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發潮又來,這次輪到了鋰電。2022年9月以來的新股破發近半,其中鋰電相關的新股破發率超過八成,從材料、電池廠到新能源造車都未能幸免。
9月以來在A股、港股上市的萬潤新能、帕瓦股份、零跑汽車、中創新航、華寶新能等企業都遭遇了首日破發,可謂是一勝難求。這一輪破發潮的到來讓很多人始料未及,很多新股掛牌前被認為是“大肉簽”,結果上市后“中簽如中刀”。
在TMT近乎瀕死,消費賽道一蹶不振,生物醫藥嚴重估值倒掛,半導體景氣度下行的情況下,當下的一級市場,新能源賽道幾乎是碩果僅存的最后一個仍然火熱的賽道了。鋰電還是2022年IPO最“高產”的細分賽道,前九個月已經有超過30家鋰電企業沖刺IPO。這種情況下,破發潮的出現意味著什么?
鋰電破發潮來了
乘著2021年和今年上半年的出貨量高增長的東風,過去一段時間迎來了一波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上市的小高潮,一個月之內就產出了三個IPO,但是全部破發了。
9月29日上市的萬潤新能,股價首日就大跌了27.59%。萬潤新能還是發行價299.88元的年內第一高價股,打新的投資者中一簽虧兩萬。萬潤新能是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龍頭廠商,市場份額僅次于德方納米和湖南裕能,產品供貨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中國主要電池廠,本應該是鋰電賽道稀缺很高的優質IPO。
9月19日,主要做三元正極前驅體材料的帕瓦股份上市首日也暴跌21.76%。截至10月14日,帕瓦股份已累計下跌了30%。
8月29日,另一家三元正極材料廠商天力鋰能上市,首日雖然大漲20%,但隨后就是連續的暴跌,截至10月14日已破發6%。
上游供應鏈企業紛紛破發,動力電池廠如何呢?10月6日,中國第三大動力電池廠商中創新航在港股上市,這是寧德時代上市之后最重磅的鋰電IPO。中創新航首日漲幅是0%,隨后兩天均大跌破發,最低時破發幅度近10%,但最近幾天股價有所變化,已回到了37港元的發行價。
破發最慘的還屬終端的主機廠。9月29日零跑汽車在港股上市,首日暴跌33.54%,隨后更是一路下行。10月14日零跑汽車股價僅17.78港元,相比48港元的發行價已跌去了63%。
說到破發,很多人認為問題出在新能源賽道估值過高,以市盈率來說,萬潤新能、帕瓦股份、天力鋰能的發行市盈率分別高達75倍、93倍、82倍,估值的確不低。中創新航的發行市盈率更是高達近400倍。在市場進入深度調整的情況下,所謂的“賽道股”正在被殺估值,高發行價的新股遇冷并不令人奇怪。
至于零跑汽車,造車企業都虧損,走低價路線的零跑汽車虧的更厲害。2019年至2021年,零跑汽車的營收分別為1.17億元、6.31億元、31.3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1億元、-11億元、-28.46億元,三年虧了48億元。2022年零跑汽車虧損進一步擴大,上半年就虧了24.44億元,同期總營收才51億元。在熊市中虧損的企業總是第一個被拋棄的,蔚小理股價都在暴跌,僅今年三季度蔚來港股就跌了30%,小鵬跌了60%,理想跌了40%,零跑汽車上市破發也是合情合理。現在的市場狀況是,盈利的上游供應鏈企業被殺估值,虧損的終端主機廠直接被腰斬。
但是也有投資人向投中網表示,在考慮業績增長之后,鋰電企業的估值并沒有看起來那么高,部分企業估值實際上已經進入合理區間。
如果看動態市盈率,估值就會顯的合理得多。比如萬潤新能,其營業收入2021年增長了890.36%,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幅也高達251.9%。這導致萬潤新能的動態市盈率僅有17倍左右。
VC吃肉 PE接盤?
雖然面對同一個破發潮,VC和PE們的心情是大不一樣的。這種時候VC投資抗周期的優點就顯現了出來。
簡單梳理一下近期破發的鋰電企業,它們背后的VC/PE們的回報水平順著產業鏈往下幾乎是呈完美的階梯下行狀。
上游的正極材料企業,雖然破發幅度高達20%~30%,但對VC/PE們的回報影響并不大。首先是萬潤新能,它2021年9月Pre-IPO輪融資估值37.5億元,而破發后的市值仍高達170多億元,一年增值4倍。天力鋰能在2019年增資時的估值約為18億元,按目前65億元的市值也有3倍多的增值。帕瓦股份在2021年9月以轉讓老股的方式引進了多家機構,當時的估值達到了30億元,而目前帕瓦的市值為48億元,表現相對較差一些,但也有60%增值幅度。
這三家企業中,天力鋰能增資是在鋰電賽道正處于低潮的2019年,估值不算高。萬潤新能,和帕瓦股份融資都是在市場火熱的2021年,30多億元的估值已經相當高了,按它們當年的凈利潤市盈率高達數十倍,這已經有些突破認知了。但即便如此,由于它們屬于產業鏈上游相對“小而美”的企業,投它們的基本都是VC,沒有大型PE殺進來“哄抬物價”,估值還稱不上是瘋狂。
而順著產業鏈往下走,“魚”越來越大,融資胃口也越來越大,大PE開始扎堆,這時我們就見到了真正劇烈的資本內卷。
中創新航是中國第三大動力電池廠商,2021年A輪融資估值約620億元(投后),而目前中創新航的市值僅670多億港元,刨去101億港元的IPO融資額,已經事實上估值倒掛。
當然,卷的最厲害的還得是造車新勢力,零跑汽車2021年C輪融了60億元,估值達276億元人民幣。而目前零跑汽車市值僅206億港元,這意味著C輪投資者已浮虧超過30%。
零跑汽車的融資經歷是標準的造車新勢力融資模式。2018年的Pre-A輪融資額3.65億元,估值22億元,由紅杉這樣能出大錢的頭部美元VC領投。2019年A輪,融資額上升至11億元,估值71億元,產業資本上海電氣開始入局。這之后零跑著手進行量產,2021年初的B輪融資額進一步上升至43億元,估值163億元,投資方數量驟然增加,各路產業資本、大PE機構都來了。到了2021年下半年的C輪,估值上漲至276億元,這次的主角是央企、券商系,還有各級國有產業投資基金。
基本的結論還是一樣的:越到后期入局的大家伙越多,卷的越厲害,估值也就蹭蹭的漲。在后期項目開始出現估值倒掛的情況下,在新能源賽道PE的VC化大概也會愈演愈烈。
鋰電內卷繼續升級
還有最后一個問題:鋰電破發潮來了,會如何影響到一級市場?
眼下的這一輪破發潮是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飛速發展的同時發生的,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仍然是當下一等一的黃金賽道。就像一位投資人向投中網指出的:新能源賽道無論是未來的增長前景,還是當下的高景氣度,包括它的產業規模,都是其他任何一個賽道不能相比的。
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逼近30%,各大電池廠、主機廠都在大舉擴張產能的情況下,有人認為鋰電池、電動車市場要飽和了、產能要過剩了。對此,基石資本合伙人楊勝君曾向投中網表示,新能源賽道在接下來幾年仍然處在爬坡期,最快也要到2025年才有可能迎來行業的高點。雖然接下來要繼續保持過去兩年的翻倍式增長可能比較難,但總體上仍然處于快速增長的階段。
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至9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了110%,動力電池出貨量更是同比增長了243%,幾乎所有鋰電產業鏈上的企業業績都在翻倍式增長。
因此,可見的未來鋰電仍將是VC/PE們的必爭之地。在投中網的詢問中,不止一位投資人表示將繼續增加對新能源賽道的投資,包括過去主要看半導體的投資人也表示要把重心轉到新能源。
從數據來看,雖然一級市場整體投融資活躍度大幅下降,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2年8月中國VC/PE市場投資額同比下滑了近50%,但鋰電賽道熱度卻在逆勢上升,2022年前八月的融資額已經與去年全年持平。
(2011年~2022年動力鋰電池賽道投融資數據)
當然,當下鋰電賽道的估值中樞整體大幅下行,所有上市龍頭企業市值都在大幅縮水,一級市場的估值水平就顯得有些高了。前述投資人向投中網表示,當下新能源賽道的估值仍然存在一定泡沫,有些價格在二級市場上可能很難足夠的人買單,破發是正常的市場現象。(文/陶輝東)