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椎骨之間的連結形成脊柱和由12塊胸椎、12對肋和1塊胸骨連結構成的胸廓。
(一)脊柱
【脊柱的組成】
由24塊椎骨、1塊骶骨和1塊尾骨通過骨連結的形式串聯起來,由于骶骨和尾骨分別為骶椎和尾椎融合而成,所以將其稱為假脊柱。
【脊柱對人體的基本意義】
脊柱是人體獨一無二的靚麗風景線,是人體的核心中軸,男性平均長1750px,女性平均長為1500px。上承頭部,下連肢帶骨。支持并活動頭部和軀干,為肌肉提供良好的附著,并有效保護脊髓和脊神經的穿過。
【脊柱的穩定性靠什么】
脊柱也是人體大梁,由一個個椎體疊加而成,中間靠椎間盤和小關節連接。如同積木,椎體疊在一起很不穩。那脊柱如何獲得穩定呢?一方面靠骨面對合和韌帶連接,更重要的是靠強大的脊柱肌肉群獲得動態穩定,如同大橋纜索一樣。如果纜索松了,那橋就不穩了,所以脊柱肌肉力量非常重要。
【身高的早晚為什么有差距】
由于椎間盤的彈性,人體每天的身高差距為2-75px,如忙碌一天之后身高下降,靜臥休息之后次日會恢復。所以,人們往往是“早高晚低”。
【脊柱為什么是彎的】
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在于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的關鍵因素在于脊柱所特有的彎曲,從側面觀察脊柱呈典型的雙“S”彎曲,含4個生理彎曲:頸曲、胸曲、腰曲、骶曲。其中頸曲和腰曲向前凸,胸曲和骶曲向后凸。胸曲和骶曲屬于原始彎曲,自胚胎時就以形成,胚胎時的脊柱就像一根香蕉。當嬰兒會抬頭時頸曲形成,會坐立和行走的時候腰曲形成。彎曲對人類的重心穩定和減震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為什么容易腰痛】
頸曲和腰曲的活動度較大,可以在生理活動范圍內自由改變其彎曲度。為什么容易腰痛? 脊柱的每一部分都很重要,但相比之下,腰椎受的力最大,活動最多。骶尾椎和骨盆結合起來像是個底座,脊柱活動主要在腰椎。因為無論是行走、站立還是坐下,都離不開腰椎。腰椎在整個脊柱的偏下方,正如雜技演員,演疊羅漢的最底下的人受力最大,因此腰椎最強壯,也最容易受傷。
【胸曲和骶曲活動度】
胸曲的活動度最小,骶曲已經被固定不能活動。但是正常的骶尾關節可以活動,即尾骨可以被動地向后擺動,這個特征對于婦女分娩顯得尤為重要。
【何謂脊柱溝】
在背部后正中線處,可見一個不太明顯的縱溝,稱為脊柱溝,該溝向上與頸部后正中線相續,在該縱溝底部可摸到部分頸椎和全部胸椎、腰椎和骶椎的棘突,在脊柱溝的兩側膨隆為豎脊肌縱行隆起。豎脊肌越發達,脊柱溝越明顯。脊柱溝的臨床意義在于可以觀察脊柱側凸畸形的部位。
【脊柱側彎】
如果長期不良的站姿和坐姿或某些疾病,就會導致脊柱生理彎曲出現改變,導致畸形。
如過度后凸,俗稱“駝背”,主要是指胸椎,當患者站立時,可見背部明顯后凸,腰椎可能會有代償性前凸,胸部塌陷,腹部隆起。如果脊柱偏離中線,稱脊柱側彎(凸)。正常的人,也會出現小幅度的脊柱側凸,如慣用右手的人,在脊柱胸段略偏向右側,但是下部會出現代償性的偏向左側。
正常人的脊柱從正面或后面看是一條直線,且軀干輪廓是對稱的,如果看到有向左右方向的彎曲,就是患有“脊柱側彎”。輕度的側彎可沒有不適,外觀上也看不到明顯的身體變形。較重的側彎可影響生長發育,使身體變形,在胸后背部可見肋骨隆起,稱為“剃刀背”,在向前彎腰時更加明顯。先天性脊柱側彎要早發現、早治療。一般來講,如果側彎較重或者進展明顯則需要手術,以3-5歲時較合適。此時患兒能夠有一定配合,麻醉、護理較容易;患兒骨質條件較好,可選擇合適的內固定。當然,如果在3歲之前,畸形已經非常明顯,也可以及時手術。關鍵是要有早發現、早治療的理念! 作為年輕的父母,有必要學習一下先天性脊柱側彎的知識,在洗澡的時候注意觀察一下自己寶寶的脊柱是否有異常的彎曲、后突,是否有異常的毛發,骶尾部的凹陷等,這些都是發現先天性脊柱側彎的一些線索。
脊柱側彎簡易檢查方法:用手觸摸脊柱的棘突,觀察是否在一條直線上;或是讓孩子立正后向前彎腰觀察后背是否對稱。如果經過簡單的檢查,您發現孩子有異常,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腰椎過度前凸】
腰椎過度前凸者則可見患者上腹部明顯膨出和臀部后凸,同時骨盆的前傾度會增大。讓被檢查者背部和臀部靠墻站立,可以明顯的看出腰椎后方與墻壁之間的空隙加大。比如孕婦和穿高跟鞋,都會被動的導致腰椎過度前凸。
【椎體強度的變化】
椎體的強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從20-40歲,椎體強度的降低明顯,40歲以后強度改變不大。離體脊柱運動節段疲勞試驗(施加一個很小的軸向持續載荷,向前反復屈曲5度,屈曲200次時椎間盤出現破壞跡象,屈曲1000次時完全破壞),但活體目前尚不清楚。
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在輕松站立時,壓力約70公斤,正坐且不靠背時約145公斤,坐著而向前傾20°,測出的壓力將近200公斤。 所以正確站姿和坐姿顯得尤為重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才會有良好的身體。
【脊柱脊髓損傷的判斷】
①脊柱脫位或骨折出現局部劇痛腫脹,有后凸或側凸畸形,局部壓痛,不能站立、翻身。
②脊髓損傷出現感覺減退或消失。
③運動障礙。
④反射改變。
⑤排便、排尿、性功能障礙。
⑥第4頸椎以上損傷,膈肌癱瘓,呼吸困難或停止。
處理原則:嚴禁未經訓練者搬運,撥打120。
(未完待續),下一講:椎體間的連結和椎弓間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