥狀最好不要口服“感冒藥”,因為沒有特效治感冒的藥物!除非孩子體內有炎癥了,才建議吃藥。媽媽可給孩子局部護理,要做的就是先清洗鼻腔(用濕潤的小棉棒幫寶寶把這些干結的鼻屎潤潤后弄出來),然后再用熱毛巾敷鼻或者生理鹽水噴鼻,也可以用少許藥物的噴鼻治鼻塞。
用鹽水的噴霧劑,改善鼻腔粘膜的干燥,通常在清掉鼻涕后使用,如果效果不太好可以把鹽水溫熱后使用。另外,孩子因為鼻塞影響到呼吸(例如張嘴呼吸)時或是有鼻塞的嬰兒喂奶前,不論有沒有清理鼻腔最好也都用用鹽水。
有些藥房有售賣鹽水的滴劑和噴劑,如果DIY的話,用2ml鹽兌250ml水就可以了,溫水涼水都行。
感冒需要3-5天時間,家長應該在很好護理孩子的前提下,等待自愈。
寶寶突然嘔吐、腹瀉:暫停喂養,少量多次喂糖鹽水
突然嘔吐、腹瀉肯定是急性胃腸炎。在秋冬季主要是病毒,如輪狀、腺、諾如病毒等。再有急性過敏,有明顯進食新食物或以前即有過敏的食物。嘔吐期間,保持孩子安靜,可暫停任何喂養;情況稍穩定后,少量多次糖鹽水。腹瀉期間開始正規口服補液鹽。注意排尿間隔。4小時未排尿,應到醫院。
寶寶便秘:可服纖維素制劑——乳果糖口服液
嬰幼兒便秘首先考慮纖維素攝入不足或不恰當。青菜中富含纖維素,但不能將青菜煮爛或蒸熟,再用輔食機打成泥。只需在滾開水中燙一下,剁碎即可。配方粉喂養兒,配方粉沖調不易過稠。若改善進食不能解決便秘,可服纖維素制劑——乳果糖口服液等;同時咨詢醫生是否存在乙狀結腸冗長等問題。
什么情況需要這些護理
如果這些癥狀并沒有影響到孩子,他們照樣吃喝玩樂和睡覺,就不需要這些護理,孩子自身就能調節過來。
如果癥狀讓孩子難受或影響到吃飯和睡覺,就要使用這些護理方法了。
什么情況需要看醫生
高熱,T≥39℃。
呼吸困難:鼻翼煽動、呼吸時鎖骨上、肋骨間、胸骨上皮膚向下凹陷。
呼吸急促。
發紺:口唇、甲床甚至皮膚發青、發紫。
精神狀態改變:嗜睡或哭鬧。
持續咳嗽超過1周。
持續鼻涕10-14天。
小于3個月。
如何預防孩子生病呢?
隔離:遠離和避免人多擁擠的環境。
通風:早晚開窗通風,降低室內微生物濃度。
洗手:勤洗手,切斷接觸傳播途徑。
文章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個性育兒編輯整理】
微信掃一掃,免費關注”個性育兒”微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