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提到埃及,很多人想到的是“四大文明古國”、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往近點說,埃及是伊斯蘭世界和阿拉伯國家的一員,人們頂著頭巾、穿著長袍,手持《古蘭經》,虔誠的做禮拜。
沒錯,埃及全稱阿拉伯埃及共和國,人們講阿拉伯語,在這個一億人口的國家中基本上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是純粹的伊斯蘭文化。
可是人們恐怕不了解,真正的古埃及和現代埃及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文明,其實古埃及文明早已湮沒在滾滾黃沙之中,那古埃及文明到底是啥?它與現代伊斯蘭文明又有何區別?
尼羅河農業文明和宗教文明
古埃及與中國同屬大河文明,中國依靠長江黃河孕育華夏文明,而古埃及依賴尼羅河形成獨特的農業文明。
與東亞降雨充沛氣候濕潤的季風氣候不同。
埃及地處撒哈拉沙漠北部,終年炎熱少雨,只能依靠貫穿全境的尼羅河在每年7至11月的定期泛濫,才能浸灌兩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礦物質和腐植質的泥沙在兩岸逐漸沉積,成為肥沃的黑色土壤。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
“埃及是尼羅河饋贈的厚禮,在人類歷史上尼羅河是文明的化身,在世人心目中埃及文明總是和尼羅河聯系在一起?!?/p>
所以尼羅河的泛濫情況決定兩岸農業一年的收成。
由于對河流和氣候的過度依賴,導致古埃及人對大自然充滿渴求和敬畏,于是慢慢的出現了宗教,在以后的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宗教成為古埃及文明的核心。
古國中的古國
毫不夸張的說,埃及是世界古國中的古國,早到什么時候?
7450年前,埃及就已形成發達的文明,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在統一尼羅河南部的上埃及后,北上征服三角洲地區的下埃及,完成埃及統一,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美尼斯也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帝王,在歷史上的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是在公元前221年,古埃及歷史足足比中國早了接近2500年,統一時間更是早于秦始皇近3000年。
統一后的埃及歷經33個王朝,直到公元前30年被羅馬征服,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從此再也沒有恢復過獨立。
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國征服這里,將其伊斯蘭化,古埃及文明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阿拉伯半島的伊斯蘭文明成為埃及的主宰。
但古埃及文化淵遠流長、絢爛多彩,在世界文化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期間,古埃及文明創造多個歷史之最:世界最早的統一王朝(前5100年),世界最早的農業——大麥(1.7萬年前),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技術——玻璃珠(5000年前),世界最早的數學和幾何(5000年前)。
異族入侵導致文明中斷
古埃及雖然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其開闊的地緣也為異族入侵提供條件。
埃及北部是地中海,與羅馬、希臘隔海相望,東部毗鄰中東兩河流域,歷史上,埃及與赫梯、波斯、亞述等周圍國家經常發生戰爭。
在埃及強盛時可以對外擴張,當其衰落時則飽受異族侵略,與華夏文明相比,埃及領土具有極大伸縮性。
前1575年-約前1308年,埃及開始大規模擴展擴張,它的勢力范圍,南達埃塞俄比亞,北達愛琴海諸島、克里特島、塞浦路斯島,巴勒斯坦、敘利亞等地區。
公元前1295年拉美西斯二世繼位,在位時間達到66年,在其統治期間擊敗赫梯帝國,將北部疆界推進至幼發拉底河西岸,埃及國力達到鼎盛。
在他統治后期,埃及開始衰落,領土不斷被周邊國家蠶食,公元前525年,埃及被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埃及被劃為總督區,波斯皇帝岡比西斯二世采用法老稱號,這是埃及有史以來第一次被外族統治。
在此后的二百多年間,亞述帝國、波斯帝國屢次占領埃及,公元前332年,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亞歷山大順勢在埃及加冕為法老,同時亞歷山大大帝也將希臘文明帶到埃及。
亞歷山大死后,時任埃及總督的托勒密在埃及建立托勒密王朝,埃及文明進入新的階段。
由于托勒密是希臘人,在位期間大力引進西方文化,建立了舉世聞名的,也是世界最大的圖書館——亞歷山大圖書館,阿基米德、歐幾里德等著名西方學者都來此從事研究,古老的埃及文明與西方文明交相輝映,走向新的輝煌。
公元前51年,羅馬在地中海崛起,先是凱撒將埃及納入羅馬勢力范圍,凱撒死后,其養子屋大維率領羅馬軍隊與埃及艷后克婁巴特拉和羅馬將軍安東尼爆發阿克提姆海戰。
羅馬的400艘戰船在希臘西海岸迎戰埃及500艘戰艦,戰役的結果是埃及的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屋大維成功占領埃及,前30年,托勒密王朝滅亡,埃及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
從此以后,埃及再也沒有以一個主權國家出現在歷史舞臺,但埃及文化卻保持下來。
如果說羅馬帝國控制了埃及的“身體”,那阿拉伯帝國徹底革掉了埃及的“靈魂”,流傳幾千年的文明被伊斯蘭文化取代。
阿拉伯民族是源于阿拉伯半島沙漠地帶的游牧民族。公元610年,穆罕默德以安拉使者的身份在麥加宣傳伊斯蘭教,受到底層民眾的追捧。
630年,伊斯蘭勢力統一阿拉伯半島,阿拉伯帝國形成,然后開始極速擴張,敘利亞、伊拉克、耶路撒冷以及擁有4000多年文明的波斯均被阿拉伯人征服。
阿拉伯人到哪個地方,就把伊斯蘭教傳播到哪個地方,很多古文明均被伊斯蘭文化取代,640年阿拉伯人攻入埃及,642年整個埃及納入阿拉伯帝國版圖。
隨之而來的是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的入侵,古埃及文明就此告別埃及,從此以后埃及成為伊斯蘭文化的一員。
今天我們看到的埃及不過是伊斯蘭化的埃及,他的歷史從642年開始,真正的古埃及文明只能到博物館和金字塔去找了。
古埃及宗教:多神信仰vs伊斯蘭教:真主安拉
古埃及的文明核心是宗教,其宗教以多神信仰為特征,與伊斯蘭沙漠游牧文明不同,古埃及作為典型的農耕文明,其宗教與自然有關。
古埃及宗教的三大主題是自然崇拜、國王崇拜和亡靈崇拜,其中,以自然崇拜為主,動植物崇拜在自然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古埃及宗教中,有最高主神太陽神拉、太陽神阿蒙及太陽神阿頓。
其他還有象征尼羅河泛濫的混沌神、雨神、風與空氣之神、大地星辰之神、農業之神,以及母獅、鱷魚、貓等動物形態神,最著名的是象征法老皇權的鷹神荷魯斯,另外還有象征死亡的阿努比斯??傊?,古埃及宗教是多神體系宗教。
而伊斯蘭教只信奉真主安拉,反對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宣稱真主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
警告多神教徒若不歸順真主,將在末日審判時墮入地獄,歸順真主者將在進入天堂,其文化具有很強排斥性,無法做到與其他文化兼容并包。
另外,穆斯林不分氏族部落,皆為兄弟,倡導聯合,互幫互助,賑濟災貧,有很明顯的政治性和社會性,正是這種教義綱領能夠讓伊斯蘭在短時間內得到底層民眾響應,并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半個歐亞大陸。
古埃及:王權與教權對立vs阿拉伯:政教合一
古埃及在國家統治方面與古代中國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同點在于實施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埃及最高權力歸屬法老,法老的地位類似于中國的皇帝,集司法、行政、立法、宗教于一身,在法老之下依靠龐大的官僚體系進行運作。
不同的地方在于埃及有強大的宗教集團,埃及不僅有不斷強化的世俗君主專制,以祭司階層為代表的宗教力量也在加強。
法老雖然是名義上的宗教領袖,但宗教的實際權力卻在祭司手中,祭司作為一個龐大的社會階層對法老的施政決策有很大影響。
雖然法老的地位高于祭司,但是得罪祭司的代價也很大。
例如:埃及第十八王朝后期,宗教的影響力變大,嚴重威脅了法老的權力和統治。當時的法老阿肯那頓推行宗教改革,明令廢除以阿蒙神為中心的多神崇拜,轉而信仰一神(太陽神阿頓神)。
此舉遭到祭司階層的強烈反對,并煽動民眾抵制,以至于各個城市的長官根本推行不動,最終阿肯那頓在眾叛親離中去世,他死后繼位的法老又恢復了傳統的宗教。
而阿拉伯實行高度的政教合一,阿拉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既是宗教領袖,也是國家元首,教權與王權合二為一,穆罕默德和他的繼任者以宗教領袖的名義行使宗教和世俗兩方面的權力,世俗王權從宗教中發育產生,政府以宗教教義處理世俗事務。
小結
總之,古埃及文明作為世界最古老的文明,為人類社會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文明中斷固然令人惋惜,但歷史的發展有其客觀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