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供血不足是指人腦某一局部的血液供應不足而引起腦功能的障礙。腦供血不足的病因多與腦動脈硬化有關。
腦供血不足發病率較高,據統計60歲以上人群中70%有不同程度的腦供血不足,80歲以上人群中高達80%。其主要癥狀是反復出現頭暈、頭昏、頭痛癥狀,常伴有心煩、耳鳴、煩躁易怒、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研究認為,腦供血不足若不及時治療,很可能引起腦梗死,甚至癡呆。
患者,宋某,女,72歲。
初診時間:2021.05.25
主訴:頭暈頭沉頭昏眼沉6個月
現病史:2020年底開始感覺頭昏沉,偶爾視物晃動感,眼皮發沉,視物模糊,走路時加重,伴惡心、渾身無力、心慌、胸悶、記憶力減退,。于外院按腦動脈供血不足輸液半個月癥狀無改善。目前服用阿司匹林100mg 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和中成藥養血清腦顆粒、心腦欣無效。
既往史:無特殊
查體:神志清楚,言語流利,顱神經未見異常,四肢肌力5級,腱反射++,針刺覺對稱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共濟穩準。舌質暗,多裂紋,舌苔微膩。
輔助檢查:頭MRI顯示多發性腦梗死 部分腦軟化灶頸動脈超聲顯示雙側頸動脈多發斑塊形成,雙側鎖骨下動脈起始處斑塊形成,右側頸動脈內中膜增厚。
診斷:多發性腦梗死,腦動脈硬化
中醫辯證:肝腎不足, 風熱上擾
治法:滋陰清熱,平肝熄風,化痰通絡
處方:天麻12g 鉤藤15g 梔子10g 黃芩10g 鹽杜仲15g 川牛膝15g 桑寄生10g
益母草20g 首烏藤15g 石決明20g 茯苓15g 黃連6g 膽南星9g 竹葉10
連翹20g 大黃3g 砂仁10g 龜甲15g 炙甘草10g 黃柏10g 鐵皮石斛8g
紅景天15g。30付,水煎服。
繼續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停養血清腦顆粒、心腦欣。
復診時間:2021.07.28 頭暈眼沉改善,明顯好轉30%,用藥期間頭暈發作過一次
2021.06.22 頭暈惡心心慌明顯好轉70%,原方加減。
2021.08.26 頭暈癥狀完全消失,神經狀態良好,可以下地干農活。
討論: 此位老年女性雖無三高,但腦部的大動脈存在斑塊,說明腦動脈硬化是多因素的,除了三高之外,老年、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等也發揮重要因素。大動脈有斑塊不存在狹窄,應不會影響血流供應,患者長期存在的頭昏等供血不足的癥狀考慮與小動脈硬化、狹窄、閉塞相關,頭MRI顯示的白質變性和多發梗死灶證明了腦小動脈病變的存在。要想改善癥狀必須切實改善腦部微循環狀態,此時服用的阿司匹林和他汀功效主要是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調脂、穩定斑塊,不能有效起到改善腦部微循環的作用。
從中醫辨證看,腦血管病屬瘀血阻絡,乏力、運動后加重為氣虛,舌質暗為有瘀血,多裂為肝血腎精不足,苔膩為有痰濕,肝風夾痰上擾清竅造成頭暈。雖然患者氣虛血瘀,然不及時平肝風、去除阻礙清陽上升的痰濕,頭暈必然難以控制。很多中成藥是“活血化瘀”類的,但中成藥的使用也要遵循辨證用藥的原則。如果辨證不準、選藥不當的話,好藥也不能發揮作用,另外與湯藥相比,中成藥量小作用弱,效果不好是緣于“病重藥輕”,好比是“隔靴搔癢”。
總之,腦血管病的自然病程是慢性進行性發展加重的,卒中只是漫長病程中急性加重的短暫階段,而更長時間是慢性腦動脈供血不足的階段,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雖然核磁上看到的缺血和梗死病灶不可能再消失,但經過對發病機理的準確判斷、合理用藥,大部分患者的癥狀是可以得到滿意緩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